●新华社记者邵进发自华沙
距离欧盟12月12日至13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首脑会议,最后完成同10个欧盟候选国的入盟谈判只剩下不到10天的时间了,但东欧候选国凭借欧盟已经承诺的2004年5月1日这一入盟时间表,在农业问题上不肯让步,入盟谈判在最后关头可能陷入僵局。
东欧候选国向欧盟提出了一揽子方案,价码远高于欧盟早先亮出的“底牌”。候选国的要价是,50%的直接补贴、更高的农产品限额、更多的预算补贴。用波兰总理米莱尔的话说就是:“我们将把谈判进行到最后一分钟”。
农业在欧盟的经济政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62年,欧共体为了应对欧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率先在关系全局的农业领域确立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其核心就是实行一致对外的农业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盟农产品开始从短缺向过剩转变,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欧盟又开始对某些农产品实行配额控制,对撤出市场的产品予以补偿。1992年欧盟实行了新的共同农业政策,但保护的主旋律并未改变。因而对候选国而言,影响今后农业生产的配额及补偿问题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农业是欧盟财政开支的最大项目,占欧盟预算的近一半。根据欧盟2000年至2006年财政预算框架,7年的农业支出总额约为2980亿欧元,即平均每年约405亿欧元。欧盟富有的财源对候选国无疑是极富诱惑力的。
东欧候选国如此看重农业,因为这是它们难以同欧盟成员国进行竞争的薄弱领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工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有所下降,但是农业的比重还是过高。
2000年欧盟农业就业人口不到总就业人口的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约2%。同欧盟相比,8个将要入盟的东欧候选国的农业比重都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其中,斯洛文尼亚最低,但农业产值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立陶宛最高,约为7.6%。以候选国中最大的农业国波兰为例,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8%,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25%左右,但创造的农业产值却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波兰,拥有50公顷以上土地的大农户所占土地只占全国农业用地的1.2%,绝大部分农户拥有的土地都在5公顷到10公顷之间,其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无法和欧盟的农民竞争。这是波兰等东欧国家格外看重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重要原因。
东欧候选国意识到保护农业就是保护环境,发展农村就是要保证农业的竞争力,就是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波兰目前农村失业人口为160万人,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40万人,将占目前失业人口的近70%,波兰已经认识到这将限制经济的发展。东欧候选国希望在农业谈判中尽可能地争得更多好处,不仅是希望多拿一点补贴,从根本上说,更是希望借欧盟之力,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大文章,使自己入盟后有一个起点更高的发展战略。
《国际金融报》(2002年12月05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