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事件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在世界经济已经不景气的情况下,发生了“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使世界经济增长受到危害。
据世界银行估算,“9-11”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50亿美元至350亿美元,相当 于美国一天的国内总产值。在计算间接损失时,仅民航乘客减少20%一项,就将导致美国的国内总产值少增长0.25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认为,“9-11”到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还说不清楚。在估计不足的情况下,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3.8%下降到今年的1.3%,明年可能有所恢复,也只能达到1.6%。世界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在1%徘徊,是50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金融、保险、航空运输和旅游业等部门都受到沉重打击,股市大幅下泻,失业人数激增。民航业遭到的打击最直接,也最惨重。与民航业关联最密切的是旅游业。10月份,到法国的美国游客减少了91%,日本旅游业生意下降了80%。
美国、西欧和日本同时陷入经济增长低谷,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将遭殃。依靠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受害最惨重。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的经济都不景气,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大大降低。今年石油价格将下降11.3%,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将下降8.9%,制成品价格下降4.6%。
点评毕吉耀(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9-11”事件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复苏进程推迟,并最终出现负增长。恐怖袭击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和在全球范围造成的不安全感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势必会促使消费者增加预防性储蓄和减少消费支出,导致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而对增加投资特别是国外投资更加谨慎,由此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减缓世界经济的复苏。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入世获得批准。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入世终成现实。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包括,5年内在降低关税方面,将15%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0%;在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方面,全部取消400种进口配额;在农业方面,农产品平均关税从21%降到17%,大部分农产品进口将取消数量限制,实行单一关税;在服务业方面,逐步放开银行、保险、旅游、证券、法律、会计、医疗和电信等市场。
世贸组织的规则鼓励竞争,而且必须是有序的竞争。其基本要求是建立统一的市场,这需要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统一的经济体制,即人们熟知的要对国内外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为使地方法规与中国为入世所作出的开放市场的承诺保持一致,中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即使撇开地方法规,仅是需要修订的全国性法规就有570多部。同时中国也将享受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待遇,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
点评徐长文(外经贸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世贸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诺都是中方的权利,中国将享受多边贸易体系多年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享受的权利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入世也将给中国政府和企业带来挑战,政府需要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企业应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APEC上海会议成果丰硕
10月21日,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结束,会议通过了四个文件:《APEC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上海共识》、《数字APEC战略》和《反恐声明》。
为切实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步伐,《上海共识》提出了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进一步体现自愿原则,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单边行动计划提出了“探路者倡议”,鼓励一些成员先行一步,率先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具体行动,并推动其他成员效仿他们。为加强单边行动计划审议机制,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审议方式,具体方法是,各成员的行动计划刊登在APEC的网页上,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考察,提出意见和建议。规定到2006年,简化通关手续等贸易便利化措施要使各成员的贸易交易成本降低5%。
APEC各成员制定了《数字APEC战略》,提出建立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深化机构改革创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市场,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增加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等措施。
点评
侯若石(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由于东亚金融危机,APEC的发展曾遇到阻碍。中国主办2001年APEC系列活动能否成功,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协调,会议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达成“上海共识”,各成员的协调过程比较艰巨,但最后还是获得领导人的认可,从而促进了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因此不能认为APEC可有可无。在“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之后,APEC上海会议通过“反恐声明”,标志APEC将在处理全球重大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
4、世贸组织多哈会议启动新的多边贸易谈判
11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举行。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启动新的多边贸易谈判。
本次大会在磋商启动新的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取得的第一个突破是关于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问题的宣言,是发展中国家据理力争的结果。会议通过的宣言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制新药的重要性,同时也承认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不应妨碍各成员采取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欧盟和美国对尽快启动新的多边贸易谈判非常积极。他们认为世贸组织142个成员作出这样的决定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反对启动新的多边贸易谈判,但要求新的谈判应当纠正乌拉圭回合协议中存在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不平衡状况,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合理要求。
这次多哈会议期间再次出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阵营的对垒。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补贴、反倾销、竞争政策和投资等问题上迫使发达国家作出了让步。在农产品补贴方面,欧盟放弃了拒绝减少和逐步取消农产品补贴的立场,美国也最终同意可以就限制滥用反倾销措施举行谈判。在投资规则和竞争政策等发展中国家的弱势领域,是否举行谈判被推迟到两年后的下届部长级会议作决定。
根据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所有谈判应当在2005
年1月1日前结束。经总理事会授权,谈判将由世贸组织贸易谈判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委员会将在2002年1月31日前举行首次会议,讨论建立相应谈判机制和监督谈判的方式。
点评
徐长文(外经贸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如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经过艰苦磋商,终于通过了《部长宣言》等文件,与会的142个成员一致同意启动新的多边贸易谈判。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各成员方将为振兴世界经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而共同努力。
5、美日欧经济同时陷入不景气
今年以来,受美国经济继续减速的影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世界经济增长显著减缓。“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由减速转变为负增长,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在美国经济持续减速的同时,日本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欧盟经济也趋入停滞。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后的最新预测,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仅为2.4%,不仅大大低于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周期性高点时的4.7%,而且低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的2.8%,为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计从去年的3.8%降至今年的1.0%,美、日、欧经济增长分别从去年的4.1%、1.5%和3.4%降至今年的1.1%、—0.9%和1.7%。
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几乎同时下滑和信息技术产业生产过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普遍大幅下跌,跨国直接投资也呈下降趋势。今年1月至9月,已完成的跨国并购额约为4000亿美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3。预计2001年的跨国直接投资将从2000年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减少到7600亿美元,降幅高达40%;其中流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从去年的1万亿美元和2400亿美元分别降至今年的5100亿美元和2250亿美元,而流向亚太地区的外来投资将从去年的1440亿美元降为1250亿美元。
点评
甄炳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美日欧经济同时下滑是20世纪70年代中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三大经济体不景气的源头来自美国。美国经济衰退是周期性因素(过度投资引起生产过剩)、政策性因素(美联储加息)、结构性因素(贸易逆差及私人债务等)共同作用的结果,“9.11"事件推迟了经济复苏时间。
6、全球股市暴跌
今年全球股市普遍大幅下跌,并且动荡加剧。3月份,纽约股市受到重挫,道指跌破1万点,纳指下探到2000点以下。此后又历经下跌和上涨的反反复复,迄今仍未挽回跌势。美国股市跌掉的市值相当于美国内总产值的40%,相当于1987年股市大暴跌时的两倍。全球股市市值损失近10万亿美元。 “9.11”事件发生后,美、欧、日股市在半个月内跌幅普遍高达20%—30%,面临崩盘的危险。由于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迅速采取措施,连续大幅下调利率,股市下跌势头得到遏制,并最终回升到事件前的水平。但是由于股市的回升是在美国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并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当前全球股市特别是美国股市同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严重超值,不仅难以继续大幅回升,而且时刻面临可能再次下跌的风险。
点评
毕吉耀(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股市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极其敏感,易受政治经济信息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全球股市回升势头脆弱并背离经济基本面,容易再次发生动荡和暴跌,从而增加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土耳其和阿根廷的金融动荡尚未平息,甚至有所恶化和蔓延,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正孕育着新的动荡,“9.11”事件后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更加看中投资的安全性,可能因此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有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动荡。
7、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完成96450亿元,比去年增长7.4%。经济总体效益不断改善,1月至10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47亿元,同比增长9.3%;财政增收2568亿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计上涨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超过4%。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以内。国际收支状况良好,10月末,国家外汇储备2030亿美元。
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保持全面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实现7%以上增长的同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增长,同时市场价格较为稳定。2.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近两年内中国经济波动不超过1.5个百分点。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提高。4.今年前三季度外贸出现136亿美元的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7%。5.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议定书签署,西部大开发具体项目逐步落实。
点评
侯若石(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市场越来越大。
近年来,中国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19世纪,英国几乎用了100年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倍;1870年至1930年,美国花去了60年时间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3.5倍;1950年到1975年,日本花了25年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倍。1979—1999年,中国只用了20年,就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7倍,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8、欧盟为欧元现钞使用做好准备
从2002年1月1日起,世界上将出现一种新的货币现钞,它不是由一个主权国家发行的,而由欧洲中央银行发行。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比利时、德国、芬兰、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将共同使用这种新货币,这就是欧元。
1991年,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于1999年1月1日启动欧元,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1999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欧元只作为记账货币流通,原欧洲货币单位将由欧元代替;2002年1月1日,正式开始流通欧元纸币和硬币,区内各国货币逐渐退出;2002年7月1日起,欧元成为惟一货币,标志着欧洲经货联盟建设的完成。经过三年的运作,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使欧元现钞能够按时投入使用。
点评
裘元伦(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二战后,欧洲人为统一货币奋斗了30多年,欧元区12国为欧元正式流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尽管欧元正式流通后近期内未必会对其国际地位迅速产生重大影响,但从中长期看,欧元在欧洲和世界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欧元正式流通是一件世界性大事,它给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改革注入了一个重要的新因素,有利于欧洲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为世界其他地区考虑货币联盟开创先河,对中国也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9、新经济泡沫破裂
从经济高速增长到导致新经济泡沫,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走了与80年代日本经济相似的道路。新经济固然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为经济衰退埋下了祸根。高技术产业异乎寻常的增长速度造成供给的超高增长。1999年,美国电脑销售以40%的速度增长,互联网用户每18个月翻一番。美国企业的高技术投资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增长42%和38%。当电子商务一筹莫展时,网络公司难以生存之后,高技术设备自然供过于求,网络公司纷纷倒闭,著名高科技公司思科、英特尔、3M、爱立信、世界电讯等大规模裁员。
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引来了股市泡沫。据统计,从去年最高点到今年9月底,全球股票市值缩水10多万亿美元,其中美、日、欧分别损失6.5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和1.5万亿美元。在新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下,风险资本投资、技术创新以及劳动生产率等均处于低潮。这说明新经济也有周期,但不表明新经济的结束,而是生产与市场关系的一次调整。资金膨胀来自于机构投资者、风险投资者,也来自于股市膨胀带来的资产增长,并引诱商业银行加入,形成了一系列虚拟投资投入同样虚拟的网络经济中,从而把股市泡沫越吹越大。
点评
甄炳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新经济的泡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实体经济,企业对IT产业的过度投资导致这一产业的产能过剩;二是在虚拟经济(股市),投资者对IT公司,特别是网络公司的盲目追捧,导致高技术股价暴涨。新经济泡沫终于在世纪之交开始破裂,泡沫破裂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上看,美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急剧减速和陷入衰退;从微观上看,IT业生产持续13个月下降,企业盈利大幅萎缩,大批网络公司破产,公司裁员高潮迭起;从股市上看,高技术股价暴跌并殃及全球股市。尽管新经济出现泡沫,但新经济时代没有终结。
10、中国与东盟确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朱总理在2000年出席“东盟和中国政府首脑会议”
时,提出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的可行性问题,与会各方极为重视,东盟也积极响应。会后,中国和东盟成立了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之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东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对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提出了积极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双方经济部长的认可,并提交今年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讨论。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批准了专家组的建议,领导人一致同意确定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授权各国部长和高官尽快就此开始谈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主要内容是关税减让等,加大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力度。根据东盟一体化的需要和中国—东盟各自的优势,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商品贸易实现零关税,并减少非关税壁垒。目前我国的平均关税为10%,东盟为15%—17%,实行零关税无疑将扩大双方之间的贸易规模,同时通过这一区域合作组织,贸易转移、贸易创造以及规模经济效应,将在我国和东盟间得以实现。
点评
周小兵(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30余年的高速发展已使东亚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但区域经济合作却相对滞后。
今年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至今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最大突破。其意义首先是体现了中国和东盟领导人致力于加强双方睦邻、互信、合作的强烈意愿,表明东盟将实现迅速增长的中国视为有希望的市场而不是威胁;其次是将为双方在政治、安全等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双方开展与东亚其他地区的合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