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度《商业周刊》的排名中,前3名分别是西北大学凯洛格学院、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
两年前,古特赫兹和许多学生一起成为了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MBA班中的一员,当时,美国经济正呈稳步增长的繁荣景象,在所有人眼里,古特赫兹无异于进入了令所有人艳羡不已的镀金之旅。然而,两年过去了,结果却出人意料。古特赫兹和她的同学们面临
着MBA最为贬值的一年:即使是在排名前30的商学院中,今年也只有60%的MBA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而且他们的薪金比起从前也是大大缩水。
在该校515名毕业生中,92人直到今年春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不过,他们都获得了一对一的帮助,这些就业帮助不仅来自于职业介绍机构的官员,还来自于他们在大学中的教授,每位教授至少要照顾12位就业困难的学生。就像古特赫兹所说的那样:“学生毕竟是教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排名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妨碍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在2002年《商业周刊》两年一度的评选中登上冠军的宝座。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它击败了从1994年就占据这一位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后者因其日益下滑的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的微词以及银行业和财政部门聘用者的兴趣下降,在本次排名中落到了第五位。这是沃顿商学院自从《商业周刊》1988年开展这一排名以来获得的最差名次。
夺得亚军的芝加哥大学此次可说是收获不小,它在历次排行榜中的成绩一向不太稳定,2000年时,它还仅仅名列第十。2001年8月,新任教务长爱德华·斯奈德决心改变学校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鼓励教授们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互动教学中去。一些教员组成小组在周五的晚上和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同时教授的大门向每一位学生敞开。
凭借2002年度轻松愉快的课程,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学生评价”第三名的好成绩。而且,根据学生们的评选结果,芝加哥大学的师资力量是这次排名中最好的——在该校的教授中,有六人曾获得诺贝尔奖。
和1992年《商业周刊》进行的排名相比,哈佛大学商学院第三位的排名保持了稳定,而且,它特别受到了来自用人单位的肯定,名列“招聘者评价”指标的第一位。在此之前六年,这项殊荣一直由沃顿商学院享有。不过,哈佛大学此次夺得这一桂冠也是当之无愧的,毕竟,它具有培养了数位美国总统和28%的美国大公司的总裁的“贵族血统”,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它获得各大公司的青睐。不过,似乎学生们并不太买账,他们对它的评价仅仅名列第14位,比起1992年的排名又下降了两位。
今年最让人吃惊的变化是沃顿商学院从榜首跌落。在美国财政业面临危机之时,招聘工作基本上也停止了。华尔街这个商学院学生就业的最大出口也被堵塞。更糟的是,学生抱怨就业办公室完全没有尽到职责,在毕业前3个月没有一点指导。
沃顿商学院的就业办公室被“繁荣的经济”假相所蒙蔽,以为只需挂出“公开业务”的牌子,招聘者就会自己涌入大门。和许多学校一样,当他们的职业服务办公室应该忙着引导和签订纷纷而至的工作合同时,令沃顿商学院没有预料到的是,招聘者却迟迟没有来。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名声显赫的商学院没能吸引招聘者。在公司投票中,沃顿下滑到第3名。
低就业率给名牌商学院当头一棒
所有这些要素告诉我们,今年的结果没什么出人意料的。学生和院长头脑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工作。随着MBA学费上涨到7万美元,还有整体经济形势的不稳定,2002年的毕业生比起前几年更难找到工作。很多毕业生一开始就在就业市场受挫:公司丑闻对就业市场的洗劫,下滑的经济指数,和雇用的冻结时期。公司都摆出一副不要人手帮忙的架势,去年秋的招聘高峰期,很多计划招人的公司统统取消招聘。春季招聘的公司也寥寥无几。MBA们这支年轻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队伍成了美国增长最快的失业队伍。
这点解释了凯洛格管理学院在沉寂了多年之后为什么重新回到了榜首。新院长迪帕克强调整个MBA的经历,他对充满活力的就业办公室,治学严谨的教授和高素质的学生团体作出了肯定。
迪帕克2001年7月在担任凯洛格学院院长期间做出了很多奇迹。在去年工作市场开始萧条时,他很快找到以前教过的学生,催促他们给75名2001年毕业生找个临时工作,因为他们的新工作被突然推后。
学生对迪帕克的赞扬不仅仅是“工作媒人”。他还会见了分散在世界上23个城市的145名招聘人员和上千名校友,并和大公司的14位总裁和CEO们单独会见,如三角航空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同时他还兼任着3节市场营销课和院长的职责。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学校的工作安置在《商业周刊》30名最优商学院排名中高居榜首。91%的学生在毕业后90天得到了雇用邀请函,83%的学生在拿到学位时就得到了雇用邀请函。这个数据不可轻视,要知道在过去2年里前30名最优商学院的平均就业率才80.6%。
据报道,前30名商学院的毕业生中等收入从两年前的12.693万美元降到11.97万美元,包括月薪、签约酬金和其他补助。1998年的MBA毕业生可以拿到11.142万美元,相比之下,2002年的MBA毕业生收入下降了12.6%,在我们调查的219家公司用人单位中,上两年共雇用了11199名MBA,在1999年和2000年247家用人单位共雇用了15558名MBA。现在的MBA数量比10年前多出25%。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
仅仅是一场数字游戏?
除了《商业周刊》之外,美国其他权威媒体也在今年做出了自己的商学院排名。为了全方位反映商学院的情况,每种排名各有侧重。《经济学家》上的排名最注重学生市场,依据是学校如何满足学生的期望:最想从MBA课程中学到什么。排名也注重学校的学术研究,没有博士研究点的学校难上排名榜。《华尔街时报》则把重点放在公司招聘者的意见上。而《商业周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意见上——虽然很少有学生有过进入两所以上商学院的经历。
除非是坐上第一位宝座的商学院,否则被列入排名的学校都会对排名结果颇多微词。达特茅斯商学院的院长就抱怨很多员工的时间花在回应民意测验的问题上。但是他也说排名确实让学校有前进的动力,而且能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想法。耶鲁大学商学院的教师维尔奇说学校排名每次排名都是哈佛第一,沃顿第二,凯洛格第三,因为多数调查都是依照公司招聘人员的意见,但是这些人多数是来自这些大学校,校友不可避免的会偏爱母校。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亨利说:“排名没有看学生是否通过课程成为了更好的管理者。”更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排名弄虚作假,扭曲它们平日的所作所为。当然,学生和企业也变得更加精明和理性了——或许这是萧条的经济状况带来的惟一好处。(沈衍琪 吴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