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界的一位朋友最近向记者谈起了了这样一个趣闻:一位美国老太太发现楼下有几个人行动鬼鬼祟祟,便急忙向联邦调查局打电话报告:楼下这几个人行迹可疑,不知他们是恐怖分子还是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一些开玩笑的成分,但人们将部分为非作歹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与恐怖分子相提并论,这也许就是美国公众当前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看法的一种体现。
记者的邻居贝克先生曾经是前不久曝出财务造假丑闻的世界通讯公司(简称世通)的股东。他在1999年花5万美元买进的世通股票,如今只值100多美元。他沮丧地对记者说,如果世通最终选择宣布破产,他当年所投资的5万美元肯定会全部泡汤。他已经决定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准备通过法律手段起诉世通,但对最终能否讨回投资世通所造成的损失,则信心不足。
构成美国企业诚信的基石正一块一块地剥落。世通、安然等一系列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威胁到布什下届连任的前景。这一事实表明:美国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企业诚信危机,企业诚信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通案始末
从美国近期已曝光的企业财务造假案看,世通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一例,它的曝光为浑身伤口的美国再次撒了一大把盐。
如果不是世通高层换人,世通的假账也许仍会隐瞒下去。今年4月初,世通前首席执行官埃伯斯被迫辞职后,接替埃伯斯出任首席执行官的西奇莫尔,随即下令对世通财务进行一次常规的审计工作,世通财务作假事件就是在公司这次内部审计中被发现的。
库珀女士揭开黑幕
负责世通内部财务审计的库珀女士在经过几十天的仔细审查之后,终于发现了世通财务账目中可疑的会计记录,并于6月初打电话将这一情况告诉世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席博比特。博比特迅速将此事通知了世通新聘用的审计机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随即对世通财务账目进行审查行动,在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工作之后发现,世通财务账目的确存在问题。
6月20日,审计委员会在毕马威的办公室开会,要求世通当时的首席财务官沙利文证明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合理的。沙利文对自己的决定进行了辩护。他说,由于世通没有收入,他可以将租用线路的费用推迟入账,直到它们带来收入。但是,毕马威的审计师坚持认为,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经营租借成本不能延迟入账,沙利文的这种说法难以成立。不过,毕马威的审计师还是让沙利文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写一份说明书以证明自己的做法是符合规定的。沙利文按毕马威的要求写出了说明书,但却没有找到充分的理由让毕马威接受其观点。
在随后举行的世通董事会上,董事会成员在要求沙利文离开会议后作出决定,他们不得不重新报告世通的实际收益情况。随后,世通宣布解雇沙利文首席财务官的职务,并于6月25日公布有关财务作假的内幕。6月26日,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宣布世通股票暂停交易,股票当天猛跌到每股83美分,到世通股票于7月1日重新恢复交易时,再度下跌到每股6美分。目前,世通股票已经被摘牌。
造假规模数第一
经审计发现,自2001年初以来的五个季度中,世通将总额38亿美元租用线路的日常开支计在资本开支项下。如果没有这个违规入账,世通2001财政年度和2002年第一财政季度应该为巨额亏损,而不是世通所公布的2001年利润为14亿美元和2002年第一季度的利润为1.3亿美元。现在看来,世通将日常开支计为资本开支,并不是因为不懂得美国的会计规则,而是明知故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虚报利润。
根据美国会计规则,资本投资项目的性质不同于日常开支,是专门购买长期资产的财务项目。日常开支项目属于负债,而资本投资却是能够带来效益的支出。根据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则,企业的负债应该越少越好,具有盈利能力的资产应该越多越好。
不过,美国会计规则对列为资本开支和日常开支的项目作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日常开支必须立即从利润收益中扣除。也许,世通正是利用美国会计规则中的某些灰色地带,人为地将日常开支转列为资本开支后,就不需在当年或当季的利润收益中扣除这笔费用,可以逐年分摊以从未来的利润收中扣除,从而抬高了公司当年或当季的账面利润。
举例来说,假如世通将用于租用线路的2000万美元记入日常开支项目,它就必须将这部分日常开支全部摊销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就会减少2000万美元。但是假如世通将用于租用线路的2000万美元记入资本开支项目,因为资本投资是可能带来盈利的资产,预计在未来10年内收回,那么每年它只需在当期的账面上摊销200万美元。这一转换过程使公司当期盈利增加1800万美元。由此可见,做假账不仅能够粉饰财务报表,而且还可以制造盈利的假象。
在世通,前首席财务官沙利文等几位高层管理人员以对公司账目控制严密而知名。为削减世通自1983年以来收购的70多家企业的成本,沙利文决定将美国国内所有财务报表的编制集中到世通总部进行。这种方式虽曾一度被证明是成功的,但这种严密的控制也使得世通缺少内部制衡,从而为沙利文等人作假创造了条件。
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世通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密西西比州的克林顿市,成立之初是一家名不见经的小公司。
世通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埃伯斯曾经是美国工商界不可一世的传奇人物,靠70多次企业并购起家,最著名的要数是在1998年以近400亿美元的代价,击败英国电信公司收购了MCI通信公司,创下当时最大的行业收购业务记录。埃伯斯靠这种小鱼吃大鱼的购并方式,把一家小小的地方电讯企业发展成为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帝国之一。
埃伯斯兼并其他企业所用的资金,主要是靠世通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今年3月,世通拥有2000万名个人客户以及数以千计的公司客户,在全球拥有8万名员工,去年营业额达到352亿美元。在电讯科技行业繁荣时期,投资者让世通成为最热门的明星股之一,世通股价在1999年6月曾达到每股64.50美元的历史高位。
然而,电讯行业在过去两年多中所出现的危机,最终迫使世通这架并购机器不得不减速停车。在一阵对光纤网络的狂热投资过后,急速发展的电信市场开始出现容量过剩和销售疲软这两大危机。突然间,世通发现自己的容量已大大过剩,其中有15%的投资根本就不能产生任何收入。
进入2002年,世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股票价格也直线下挫。世通由于过去进行了大量企业购并活动而债台高筑,欠债总额高达360亿美元,公司核心业务收入不断下滑,公司债券评级也被降至垃圾级。
可能推倒金融多米诺
世通财务作假丑闻已经带来多方面的恶果,对美国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深远影响。
专家指出,世通欠债券持有人的款项虽比欠债权银行的要多,但债权银行在短期内对世通命运的影响力会更大,主要原因是世通目前无法偿还的是银行贷款,而不是债券。如果债权银行要求世通立刻还款,这将导致世通的整个资本结构崩溃,进而申请破产保护。
7月初,世通的贷款银行已正式声明世通拖欠的贷款总额达到42.5亿美元,而不是以前所说的26.5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世通资产高达1000多亿美元,是安然申请破产时的两倍,是环球电信破产时的四倍。如果世通最终被迫寻求破产保护,这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例之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肯定会大大超过安然。
众多投资银行及投资者必将为世通案付出沉重代价。直接受牵连的将是向世通贷出数十亿美元的美国银行,其中包括对世通贷款最多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等。目前,世通是全美第七大公司债券发行者。
受世通股价狂跌影响,美国一些在世通注入大笔投资的州养老基金遭受重创。据报道,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纽约州养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资损失高达3亿美元,密歇根州养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资损失约1.16亿美元。
美国接二连三地爆出涉及巨额账目的会计丑闻,还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企业诚信的信心。部分全球基金经理最近在接受路透社调查时表示,由于市场怀疑美国企业的财务报告,所以即使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也不足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无法刺激股市上扬。
事实上,自世通财务作假丑闻曝光以来,华尔街股市因为信任危机而出现了新一轮的抛售热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标准普尔500种指数纷纷创下5年来的新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下滑到9.11事件以来的最低点。
同样,世通作假丑闻对早已萎靡不振的美元形成了重重的一击,进而加快资本流出美国资产的速度。已有显著迹象表明,资本流出美国资产、特别是美国股市的速度正在加快。此外,世通丑闻还会影响到美国企业的借贷融资成本。
标准普尔的一位专家说,要判断世通的会计欺诈行为是否会导致贷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也许为时过早,但这种行为必将使放贷机构变得更加谨慎。看起来,美国企业诚信危机对美国经济体系的打击将是根本性的。
谁在制造丑闻?
世通首席执行官西奇莫尔最近在众议院作证时,将该公司会计违规操作归罪于前审计师安达信。其实,在这一问题上,会计师、企业主管、政府都难辞其咎。
世通这次案发同安然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违规操作做假账的都是首席财务官,案发时间都是在公司主管辞职后不久,都是因债台高筑而面临融资困难,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安达信。
失信的会计师
安达信审计的世通、安然和环球电讯,无一例外地进行财务作假舞弊并非偶然,这暴露出了美国会计审计行业的结构性缺陷。
现行的美国会计审计制度可以说是问题多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独立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问题。安达信为何对世通、安然的财务造假发现不了,听之任之甚至还帮其隐瞒呢?利益所驱是主要原因。据报道,安达信2000年从安然获得的总收入为5200万美元,其中2700万是提供咨询服务的报酬。正是由于利益冲突的原因,安达信竟没发现安然财务造假行径。
世界另一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前不久被证交会起诉进一步表明了美国审计行业的严重危机。
美国证交会在其起诉书中列举了施乐公司的一些不适当或误导性的会计方法,而毕马威的审计师涉嫌对这些做假行为知情不报。证交会称,当施乐原先的审计师毕马威合作伙伴萨弗兰,对施乐的一些不适当会计方法提出疑问时,施乐要求毕马威更换审计师,毕马威按其要求指派另一位合作伙伴康韦,接替萨弗兰成为施乐的审计师。在施乐对过去的财务数据进行小小的修改后,毕马威最终签字通过了施乐2000年的年度报告。
施乐曾是毕马威最大、最有声望的客户之一,在1997至2000年期间,施乐向毕马威支付的费用共计6200万美元,但50%以上是税务和咨询顾问费用,而不是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上市公司审计的同时,又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必然影响到审计的公正性,并形成职业道德上的利益冲突。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为保住向被审计对象提供的咨询服务,往往会放宽要求,对客户财务作假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一旦被审计对象因造假而破产,会计师事务所既得不到审计费,也得不到咨询费。这种机制上的利益冲突已产生严重后果。《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们现在越来越难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利润和股票的实际价值。
猖狂犯罪的白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美国公司做假账问题不是因为会计人员不懂会计规则,也不是由于企业主管的疏忽大意,而是企业主管故意为之。世通前首席财务官沙尔文透露,世通前首席执行官对他财务作假完全心知肚明。
美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就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企业主管之手。20世纪90年代,美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造成了企业主管个人崇拜,企业主管的影响和权力越来越大。
美国工商界为提高决策效率和鼓励创新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企业首席执行官是企业精英中的精英,拥有企业事务的所有决定权,企业内部的权力制约和平衡被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管如果在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同时又主导着企业信息披露决策,就容易滥用手中大权来服务于自己的特殊利益。
公司主管在权力扩大的同时,又通过股票期权的方式将个人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联系起来,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主管虚报利润的动因。企业管理层手中持有大笔的股票期权,由于他们比其他人更能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因而往往能在公司坏消息公布之前抛售套现,从而不仅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使这部分企业主管造假有恃无恐,更加着眼短期利益。
就拿已经申请破产的安然来说,安然虚报利润制造虚假繁荣,致使其股价大幅上扬,安然某些高层主管乘机抛出持股以获取暴利。据报道,从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期间,安然前董事长雷和前首席财务官斯基林就分别卖出了价值3778万美元和1448万美元的安然股票,而最终吃亏的广大投资者却被蒙在鼓里直到安然破产。今年1月,环球电讯步上安然的后尘,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该公司高层主管在宣告破产前早已成功出脱手中持股,乘机大捞一笔。
长期以来,部分唯利是图的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主管,联手欺骗坑害投资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使违法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现在要想通过改革剥夺这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看上去虽是一件公众赞许的大好事,但却遇到很大的阻力。
纽约证交所总裁格拉索表示,在纽约证交所提出改革方案以来,美国公司主管反对声音持续不断,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大公司主管已经向纽约证交所发出了大量抗议信。美国一家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带头发起了一场反对证交会改革的运动,呼吁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美国最有影响的工商企业主管组织)的成员们团结起来,反对证交会要求美国公司将股票期权计划交由股东投票表决的计划。
政府监管应重新定位
安然和世通虽然所涉足的领域不同,一个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一个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企业,但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利用美国政府在90年代对能源和通讯两大行业放松管制之机而发迹起家并迅速膨胀起来的。
世通得益于电讯市场的开放,使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型长途电话业务折扣商,扩张成为仅次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大企业,但最终却成为激烈竞争的又一个受害者。由于政府鼓励电讯市场的竞争,反对垄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80年代曾被强行分拆成一家长途电话公司和7家地方性的贝尔电话公司,而1996年通过的新电讯法则打破了电讯市场的界限,允许各类企业越界经营原来不许经营的业务,服务供应商越来越多,竞争环境恶化,很多企业因此债台高筑。世通最终成为市场过度竞争的牺牲品。这就给美国政府实施的放松管制和完全市场自由化政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政府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如有效地进行监督。
美国企业财务造假丑闻,也暴露了美国的工商及金融监管制度弱点。布什任命的证交会主席皮特原是华尔街一名律师,他去年曾许诺要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更加亲切仁慈的环境。一些批评者甚至认为,布什任命皮特出任证交会主席,等于是挑选黄鼠狼看鸡窝。
此外,证交会下属的公共监督委员会,是一个对审计师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自律性机构,其资金来源是由会计师事务所资助的,因此在实施惩罚措施方面往往缺乏手段和能力。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国会目前对加强上市公司金融情况进行监督的立法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如能早些立法,已经发生的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也许可以避免。
美国金融市场丑闻冲击波很容易使人想到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在1929年至1932年间发生的股灾,使纽约证交所的市值由890亿美元猛减到150亿美元,使投资者信心完全崩溃。当时美国最大的问题是,整个股市内部交易盛行,庄家遍地皆是,股灾使不计其数的股民倾家荡产。为挽救美国经济和股市,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大力实行新政,制定严格证券交易法,严厉推行市场监管,为美国金融市场奠定了百年基业。
目前,美国股市的跌幅虽没有达到当年的幅度,但投资者信心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布什总统能否像罗斯福总统那样进行彻底改革,仍有待观察。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曼7月间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严厉质疑布什总统推动企业改革的诚意。克鲁曼认为,从布什过去从商的记录以及日前提出的改革计划看来,布什显然不是真正的改革者,他只是在电视上佯装改革者的形象。由于布什同美国商业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布什并不真正希望美国公司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还有多少问题公司
美国一大信用评级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在美国工商界,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在造假,今后会曝光出更多的类似丑闻。
如今打开美国的报纸,财经新闻版真有点像布什总统最近讲话时所说的丑闻明细表。
一份针对大公司首席财务官的秘密调查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承认他们在上司的压力下作出了虚假的财务报告。一位最近接受美国媒体采访的世通会计人员说,他曾向上司明确指出,这是欺骗市场,但是没有用,公司假账仍然做下去,直至东窗事发。
魏斯评级公司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企业可能捏造或篡改盈余报告。美国证交会提供的数字显示,1997年,有116家公司需要纠正或者重申自己的财务报告,这一数字到2000年已经增长了一倍多,达到233家。
让我们看看近来曝光的部分企业财务作假案例:
6月28日,施乐公司宣布,施乐在过去5年中虚报了高达64亿美元的设备销售收入,大大超过了原先估计的30亿美元,施乐在过去5年的税前利润也因此下调14亿美元,虚报收入中有19亿美元尚需从2002年以后的业绩中扣除。今年4月,美国证交会起诉施乐,指控该公司使用各种会计手段以及会计机会虚报了15亿美元利润,并向投资者隐瞒了实际业绩。
7月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美国第四大地方电话公司奎斯特国际通讯公司进行刑事调查,以了解该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违规情况。奎斯是美国大量从事掉期交易的公司之一。这种掉期交易,实际上就是奎斯特将光纤网络的长期容量出售给另一运营商,并从这家运营商处购入相同的容量,然后将笔交易计作收入。美国证交会的文件显示,这种掉期交易使得奎斯特在2001年的收入增加了十多亿美元。
医药龙头企业默克公司今年4月向证交会提交的文件称,该公司在过去3年中将下属分公司默德科公司尚未获得的124亿美元计入了收入。据报道,默德科在没有收到资金的情况下将药房收取病人的部分自付费用计入收入,从而人为地夸大了公司的收入。1999年至2001年间,仅自付费用一项几乎占默克公布的总收入的10%。根据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默德科将这种将自付费用计入收入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据报道,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通过将代理电子海湾的广告收入及原来应当收取的法律赔偿转换为广告收入等不正常的会计手段,虚报2.7亿美元利润,以使集团的广告销售符合市场预测。
IBM在去年12月把下属的光学部出售给JDS公司的3亿美元收入,被列入知识产权收入之内,即将这笔资金记入企业营业获利项目之中。如此一来,使得IBM的获利表现得以与分析师的预估相同。此举被认为不符合会计规则。
在一些声名赫赫的大公司作假帐被揭露的同时,一些不那么被人们所注意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暴露出假账问题。
图表:小公司做假一览
公司名称做假内容
泰科兼并多达700家企业采用了欺骗的会计记账
阿德尔费亚通讯公司虚报客户数量50万
英姆克龙系统谎称自己的科技产品已通过权威部门认证
华人眼中的美国丑闻
美国企业假账丑闻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本刊记者独家走访了在华尔街工作的华裔专家,请他们谈了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
市场经济更离不开道德约束
“美国的资本主义正在受到挑战。”著名股评专家、环球财务公司执行建立申湘如这样讲。申女士认为,投资者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若不能得到及时和适当的缓解,就可能危害到资本主义的经脉:“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没有信心而裹足不前,美国的股市就无法产生,失业人数也将大幅增加,美国的经济势必走下坡路。”
同申女士的意见相同,许多专家都认为,企业造假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市场依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诚信原则。
美国莱曼兄弟投资银行的一位华裔专家强调说,丑闻事件最大的教训就是,搞市场经济除了要用一切法律手段来确保诚信,还应该有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道德自我约束机制。所以,美国政府和立法机构下一步要做的,不仅是改进法规和加强执法的力度,也应该加强对那些企业高层主管的教育。申湘如也强调,良好的法规诚然是改进公司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法令不能控制人的贪婪与道德的败坏。投资者希望政府和有关机构能够更加重视对全社会“道德的培养”。
对违规者必须施以重罚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副总裁李山泉先生说,谁都知道维护诚信很重要,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才能保证诚信?当然要靠一整套完备的法规。但是建立法规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美国这次出现这么多企业做假帐的问题固然表明法律上有一些漏洞,但也有很多问题是因为执法不严造成的,比如对企业高层主管的监督。
李山泉强调,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不仅要严格执法,更要用重罚。按理说,美国证交委等机构对做假帐的惩罚已经相当厉害,但还不够。人们期待今后能对那些做假帐的主管人员加重惩罚。李先生还强调,重罚对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也十分重要。对证券市场上的作弊,从一开始就要强调重罚。就像闯红灯一样,一个人闯了,罚得不重,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去闯。
美国的企业制度仍具活力
在纽约一家投资银行工作的麦克陈先生认为,虽然发生了这么多假帐丑闻,但并不能认为这就意味着美国企业制度完蛋了。与欧洲、日本相比,美国的企业制度仍然是最完备、最具活力的,它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比较强,而且企业监督的体制也是最完善的。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制度是人制定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制度,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不断改进制度。
李山泉先生认为,应该动态地看待一个制度。这次华尔街假帐丑闻的教训在于,制度不是定出来就完事了。它是一个不断发着的动态过程。所谓法律保证,就是要不断地完善法律,使之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相适应,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由于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顺利,企业的赢利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收入也提高了,但股市的泡沫却掩盖了制度存在的漏洞,掩盖了由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比如对股票期权记帐的问题等。有许多需要修改或补充的方面在经济好的时候谁也想不到,现在经济不好,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这个事实再次提醒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必须把制度的完善当作一项永久性的工作来做。
本刊驻美国特约记者梁冶
本刊驻联合国特约撰稿人丁刚
本刊驻英国特约记者陈建
本刊记者葛方新
并购潮里埋隐患
企业间的并购与业务重组曾被看作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并购的不彻底性及管理失控却成了大公司丑闻频出的导火索。
最近曝光的财务造假大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在90年代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企业购并活动。
前些年,企业并购者希望通过达成规模更大、风险更高的并购协议来保持公司盈利增长。公司用价格高企的股票代替现金,使其有能力支付较高的溢价,达成能立即为公司带来收益增长的交易。收入增长率越高,股价就越高,结果将导致更多并购案的发生。
美国在90年代出现了一种企业越大越好的倾向。企业规模越大好象表示越强大,越有力量。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不惜代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兼并,在90年代后半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企业并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弱了,政治因素成为并购决策中的主要因素。
美国大企业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谁是大公司,谁就更有可能接近高级政府官员,就可以花费更多资源去游说国会议员,去影响政府决策,甚至通过政府的外交渠道得到更多国际商业机会。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许多美国大企业主管将企业规模与政治影响力紧密联系起来,并将政治影响力视为企业的首要追求目标。这样一来,明明知道并购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他们也要进行并购,并为了证明并购的经济效益而在财务数据上弄虚作假。
此外,也有一些公司进行企业并购时并不是从经营角度去考虑,而完全单纯是为了获得经营规模或营业收入。如,达拉斯的阿里基恩斯电讯公司最近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世通的资产后,预计这些交易将使阿里基恩斯的季度收入增加3000万美元,其中有一半将根据债务合同要求的收入水平计入账目,这使阿里基恩斯得到急需的缓解,以免违反银行信贷融通的条款。为保持收入增长和收入规模,即使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也在进行企业购并,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并购越多,企业负担越重,经营状况就会不断恶化。
专家指出,90年代末和2000年的企业并购交易活动形成了大量泡沫。90年代后期,许多国际资金受到美国市场的吸引而持续不断地流入美国,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以及美国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素。
但是,这种资金供给上的改善客观上也帮助形成了廉价资金供给的局面。一方面,不少投资者事实上降低了对企业业绩审查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资金使用者的制约;另一方面,不少信息技术企业或高科技企业纷纷将自己与新经济挂钩,以这种方式获得资金资源。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美国市场上廉价资金供给是引发美国工商企业假账浪潮的原因之一。
经济史学家认为,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工商企业出现的一系列假账丑闻可能过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尘埃落定。
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怀特在谈到近来美国企业假账丑闻时指出,在经济泡沫时期,不断上扬的获利与股价会掩盖财务问题,而企业管理层也会误认为未来的业务增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泡沫越大,持续的时间越久,企业管理层也越相信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或者根本不是问题。只有在泡沫破灭和财富大幅缩水之后,人们才会开始质疑企业一些早该质疑的问题。
美国许多公司利用经济泡沫催生股价高涨之机,以股票作为资金进行盲目扩张而又消化不良,最终在股市泡沫消失时露出马脚。
英专家剖析美国丑闻的制度病因
给管理者期权是美国公司的一大特征,但强大的管理层往往利用这一点为牟私利而操纵股票,甚至欺诈。作为全球经济标杆的美式资本主义正面临挑战。
美国总统布什本月在纽约华尔街发表演讲时说:“美国经济是有史以来最具创造性和进取心,生产力最高的体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企业高级管理层为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地抬高股价,股东选出的董事无法真正代表股东行使监督权,会计公司为了获取咨询费而屈从于客户的不正当要求……。从安然、安达信,到世界电讯和施乐,一个又一个公司假账丑闻频频曝光,从而也大大动摇了华尔街的信心。如果这一趋势再不发生逆转,美国经济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打击,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也将失去昔日的魅力。
这场美式资本主义地震的震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发展。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指出,如何才能对公司进行准确的管理控制,是资本主义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不过,美国近期连续不断的企业丑闻说明,他们在90年代给出的答案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错误的。
任何一家企业的最终控制权都应掌握在股东手中,因为他们承担着剩余风险。这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这就是如何处理公司名义上的控制者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关系的问题。在理论上,这一难题可划分为三大部分:集体行动;不对称信息;委托者——代理人关系。
强管理者、弱所有者是美国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是松散而疏远的,由于个人持股量不大,没有动力去监督对公司直接进行经营的管理层,而把权利都委托给了董事会,这就是集体行动问题。管理层力量强大,其了解的情况常常不为外界所知,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而那些承担风险的股东只能依靠别人代表他们采取行动,这就形成了委托者——代理人之间的两难关系。
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美式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种相当具有争议性的方式,即“股东进行控制”的广泛原则被改成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单一原则,而股东价值则是通过股票价格来衡量的。80年代,一些所谓的“公司搜索者”掀起了大规模兼并和重组的浪潮,10年中,美国有近半数大型企业都接到过关于并购的试探。
到了90年代,企业管理层开始把这些“公司搜索者”的策略用于企业内部,由此引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大规模的重组:经理人员通过建立与股票挂钩的奖励机制,得以像“公司搜索者”那样“发家致富”。据统计,截止1996年,构成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所有企业,其首席执行官薪金半数以上是同股票价格挂钩的。
80年代以来,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此沃尔夫列出了三种解释。第一,在一系列丑闻曝光前,至少在美国,一般人都相信,这代表着有史以来最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第二,随着管制大大放松、创新不断涌现和全球化飞速发展,这特别适合新的经济环境;第三,面对“一生只有一次”的牛市,这可以比较狡猾地、甚至是不正当地剥夺股东的管理权。
沃尔夫认为,90年代美国经济的整体表现说明,这种由资本市场驱动的治理结构确实具有不少优点:经济充满活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新企业不断涌现等。但其缺点则更为明显:财务失控,贪婪蔓延,信用丧失。受到强大个人利益的驱使,高层管理人员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推高股票价格,而且经常在几乎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行使董事会赋予的权力。于是,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股票被大量回购,对雇员股票期权的正常审计却遭到激烈反对等等。随着股市泡沫越吹越大,逐渐有一些公司开始现出原形,而另外一些公司则走上欺诈的道路并不能自拔,但最终也现出了原形。
对于今后的改革,沃尔夫认为,一方面,美国必须让广泛的股票所有权发挥作用。掌握控制权的股东是关键所在,他们应明智地认识到,绝对不能不择手段地在短时间内拉高股价,获取利润。而把经理人员的薪金与股票价格波动直接挂钩,更是会带来巨大风险。另一方面,只要是同股东有关的资金情况,包括股票期权,必须明确反应在会计账目中。股票期权最好是由限制股所取代。
破产的巨人们
安然:第一个大“烂苹果”
2001年12月2日,美国能源业巨人安然公司正式向纽约一联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开出的资产高达631亿美元,创下美国破产案新记录。
凯马特:百年老店紧随其后
2002年1月22日,资不抵债的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凯马特申请破产保护。截止到2001年10月31日为止,该公司总资产为170亿美元。
环球电信:电信宠儿成先烈
2002年1月28日,美国环球电信公司由于债台高筑,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宽带电信公司开列出的破产金额为224亿美元。
安达信:丑闻后的鬼影
在这些倒塌的巨人身后,总有一个不光彩的身影——美国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安然、环球电信、世界通信公司的外部审计师都是安达信,这其中的关联耐人寻味。
通用公司、IBM、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新CEO为何苦恼
安然事件后,美国投资大众对企业的信任一夕间瓦解,即使一向被看作是模范生的通用、IBM、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也成为投资者拿着放大镜检验的对象。
没想到,检验的结果真的看出了三家公司的许多疑点,而这些疑点的确都是三家企业明星CEO下台前所做的决策。只不过,如今疑点被举发,面对投资人拂袖而去,外界严词批评的却是三位刚坐上宝座的新任执行长。
通用公司:韦尔奇的神秘武器是负担?
美国《商业周刊》曾不客气的指出,接受投资者排山倒海而来的质疑和焦虑,已成了GE执行长伊梅特每天的例行工作。
面对通用公司复杂、庞大的集团经营,投资人紧紧追问:“通用每一季惊人的两位数成长,究竟有多少来自购并和非现金的交易收入?”在美国金融界辈受尊敬,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公司经理的哥罗斯(Bill Gross)更是直言不讳地称:“通用说穿了,根本就是一家金融企业,只不过它的风险都被巧妙地遮盖住了。”
今年初,通用公司金融靠着整个企业AAA信用评等,借到1170亿美元贷款,相当于担保品价值三倍的金额,做为它不断购并其他企业的资金来源。未来通用是否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连银行分析师都不禁为它捏一把冷汗。
通用公司一旦被看做是金融企业,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分析,将对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资本密集的金融公司股价本益比要较工业为主的企业来得低,因此通用的股价势必被拖累。
为了平息一波波外界挑战的声浪,韦尔奇继承人伊梅特一方面承诺要在任内揭露更多的财务资讯给投资者,并表示,今年年底前,公司的短期债务比例将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内。
看来,伊梅特的动作的确得快一点。
IBM:郭斯纳是作账高手?
在IBM前任执行长郭斯纳掌舵前,IBM亏损连连,是个老态龙钟的电脑硬体制造商。但经过郭斯纳妙手回春、一番改造的结果,IBM竟脱胎换骨,成为提供科技服务的顶尖巨人。IBM在1993年的市值只有300亿美元,到他下台前,已经翻了好几番,成为1730亿美元的大公司。
这辉煌的一战虽然奠定了郭斯纳专业经理人的地位,他却逃不过最近一连串金融分析师的严格审查。曾有不止一位金融专家批评郭斯纳是透过各种财务工具的操纵,才创造出每股赢余两位数的耀眼成长。
美国证管会(SEC)怀疑IBM修改1999年和2000年的财务报表,原因是报表中的一些账目非常不清楚。根据美国〈商业周刊〉分析,去年一年,IBM非营业利润为23亿美元,占税前赢余达20%以上。
而郭斯纳最惊人的作账手法是透过退休基金的操控。IBM大胆预估2001年退休基金报酬率为10%,金额9.04亿美元,占税前赢余的8.3%。而实际上,IBM全年退休基金光本金就缩水了6%。
如今,郭斯纳的把戏一一被看穿了,这意味着新执行长帕米沙诺未来的日子任重道远。一方面,他将接受分析师和投资人的密切注视,确保IBM不再玩帐目花样、夸张获利;另一方面,他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从加强营运、提供客户更好的服务上来维系IBM的领先地位。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分比合更好?
2000年1月,当美国在线宣布购并时代华纳的消息传来,各方面欢欣鼓舞,莫不幻想着新旧媒体结合后将带来的无限可能。
但在执行长李文的领军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当初描绘的美好图像——要透过网路传递电影、电视、音乐、杂志等各种影音资讯,却迟迟未能实现,投资人焦急的心情反映在两年来连连下滑的股价上。
原本被视为将带领整个企业攀登高峰的美国线上部门,合并后反而出现“适应不良”的症兆,加上广告收入的急转直下,俨然成为整个公司的病根所在。
美国《时代》杂志指出,AOL缺乏长期的策略方向,只是不断在推出新产品和迎合短期获利目标间盲目奔波。“以前,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简单。我们的目标清楚,每个人同心齐力。但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焦点,”美国在线的一位主管怨叹道。
韦尔奇、郭斯纳及李文三位企业强人野心勃勃,从事短期巨额投资、在账务上未尽透明,或是未经审慎评估便快速扩张企业规模。景气好时,水涨船高,在麻烦出现之前,企业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碰上不景气,问题纷纷暴露,留下难以收拾的麻烦。
病因在哪里?
大公司间大规模的业务重组,以及给管理层以股份期权,曾是“美式资本主义”让全球艳羡之处,然而,近期美国大公司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恰恰是这两大“经验”在作祟:强大的管理层为牟私利,往往利用业务重组在账面上弄虚作假,甚至大量回购股票,以此操纵个股,获取暴利。随着股市泡沫的风逝,一些所谓的优质公司必然会原形毕露。
国外专家预测,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几年才能剔净烂苹果,避免“烂苹果效应”的蔓延。美式资本主义正面临着空前的考验。
世通破产造成的7大影响
世通公司的客户服务受损。享受世界通信服务的包括纳斯达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联邦航空管理局、美国国防部等重量级客户,以及2000万长途和2000万的地方电话用户。虽然公司领导层保证不会出现服务中断,但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却是一个大问题。
世通公司贷款的银行有账难收。其中包括对世通贷款最多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等。花旗银行透露,它向世通的贷款总额高达3.75亿美元。
美国一些在世通注入大笔投资的州养老基金遭受重创。据报道,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纽约州养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资损失高达3亿美元,密歇根州养老基金在世通的投资损失约1.16亿美元。佛罗里达州政府官员透露,该州90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因安然股票暴跌已遭受了约3亿美元的损失,这次又在世通股票上再度损失8500万美元至9000万美元。
沉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随着华尔街一系列金融丑闻曝光,投资者对美国工商企业、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信心已经大打折扣。与大公司假帐丑闻一同被揭开的,还有美林集团等投资银行营私舞弊和许多证券分析师故意误导投资者等丑闻。
拖累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这一系列的丑闻对一半以上家庭拥有股票的美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拖累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
拖累了世界股市。以亚洲市场为例,6月28日世通出了丑闻,东京股市暴跌4%,韩国主要股指大跌7.15%,台湾股市跌3.6%,香港恒生指数跌2.39%,新加坡股市跌2.15%。其中,电信类股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日本电信电话(Nippon-Telegraph,NTT)跌3.8%,新电信(Sin 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下跌2.2%。
世界投资者对美国失去信心。首当其冲的是美元汇率,自3月份以来美元汇率就在逐渐下滑,今日美元兑欧元汇率跌至28个月来的最低点,再跌一分就和欧元等值了。美元兑日元也是出现同样的跌势。同时,企业界的“美国典范”失去了顶上光环。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