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中央银行宣布直接收购11家全国性大银行持有的客户企业的股票。国有的中央银行大规模收购私营企业的股票不仅在日本是前所未有的事,在其它主要发达国家中也是史无前例。日本国内外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有利于稳定金融业;也有人认为这不是央行该干的事,会令政府尴尬。
应该说,日本央行此举是无奈之举。在长期以来实行的“主银行”体制下,日本的商
业银行与自己的客户企业结成了紧密的、长期的交易关系。银行不仅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其发展,也大量持有其股票,控制其经营。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间,这种紧密的银企关系为日本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供应,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自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银行的坏帐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复苏的严重障碍。为解决银行坏帐问题,提高银行的储备金水平,日本政府要求银行结束与企业间的不纯洁的联盟关系,即不能在大量拥有一家公司股票的同时又大规模为其提供贷款,在2004年之前,必须大规模减持手中的企业股票。为了达到日本政府规定的标准,瑞穗、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和三井住友等日本主要银行,在2004年3月底之前,要售出620亿美元的大公司股票。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日本政府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商业银行应该从与企业的“交叉持股”中解放出来,否则银行不能正常开展对企业的贷款业务。但从短期看,它必将给股票市场,特别是蓝筹股公司带来极大的冲击。尽管银行减少企业持股不是唯一原因,日经指数降到了近20年来的最低点。一些实力雄厚,经营业绩良好的日本企业的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
其中,日本最大的企业丰田汽车公司虽然保有31亿美元的现金,并许诺年内在股票市场中回购价值50亿美元的股票,但其股价自今年1月以来还是下跌了9.6%。在过去5年当中,丰田一共投入83亿美元在股市回购自己的股票,其经营业绩也大大优于日经指数的基准水平,但股价却比1997年还低。其它日本大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从本田到东京电力,几乎所有蓝筹股公司都在大银行持续抛售股票过程中受到伤害。松下公司今年销售增加、利润增长,但从1月到现在,公司股票缩水了17%。过去一年里,本田公司的股价下降了5.4%,东芝公司下降了5.6%,东京电力下降了14.5%,而任天堂的下降幅度达到了38.5%。
日本各大银行抛售业绩出众的蓝筹股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日本银行的坏账总额6000亿美元,同时它们持有2370亿美元的企业股票。日本银行也不想伤害和自己有紧密联系的各大公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售像丰田公司这样的蓝筹股要比卖掉濒临倒闭的建筑、房地产公司股票要容易得多。此外,如果日本银行只出售亏损公司的股票,后果更糟。这些曾向自己大量借款的公司必将滑向破产,银行将遭受更大的坏帐损失。
尽管日本居民参与股市的程度远不如美国,银行抛售蓝筹股,造成股市下跌所带来生的“负财富效应”可能不如美国明显,但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也不可低估。最令人担忧的是可能把日本的大保险公司逼上绝路。据经济界人士计算,日本的主要保险公司共持有价值177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银行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这意味着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在股市中蒙受投资损失,另一方面还要向失业或者减薪的投保人支付远远高于投保金额的赔费。如果日经指数在9月底还没有明显的回升,日本的10大保险公司将有9家在企业股票投资方面出现亏损。
日本央行将出面承接银行持有的企业股票的决定出台后,给日本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次日,日经指数反弹197.56点,收于9669.62点。但此举能否发挥长久效果,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如24日东京股市就追随欧美股市大泻159.44点,收于9321.64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