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权(东京)
11月2日,日本经济财政部长竹中平藏对目前日本疲软的经济发表了悲观的论点。他认为实际的经济状况要比政府的官方评估更为严峻,并希望政府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以避免日本出现通货紧缩。实际上,10月份,日本政府在发表经济评估时,已认为“经济正在持续恶化”,从技术层面来讲,这表示日本经济10年来第4次陷入衰退。
泡沫经济破灭已10年有余,为什么具有雄厚实力的日本经济持久不能复苏呢?从宏观的角度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
第一,景气判断的失败和经济政策的矛盾。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前3年(1992-1994)日本连续经历了3次的零增长。但是,1995年和1996年却分别达到3%和4.4%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判断经济景气已经回到增长轨道。然而,1997年4月份开始日本经济又重回下降轨道。日本政府没有正确及时地掌握景气的动向并着手医治,正是日本经济积重难返的基本原因。
在这种景气判断错误的情况下,1997年桥本政权还把消费税从2%提高到5%,废止了特别减税制度并开始实施“医疗费自身负担20%”的新制度。不但如此,桥本政权还一并进行了所谓的6大改革,国会也通过了财政结构改革法以此减少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但是,在财政结构改革法成立的时候,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日本金融界巨头正接二连三地破产。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日本经济进入了决定性的“坏死状态”。尤其是代表日本的大公司无情的破产、大裁员不但使日本人失去了信心,而且使一直令日本人引以为荣的日本式经营模式(特别是终身雇佣)走向不归路。
第二,金融制度的僵硬化和金融政策的失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地产、股票的价格大幅急剧下降,日本金融界在泡沫经济时期借出去的一部分钱变成了巨额坏帐。坏帐致使日本的银行加强融资的审查、货币的流通也因此没有得到正常的运转。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比较复杂,它与僵硬化的金融制度的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这与当时日本的金融制度即从事银行的业务需要大藏省的认证和交付营业许可证有关。社会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只要拿到大藏省的营业许可证,金融机关就不会破产。在这种制度下,银行所有的业务都由大藏省控制,银行的经营者丧失了最基本的伦理观。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的银行借一切名义向不动产关联的企业进行过剩融资。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自然地拥有了大规模的坏帐,破产的银行也不断出现。
其次,近年日本的大企业都不向银行借钱,大大影响了大银行的收益结构。为了生存,日本的银行不得不向拥有不动产、比较有前途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信息”,银行往往不肯随便借钱给真正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
再次,关于日本中央银行实施的零利率政策,其实就是一种补助金制度。这是因为零利率政策包庇了一些应该被市场排除的企业,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日本国民和大部分企业深受其害,仅一般家庭的利息收入就从32兆日元减少到10兆左右,日本人不肯用钱自然不难理解了。
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日本政府过分地介入企业活动也是至今经济不能复苏的重要原因。本来,企业和政府的协调合作是促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以前的成功经验已经过时,动用公用资金处理银行坏帐只能回避眼前的经济混乱,政府过分地参与企业活动将使日本永远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活性化。
《国际金融报》(2001年12月04日第一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