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崛起对日本来说不是威胁。”这是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昨天在北京参加“21世纪中日政企学合作发展论坛”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的表示。
7月4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人民日报社和日本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1世纪中日政企学合作发展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日本前经济企划厅长官、小泉内阁最高经济顾问土界屋太一以及两国的一些企
业界人士和学者就中日两国发展与合作的问题分别发表了演说。
-“中国威胁论”不应得到支持
森喜朗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对此,日本政府和政治家不应认为是对日本的威胁。”他表示,中日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互补的关系,日本应该同中国进行合作发展,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正如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一样,美日在相互发展和竞争中尽管也不断地发生着小摩擦,但最终达到了共同促进的双赢效果。他同时指出,中日两国在相互发展促进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纠纷,但是应该本着面向未来的原则冷静地去处理这些问题。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则举出了具体数字,证明中国和日本实际上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威胁论”根本不成立。他指出,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所作的统计,日本的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7倍,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5位,属高收入国家组;而中国只排在第127位,还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组。日本的国家竞争力明显高于中国。但同时两国在产品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大体处于互补的形式。
-“日本制造业空洞化”的说法不对
对于在日本舆论界甚嚣尘上的“日本制造业空洞化”以及担心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日本前经济企划厅长官、小泉内阁最高经济顾问土界屋太一指出:“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土界屋太一认为,当前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应该改变思维方式。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应该跳出“制造业空洞化”或者“世界工厂”的制造产业范畴,更广阔地放飞自己的目光。对于日本来说,不应纠缠于对“空洞化”或“中国威胁”的担忧,而应该放开手脚,让企业按照自己的经营性质去选择留在国内还是迁移海外。只有经过选择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而对于中国来说,则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制造业,如果一旦中国真的成为“世界工厂”了,那么将会面对产品供大于求以及资源日趋匮乏等随之而来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应加大服务业发展的力度,使各种产业均衡发展,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会提高国民的社会生活质量。
-日本中小企业盯上中国市场
不管“制造业空洞化”还是“中国威胁论”,一向习惯于在本土发展的日本中小企业们却好像并不关心舆论家们的论调,依然对陌生而散发着巨大诱惑力的中国市场充满了兴趣。昨天早上,坐满了衣冠楚楚的日本人的3辆大客车停在人民大会堂外,来自日本100多家中小企业的代表们在本次论坛上寻找着商机,忙着向参会的中国企业家发名片。专门做二手车出口贸易的松崎小姐笑着问记者:“可不可以帮忙在报纸上登广告,我真的想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文/实习记者张艳丽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