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欧元问世以来,关于区域性货币或跨国货币的议论增多了,有人提出应当建立亚洲货币(亚元)以与美元、欧元等强大货币相抗衡,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货币之一。此说虽然时尚,但其可行性极其微弱,实施的时机远不成熟。
货币是主权国家和民族市场的产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几乎都是一国一币,各国货币无不披上了民族的外衣。货币随着国家的分合而分合,战国时期的齐刀、楚布
、秦钱,只有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才被外圆内方的钱币所取代。当进入纸币流通阶段之后,货币的国家特征更为明显。各国的货币交往需要按一定的汇率加以兑换,即使较为通用的货币如美元、英镑也难以承担起真正世界货币的职能。但是,在几个国家之间通用的区域性货币虽然罕见,也并非不存在,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东加勒比货币区就分别发行和使用统一的货币;今年年初正式投入流通的欧元,又是一个区域性跨国货币的典型范例。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多极化的趋势下,区域性货币被提上议事日程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区域性货币具有一定的优势。货币一体化,几个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淡化了国家间的疆域界限,实现政治经济的团结和融合;免除了这些国家间货币兑换、汇率变化所带来的成本和费用,方便这些国家的相互贸易及国际交往;在对外方面,几国联合起来一致对外,避免了单个国家货币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和投机操纵,增强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具有一定实力的区域性货币还可同世界称霸一方的货币相抗衡,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不能不看到,货币一体化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也需要参与国朝此目标努力并付出一定的代价。
今年年初欧元的正式流通,实现了欧洲多年的欧元梦。从建立欧罗巴合众国的设想开始,到经济一体化乃至货币一体化,欧盟诸国经历了30年或者更加漫长的历程。尽管欧盟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文化状况十分相近,但为了建立统一的欧元区,仍然必须按照协定中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经济趋同指标加以努力和调整,比如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汇率波动水平及国际收支差额等类指标要达到基本接近,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就是因为不达标而延迟到2001年方才加入欧元区,英国、瑞典也因政治经济等原因不愿加入。而且,欧洲中央银行对各国再贴现的分配也有一定的额度。在欧元发行之后,还潜伏着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诸如货币转换中的物价上升、货币发行中运送保管成本的增加、跨境转账手续费的昂贵、各国在贷款量、发行量之间的利益之争等,这些问题尚待逐步解决。
可以看出,建立统一的一体化货币区,区内各国必须具有如下一些趋同性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第二,地理上紧密相连,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相近;第三,具有基本一致的物价上涨水平、汇率波动及国际收支差额。
从亚洲各国来看,就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除东盟各国较为一致外,其他各国之间的差异甚大,尽管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实力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其他方面的巨大差异,谈论带头建立一体化的区域性货币似乎为时尚早。货币的一体化首先需要有经济的一体化,发行统一的“亚元”更无从谈起。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会千古不变,随着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也许有必要设立一种统一的货币,研究“亚元”产生的条件和步骤也是不无意义的。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