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周,国际油价开局不利,跌破每桶19美元的心理关口,并继续向下寻底。星期一纽约、伦敦市场刚鸣锣开盘,市场便刮来阵阵阴风,国际石油价格跌势不止,连连探低。到下午闭市时,北海布伦特基准原油、西德克萨斯中质油、阿拉伯轻质油、玻尼轻质油等四大国际原油价格分别报收每桶18.76美元、18.88美元、18.56美元和18.99美元,分别比上一交易日下挫117美分、80美分、13美分和117美分。同一天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也下跌34美分,收于18.53美元,到星期二收盘时,创下了每桶17.97美元的今年新低。
国际油价的接连下滑,让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大跌眼镜,这位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本星期一还向媒体表示对目前每桶20—21美元的油价表示满意,并希望油价在下半年回升到每桶25美元。这个价位是欧佩克2年前确定的内部参考价,当时该组织把国际油价锁定在每桶22—28美元。去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下滑,一度跌至每桶12美元,使欧佩克各成员国及俄罗斯、墨西哥、挪威和阿曼等非欧佩克产油国下定决心减产保价,并于去年底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元旦起每日减产200万桶。此后,国际油价如期回升,攀至每桶20美元以上,产油国为此欢欣鼓舞。然而实施减产刚过半月,国际油价却止升反跌,难道欧佩克屡屡实施频频见效的招数到了2002年就不灵了?
其实不然,减产确能奏效,但以下一些因素致使其效果打了折扣。
首先,部分产油国增产超产是导致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据《中东经济调查》报道,根据去年底开罗会议达成的石油生产配额方案,欧佩克成员国(不包括伊拉克)的总配额为每日2377万桶,但部分成员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客观需求,私下增产超产,突破配额限制,目前该组织的每日实际产量超产56.9万桶。而市场人士对俄罗斯兑现日减产50万桶承诺表示怀疑,并对俄私人石油公司增加出口成品油以替代原油表示担心。产油国的增产超产造成国际石油市场的供过于求,从根本上打压了国际油价的升势,导致油价下跌。
第二,伊拉克的新一轮“石油换食品”计划有望达成协议。本周联合国高级官员到访伊拉克,与伊政府商谈石油换食品的有关技术细节问题。如达成一致,伊拉克执行这一计划下的石油出口能力约为每日210万—280万桶。这将造成国际油市供应的进一步增加,市场对此期望较高。
第三,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需求疲弱。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最快也要到下半年才能复苏。欧盟经济受美国连累,濒临衰退边缘。日本滑入泥潭,短期扭转负增长无望。这三大经济体的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的60%以上,其经济的疲软态势,决定其低迷的石油需求。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全球的石油消费增长仅为每日51万桶,远低于过去10年平均每日100万桶的增长。
第四,主要产油国和国际机构纷纷调低油价预期。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最近在其年度财政预算中,把2002年的石油平均价调低为每桶17美元,远低于去年的油价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今年原油平均价格将比去年下跌23.7%,每桶价格仅为18.5美元。而美林集团近日发表报告,更把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油价定为每桶15.5美元,从而把全年平均价拉低到17.5美元。另外,香港汇丰银行也预测今年的平均油价为每桶18美元。产油国和国际机构对油价的预期,自然影响到国际石油成交价,从而决定了油价的实际走势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