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反全球化运动也一浪高过一浪,声势蔚为壮观。1999年底,针对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会议的大规模示威,揭开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自此,凡举行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重要会议,场外都能见到反全球化人士的身影,而且示威的暴力程度日渐增加。
回顾过去的2001年,4月份,魁北克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警察迫不得已首次对反全球化示威者动用了催泪瓦斯和高压水龙;6月,哥德堡欧盟峰会,4万人举行反全球化示威,警方实弹镇压造成至少3人受伤;7月份,热那亚八国峰会召开,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示威酿成激烈冲突,示威者甚至付出了生命。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国商品与服务的跨境交易和国际资金的流动,在数量与多样性方面不断增多,加之科技更快速和更广泛的传播,从而使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日益互相依存”。应该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商品、信息、思想和人员的自由交流,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但是,较之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好处最多。
实际上,在今天全球化已经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它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但套用一句老话,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是把“双刃剑”。什么人在反对全球化呢?清华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庞中英对此有一个大概的描述:反全球化者主要有担心失业的工会活动分子、认为全球化加剧了环境退化的环境主义者、第三世界穷国的同情者、反对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者、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保护主义者、抵制新经济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左翼力量、担心全球化将导致资本统治的民主派、市场竞争的失败者等等。这些人组成了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与抗议联盟,他们抗议全球化带来的不公正,对失业压力的增加、环境的破坏、贫富的分化不满,还有人同情第三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边缘化处境。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9.11”事件使美国经济受创,使世界经济笼罩上浓重的阴云,全球化利弊问题遂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倡导全球化的自由派经济学者们,对反全球化观点做出了各种回应。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去年11月在一次演讲中说,那些抗议者的本意可能是要改善全球社会,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市场如何运作以及怎样理解市场带来的结果,是存在着深深的误解。他的观点是,差异是必然的,关键是整个社会是否在进步;一个人对某些活动的相对估价可能与别人不同,但自由市场就是如此,它们反映并重视“整个社会”,而不是社会中“某个部分”的价值。在格氏看来,反全球化人士似乎赞成某种政治上的强制,以实现所谓的公平,但利用国家权力来压制自由交流的成果,“历史上的有关记录并不那么令人鼓舞,同时,也很难举出回避市场自由而导致社会繁荣的例子”。
前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著名学者戴维.亨德森也指出,对于反全球化运动来说,新的国际形势无异于火上浇油。他警告说,对工业国来说,全球化对劳动者的影响被夸大其词了。富国中不仅一些传统产业的工会人士反对全球化,部分公司出于政治或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乐意担负五花八门的“社会责任”,为抵御来自发展中国家制造商的竞争而自保,进而成为反全球化的一员。
因此,有关人士提出,对反全球化也要两面看,既要看它反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正义性,也要警惕发达国家一些群体以反全球化为名,张保护主义之目。眼下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反全球化运动向多边贸易和货币金融体制提出了质疑,承认和尊重多样性,倾听弱者的声音,对于处理全球化问题是弥足珍贵的。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全球性的,要解决它,只有靠各国人民的共同参与,以及世界各国的团结合作。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