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春
日前,欧元区各国央行的首脑们纷纷通过喊话来提振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不断重申欧元的内在价值被低估,希望在现钞发行后,有更多的人愿意持欧元货币。欧洲委员会在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欧元区居民带着一些疑惑,甚至不知所措的心情关注着越走越近的欧元。
国际市场上汇率的变化反映了国际资本对某种货币的需求程度。资本流通,除了一部分用于解决实物交易之外,大都为了滿足两种目的:保值与升值。保值注重的是安全性,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能够一贯地保持低水平的通货膨胀,则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货币汇率很难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情况。这三年来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美国。资本流动的第二种目的:升值。升值必然伴随着风险性,其转移方式包括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这两项上美国都占据了头把交椅。欧元汇率变化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所释放的大幅震撼,已显示出了国际外汇市场上对欧元的信心危机。隐瞞欧元体系内部的危机将会促使市场作出过激反映,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整个货币联盟的失败。
欧元流通问题多
欧洲委员会在早些时候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欧元区居民担心他们会受到价格欺骗或不公平对待,他们认为虽然目前的价格还没有变化,但在2002年1月,物价上涨将不可避免。价格问题已经引起官方的关注。欧洲委员会和欧元区各国政府都在设法消除可能产生的涨价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心理恐慌。法国政府率先下令:消费品物价从2001年11月1日开始冻结,直到2002年3月31日。事实上,许多欧洲银行并没有为欧元的到来做好准备。欧元支票由各国签发,因目前还没有单一的结算服务,这使得跨境支付成为一件令人头痛的事。11月6日,欧洲委员会宣布了旨在降低跨境交易价格的法令。这项法令的效力很有限,而且需要等到2003年6月30日才开始生效。欧洲议会曾经许诺,在欧元现钞进入流动之前,要在各国间协调步骤,统一措施。最近的一项秘密调查对此敲响了警钟。这项调查表明,100欧元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达到24欧元。根据规定,该费用应当在2003年达到本地交易水平。但银行业的游说组织——欧洲銀行同盟则抱怨说,银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起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在跨境交易费用不能降低的情况下,本地交易费用可能上升,这会引起消费者更大的不满。
欧元机制有缺陷在三年来的运作中,欧洲中央银行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自身的机制缺陷和外部即欧元区各国潜在的干扰。欧洲中央银行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本身,另一个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前者具备法人身份,是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后者则没有法人身份,类似于联席会议。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它不接受来自欧盟机构和成员国政府的任何指令,也不对特定的国家或政府负责,享有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为保证其独立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还禁止欧洲中央银行为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提供资金融通。
内部问题:欧洲中央银行的协调性问题。由于在整个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中,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而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只负责货币政策的执行,这就给欧央行带来了如何协调好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问题,而其协调程度同样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发挥。同时,由于各成员国的金融制度、中央银行业务政策、对币值稳定的作用和通货膨胀的成因的看法不尽相同,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也要求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更加大了欧洲央行协调的难度。外部问题:各成员国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这一两个指标不仅由银行等金融部门决定,还与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和心理预期有关。由于欧元的跨国流动,使得一国的货币政策乘数难以测定,并且欧元区某成员国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另一成员国资金的自由流入而削弱。同时,各国收入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不一致,也影响了消费支出,增加了微观经济主体生产和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马约》明确规定为:保持物价稳定,在此基础上可兼顾就业、经济增长等目标。但在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尤其在短期和中期内,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为了维护物价稳定,又可能使经济增长偏低而削弱欧元汇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有财政政策的积极配合,欧元区12国虽然统一了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仍是独立的,一国的财政政策不慎会威胁整个欧元区的稳定。1999年二三月间,德、法两国财长都曾表示希望欧洲央行采取降息行动,否则两国将不顾欧洲央行的反对而动用财政政策,显示了两者之间的严重分歧。因此,欧元区各国微观经济主体对欧洲央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