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 黄金周报价为市场化投石问路

2001年07月27日 11:28  财经时报 

  【记者魏璇26日北京报道】 一度被看作黄金市场改革“动作”之一的黄金周报价制度已付诸实践一个多月了,然而黄金市场第一线——生产和加工企业传来的声音却不全是当初期盼的齐声称赞。不过周报价制度这块“试金石”确实多少探出了“黄金市场化”这池水的深浅。

  出于进一步和国际金价接轨的考虑,央行于6月11日正式启动黄金周报价制度。就是每周公布按人民币美元汇率折算黄金收配价格,并实行挂牌收购、配售黄金。与之前的报价制度相比,不但将1998年以来近3个月调整一次的频率大大提高,而且将国标一号金与二号金之间、二号金与未达标金之间的收配价差作了较大的调整,缩小了价差。前者由原来的0.8元调整为0.5元,后者由原来的1元,调整为0.5元。

  业内人士分析,在周报价制度下,黄金生产和加工企业不但可以在国标一、二号金之间选择经济的品种,而且有了选择买卖时机的可能——央行星期一报价,与上周五至本周四的国际金价之间存在比较价差,可以以此判断未来走势,决定买卖。

  企业反应不一

  那么周报价制度真的给黄金企业带来了预期的效益吗?

  来自黄金生产企业的消息就不那么令人振奋。山东河东金矿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周报价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反正还是统购,而且收购额度有限,我们不可能因为报价高而能多卖黄金。同样,在报价低的时候也不可能就不卖——这样一来,事实上我们只是无条件地接受央行的报价而已,自然不能从价格变动中获得什么好处”。河北张家口金矿工作人员更干脆的指出,生产企业的困难不是周报价制度所能够解决的。

  不过黄金加工企业确实从周报价制度中获得了效益。我国黄金加工企业不像国外同类企业可以“借鸡下蛋”。在国际通行的方法是,黄金加工企业并不买金加工,而是向银行按预定价格借金。我国企业则需要自己买金,因此如果买金时价格相对销售时高就可能造成成本过高。因此实行周报价制度对他们而言是提供了一个利用国际国内价差控制成本的手段,在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时买金,而在国内金价高于国际市场时大量出售产品。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侯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以伦敦交易所价格作为导向,依靠央行周报价进行交易,所以通常可以比较准确把握时机,在合适的时机销售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金币总公司孟先生则认为,实行周报价给企业带来的福音就给百姓投资黄金提供可能。“比如金币,完全可以因为有国际、国内浮动价差更具投资价值——而非以往单纯的收藏。我们的企业因此获益”。

  “周报价制”最终将被取代

  央行金银储备处有关官员曾经明确指出,中国的黄金改革方向就是市场化,“周报价”只是迈进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那么周报价最终将向何处发展?日前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山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黄金周报价制度作为我国黄金市场开放前的一种临时性安排,它最终必须被伦敦市场金价为指导的交易双方自由协商定价制取代。我国黄金市场诞生之日,就是周报价终结之时。

  刘山恩认为,周报价的价格调整目的和定价参照系都发生变化,但是价格的形成机制并没有变化。在实行黄金浮动价格制之前,黄金价格调整的压力来自生产者,定价的参照系数是生产成本。实行黄金浮动价格制以后,调价的压力主要是黄金统收专营体制的运行成本和经营风险,定价的参照系数是国际金价。因此当前的定价机制仍然是黄金官价的一种形式,不过是更规范化的定价方式。

  他解释说,我国黄金价格既使在固定价格时期也不像国际金价一样几十年固定不变,而是经常有小步调整。同时也没有在由固定价制变为浮动价制的同时,出现黄金开放管制的政策转变。所以无论是在固定价格制度下,还是在浮动价格制度下,我国黄金价格的调整变化是维护国家黄金管制政策和维持黄金统收专营工作体制的需要。

  商业银行可能充当价格“稳定器”

  通过国内金价调整频率可以看出,我国黄金市场化改革是沿着打破固定价格制,向建立灵活浮动可变价格制方向推动的轨迹运作。在1993年实行浮动价以前的44年前,金价变动了11次,平均4年一次;从1993年实行浮动价至1997年的52个月之间,国内金价变动了5次,平均10个多月变化一次;而1998年至周报价实施之前的41个月之间,国内金价变动了16次,平均2.5个月一次;2001年6月11日之后实行周报价。

  黄金价格变动频率越来越快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也向市场提出新的挑战——在追求“快”的同时不能忽略“稳”。

  刘山恩指出,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在十年甚至数十年,一旦进入市场就很难撤出,投资巨大,所以没有一个可预见的可靠价格,就不可能保证投资的回收,更不要说赢利。

  看来黄金市场中还得有稳定价格的手段和能力。然而在市场稳定价格不可能再用政府的力量,而是借用市场的力量锁定价格,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那么应该由谁来充当这个价格稳定器?业界普遍认同借鉴国外运用商业银行参与黄金市场的方法来稳定市场。就是说促使商业银行充当黄金市场中间商,减少黄金流通成本,转移价格风险。

  对此种意见,央行金银储备处官员表示,有关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业界意见,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当然也不能脱离中国国情。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完)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