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鹿特丹港
本报驻荷兰特约记者何星
4月16日,荷兰不理会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以所谓“不符合欧盟进口要求”为由,开始销毁滞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农产品在欧盟遭遇的最严峻挑战。请看本报记者发自荷兰的报道。
4月16日,两个集装箱中国生产的冻兔肉被荷兰瑞丹克销毁公司从鹿特丹港口的“欧洲制冷”冷库运走。这批货约重50吨,价值在9万美元左右,在运抵瑞丹克销毁公司所在的诺德市后被切碎焚毁。随着这把火的点燃,另外66个装有不同冻品的中国货柜也将被付之一炬,总值达到421万美元。
一纸禁令使大量中国货柜被困荷兰
事件缘起于年初欧盟颁布的一纸禁令。1月25日,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宣布全面暂停进口中国动物源性产品。但在今年1月31日前从中国发出、3月14日前运抵欧盟各成员国港口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可报关送检。
在3月14日之前的两周时间里,中国有关企业生产加工的168个集装箱的冻兔肉、33个集装箱的冻鸭肉,陆续运抵鹿特丹港。按照有关程序,冻品在放入港口的冷库之前,必须经过卫生检疫检验。而荷方卫生检疫检验部门却因人手不够而使检验工作进展缓慢。上百个货柜的中国冻品堆放在码头上等待卫生检疫,因时间拖延而不断增加大量额外费用。
3月4日,中国发往留尼旺岛的冻兔货柜被检出含有抗生素,紧接着,冻鸭肉中也检出含有氯霉素。荷方因此而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检验措施,每柜必检,甚至对某些货柜重复检验。检验过程中荷方多次出错,在检验单上写错货柜编号,搞乱检测货品,中国冻品滞留码头的时间不断延长。
针对上述问题,3月7日,我驻荷兰使馆经商参处提出交涉,要求荷方加快检疫速度,对存在问题的货柜作出退货处理。中方保证,不合格的货物在运抵中国查明原因后,高温处理,不重新出口。经交涉,截止到4月初,中国运抵鹿特丹港的258个货柜,终于分别存入了港口的3个主要冷库。
不顾中国政府交涉,荷兰擅自销毁中国货柜
这批滞留在鹿特丹港的258个货柜,货重超过6000吨,货值约1500万美元。它关系到十几家中国企业的生存,涉及到数万农民的经济利益。其中7个集装箱的虾仁,38个集装箱的冻兔肉,23个集装箱的冻鸭肉被查出存在问题,价值约421万美元。
对于有问题货物的处理,中国政府多次与荷兰政府交涉、磋商,要求欧盟委员会与荷兰政府参照国际惯例,对滞留在欧盟各口岸,尤其是鹿特丹港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作退货处理。这些中国产品在未通关之前,物权仍属中方,荷方无权销毁,应退还中国企业。将这些残品就地销毁,也不利于中方调查工作的进行。
但4月16日,令人遗憾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荷兰政府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作出了带头销毁中国货物的决定。荷兰政府的理由是:遵照欧盟的指令办事。荷兰农业部发言人表示,根据欧盟规章,任何含有有害抗生素的产品,不论数量大小,都必须予以销毁,荷兰政府没有选择余地。荷兰农业部主管官员还提供了下销毁令的欧盟官员的名字、电话及传真号码。目前数十货柜的产品正在销毁之中。
动物源性产品中氯霉素的含量究竟对人体有多大危害?荷兰官方实验室和德国官方实验室针对中国冻品中氯霉素问题进行检验,得出微量氯霉素不危害人体健康的结论。但荷方还是作出就地销毁中国货物的决定。
中国企业损失惨重
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在欧盟遭遇的最严峻挑战。中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将因此而遭受巨大损失。
除了货物被销毁造成的直接损失外,对于中国农产品的声誉也造成了恶劣影响。欧盟各国,特别是荷兰的新闻媒体将此事大肆渲染,中国农产品的形象在欧盟各国受到极大损害。迫于舆论压力,进口商以后不会轻易进口中国产品,已检验合格的产品也很难在欧盟找到销路。而且,即使欧盟以后取消了相应限制,舆论也会将中国农产品拒之门外。
荷兰的做法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4月16日和18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致函荷兰驻华使馆,有关省的10家企业联名写信给荷兰政府和兽医当局,强烈要求荷兰政府立即停止销毁中国货物的行动,否则,将视荷兰鹿特丹港为不可信任的港口,动员3600多家会员企业不再停靠该港装卸及转运货物。对已销毁的货物,保留要求赔偿的权利。
4月18日,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温再兴发表谈话,强烈要求荷方立即停止销毁行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
4月19日,国家质检局、外经贸部联合发表公告,公告称,今年3月28日,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荷兰的盐渍猪肠衣中检出氯霉素残留。为有效防止境外有害污染食品流入境内,自4月19日起,停止从荷兰进口动物源性食品。对已入境的从荷兰输入的动物源性食品进行严格检疫,检出有害人体健康物质残留的物品一律做销毁处理。
至记者发稿时止,事态还在发展之中,如果此事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对中荷贸易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