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淼
欧元区国家从2002年3月1日起正式向各原有货币告别,欧元成为无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百姓使用的唯一货币。当这些国家的人手中握着同一种货币时,也就是握住了在欧洲大陆上正在蕴积和涌动的新的力量。
诚然,欧元作为一种货币具有交换、储藏等经济功能。但欧元不仅仅如此简单:12个民族国家让渡自己的货币主权,而使用单一货币,统一由欧洲央行管理,这是欧洲人在世界史上的重要一笔,它对主权国家及其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冲击。
有人说,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一个永不完工的“建设工地”。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整合这个庞大工程来说,在建设目标、发展途径和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着太多的争论。然而,欧元从梦想成为现实,这本身就说明欧盟向超国家实体目标迈进不是没有可能。虽然有关欧盟超国家实体的建设方案遭到了诸多反对,但前进的车轮不会停下。进入流通领域的欧元将会充分发挥超国家的货币力量,推动欧盟继往开来。
欧元的超国家力量,在经济上表现为强化了欧盟统一市场的透明性、竞争性与流动性;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各政府决策更透明,与欧盟的联系更紧密;在文化心理上,以货币形式表达了欧洲的统一形象,增强了百姓对“欧洲公民”身份的认同。
在经济方面,欧元的力量最直接地表现在商品价格上。对于同一种商品,欧元直截了当地显示出不同国家的价格差。比如可口可乐,在芬兰是1.18欧元,在希腊则卖0.53欧元,到了德国竟只售0.35欧元,令人对欧盟的感受是活生生的。既可用一把尺子“货比三国”,又省去跨国购物兑换货币的繁琐,这实实在在的实惠,会让人对欧元越来越有感情。市场的透明化加剧了市场竞争,消费者自然从中受益,譬如,德国人就可去西班牙买比本国便宜50%的福特车。由此可见,市场的透明化同时也刺激了跨国消费的活跃和流动性,进而带动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等整个经济链的连锁反应。欧洲市场上的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在快速流动与交流中实现了优化选择和配置。
可以说,当欧元区各主权国家接受欧元时,也就放弃了以“本国货币”杠杆调节国内政策的权力。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它们必须根据欧元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由于货币的统一和欧洲央行的统一管理,这些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多地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只有与欧盟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增加了国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在欧盟深化的过程中,货币已成为推动其成员国政治合作的“市场之手”。此次欧元的成功发行,欧元区原货币的兑换工作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即得助于各成员国同欧洲央行等机构的密切配合。
欧元的流通也显示出一种文化心理的变化。在告别旧币时,欧元区人民怀有的不是更多的留恋,而是对欧元和一个统一、和平与更强大的欧洲的期盼之情。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所称,“欧洲人真的是高高兴兴地把欧元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欧元将成为他们理解共同的欧洲身份和共同命运的关键因素”。
《人民日报》(2002年03月17日第三版)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