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13日消息:正如政论家伯恩的名言:战争是国家的强心剂,但它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经济的毒药。教科书可能会这样说:内战加速了美国十九世纪工业化的进程。但人们应当牢记的事实是,就如血流成河的任何大屠杀一样,内战只会使工业化进程倒退。
对伊拉克第二次开战,应毫无例外地证实:战争只会拖累经济。然而,拖慢程度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战争的进展程度。不久前接受美国《巴隆氏》金融周刊访问的专家
们认为对伊战争会有四种可能的结果——好的、差的、糟糕的和恐怖的。
“四种可能的结果”是——出师告捷,虽然经济可能受累,但不失为“好的结果”;倘若战争旷日持久,美国苦战后最后得胜,那是“差的结果”;或者冲突在中东地区蔓延开去波及区内其他国家,此为“糟糕的结果”,美国经济为此将大受拖累,虽然具体影响甚难预测。至于“恐怖的结果”,就是穷途末路的侯赛因或“基地”成员狗急跳墙对美国本土目标发动恐怖袭击。
持“好结果”论的典型是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学者奥赫龙,他预料战争会在几周内结束,美军死几百甚或一、二千人,伊拉克十至二十倍于此数。战争换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稳定,然后美军长期占领伊拉克。
一旦如此,股市会否对此作出回应?经济学家、CNBC评论员库德鲁建议股民买入。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认为:一场果断的、速战速决的战争的“震荡疗效”会将道指抬高一、二千点。至于利率,分析员谢费德森预料,资金会以美国政府短期债券为避难所,孳息因而下降。他还相信,此举利好美元,因为资金、尤其来自中东的资金会由海外流入美国。
当然,也有人对这样的乐观估计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美国迅速打败伊拉克肯定利好股市,但真可好到推高道指一、二千点却没有先例。去年美国向阿富汗发动军事袭击,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塔利班,但股市反应平平。与此同时,谢费德森的资金将回流美国的预计也有可能正好相反,因为美国仍是恐怖袭击的目标,寻求避难所的资金可能不流入美国,而流入欧元区。
油价的高低是人们争议的焦点。《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畅销书作家费里曼最近指出,未来的伊拉克新政权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增石油产量,增至每天500万桶的水平,油价将因而跌至每桶6美元的水平。油价上一次处于这一价位还是29年前,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油价每桶约为28至30美元。
资深能源分析家罗斯曼等人却大唱反调,他们预测,即便战争很快结束,也不能指望油价会有“暴跌”。罗斯曼解释说,首先,战后的伊拉克至少要用几年时间才能恢复日产500万桶的能力。最佳的情况是,新政权有能力把石油出口由目前的每天120万桶推高至220万桶水平。在目前日产8000万桶的世界石油市场,每天额外的100万桶供应将受欢迎,但油价不会“应声崩塌”。
有学者指出,战争旷日持久,或波及中东其他国家,将是这次战争“差的”和“糟糕的”结局。1979年1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的石油生产由日产500万桶迅速崩溃至零,当年油价由每桶20美元迅速升至40美元水平,然后缓慢回落,直到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油价重上每桶40美元水平。
罗斯曼撰文认为,1981年40美元的油价,相当于今天的75美元故此,今天上到30美元的油价,比起当年何足道哉。90年至91年美国的经济衰退,比之当年温和得多,油价攀升的势头还不如79年至81年厉害。这一次,美国经济并不那么不堪一击,即使对伊拉克开战确会推高油价,也只会拖慢经济增长,而不致扼杀增长。不过,如果油价不仅上升,而是暴涨,那就很可能严重打击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并引发衰退。
倘若战争旷日持久,即便产油国不减产,油价预计也会高企不下。在国际市场上,原油的成本约占汽油零售价的40%。比如说,原油价格由现水平升上60美元,比现水平升一倍。倘若消费者不减少购买汽油,就要比平时多付40%的钱。根据统计,在美国消费者的总开支中,约有2.1%被用来购买汽油。汽油涨价40%,这个比例便增至3%。多出的0.9%好像交了税,交到产油国手上。除非消费者决定从储蓄中多拿点钱出来花,否则汽油以外其他项目的消费,将会相应下降0.9%。
由于消费者开支占美国GDP的三之二,仅此一项,对经济增长的削弱幅度将为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全部拖累估计将在1个百分点左右。
彭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