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纳斯达克离开日本市场 98家上市公司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22日 10:25  CCTV经济半小时

  这两天,纳斯达克离开日本市场成为财经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原先在纳斯达克日本上市的98家公司该何去何从呢?他们会找到新的家吗?事情目前有了下落。《经济半小时》联系到新华社驻日本记者乐绍延先生。

  主持人:现在这98家在日本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他们的股票还在正常的交易吗?

  乐绍延:是的,这98家公司的股票都还在正常交易。

  主持人:那么这件事对他们的股价和成交量有影响吗?

  乐绍延:有影响。98家股票中,有半数以上下跌。其中有11家跌停,并跌破了上市以来的最低记录。还有一家日本信息通信行业的后起之秀,它的股价从上个交易日的每股15万8千日元跌到了收盘时的13万日元,下跌了2万8千日元,跌幅超过了10%。

  主持人:那你有没有了解到这98家公司在纳斯达克离开日本以后有什么打算?

  乐绍延:据日本《经济新闻》对在纳斯达克在日本市场上市的98家公司的调查,其中有84家公司有了回答,84家中有21家表示将要考虑将股票转移到其它市场上去交易;还有9家没有定,另外还有54家表示将继续留在大阪证券交易所。

  乐先生还告诉记者,纳斯达克在日本的黯然退出并非偶然,从它踏入东瀛这个岛国的第一天开始,命运就一直不顺,与它在美国的发展不能相比。

  美国那边的纳斯达克是1971年成立的,一直有“高科技企业摇篮”的美誉,培育了美国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像微软、思科等。我国的搜狐、新浪等一些中国公司也是飘洋过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

  今年4月纳斯达克国际公司总裁约翰沃尔接受《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时曾说:如果时机成熟,我们会考虑在中国建立分部进行直接的股票交易,当然目前还不会很着急。从中不难看出,纳斯达克雄心勃勃、准备向全球进军的构想,可相隔不到4个月,纳斯达克就宣布撤离日本,纳斯达克到底怎么了?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早在2000年日本纳斯达克成立之初,它就定下宏伟的目标:每月吸引10家公司来挂牌。但是2年过后,它的上市公司还不到100家。可以这样说,纳斯达克日本是生不逢时,一方面,它进入日本市场受到了日本证券界的抵抗,另一方面,市场开业恰逢科技股大跌之时,开市第一周,8只股票就有5只跌破招股价,股票交易量也不断萎缩。从2000年6月正式开始股票交易到2001年底,“纳斯达克日本”亏损达到53亿日元。万般无奈之下,纳斯达克在日本选择了黯然退出。

  事实上,美国纳斯达克常被称做二板市场的典范,尽管网络科技股的大跌使它大伤元气,但美国纳斯达克也还是被人们认可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个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通常也被称为创业板,是和主板市场相对应存在的概念,是世界上许多资本市场为了促进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专门设立的股票市场。它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具有风险高,监管严,以及明显的高新技术倒向等特点。那么,纳斯达克此次撤出日本,对世界上的创业板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呢?香港联合交易所中国市场总监彭如川先生发表了他的看法。

  彭如川:对香港创业板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特别影响,我们从当天13日和14日,两天香港创业板股价的交投量也好、股价的指数来看,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动。8月13日,我们创业板的点数是在142点左右,14日是在141点左右,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没有一家是在纳斯达克日本上市的,所以这个影响非常非常小。

  就像彭先生说的,纳斯达克撤出日本一事对香港创业板并没有带来太大冲击,但是香港创业板从1999年设立,到今天以来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3年来,香港创业板综合指数从设立之初的1000点跌至现在的140点附近,下挫了八成多。比较典型的上市公司,像新意网,从18港元高位到上周已经跌到1港元附近,总市值蒸发了340亿港元。除了香港创业板,比较有规模的还有欧洲的二板市场,它的指数也是一直徘徊不前。美国纳斯达克的指数也像昨日黄花,现在的1300多点和2年前的5000多点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么,曾经辉煌的二板市场明天会怎样,还会继续扮演高科技的摇篮吗?《经济半小时》采访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小年先生。

  主持人:许博士,纳斯达克退出日本市场之后,很多人对二板市场也画了一个问号,到底二板市场在美国之外的这些土壤里头,能不能很健康地生存?

  许小年:我们对于要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地方的。二板市场应该说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在融资过程中,它是处在链条的最末端。刚开始的时候是有创业者自己的资本进来,后面是有风险基金的资金进来。风险基金在整个科技企业的过程中成长孵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还要逐步地放大,一层一层放大。第一次融资不够,第二次融资、第三次融资、第四次融资,经过很多次融资之后才把企业做大,能够达到上市的要求的时候,才到纳斯达克上去上市。不能够指望二板作为一个经常性的融资渠道,而只是给风险投资家创造一个退出渠道,而我们过去对二板的理解往往都停留在把二板认为是一个日常性地可以持续地给科技企业来融资,这个理解是偏的。

  主持人:所以很多企业到现在也是非常地希望能够尽早地去上二板,而事实上按照您刚才的这个逻辑,可能它要经过很多层的风险投资之后,才应该去上二板。

  许小年:是这样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纳斯达克上面的企业上了二板之后,发展的后劲都比较足,就和它前面经过了多次风险融资的孵化有关系。

  主持人:在纳斯达克已经离开了日本的市场,包括大家可能对二板市场产生一些疑问的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呢?

  许小年:实际上我们的讨论不应该停留在如何留住纳斯达克上面,不能仅仅停留在要不要有二板市场,怎样把二板市场做好这些问题上面,而要往下深挖一层。就是要问:我们能做什么才能够尽快地发展中国的科技产业,才能尽快地使中国的科技企业成长。

  许先生刚才说的让人想起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的一句话,他说“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不出问题,市场才不会出大麻烦。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产业周期,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是会潮涨潮落的。(《经济半小时》记者李春妍、罗垠编辑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