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格林斯潘货币政策的三大失误

2001年07月24日 06:43  人民网-华东新闻 

  王振华/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连续增长9年多的美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增长速度急剧放慢甚至一度笼罩着衰退的阴影。这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全球经济今后一两年内将因此放慢增长速度。从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尽管造成经济急剧减速的因素不少,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失误,也是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

  近10年来,格林斯潘执行的一直是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有时不惜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也要抑制通货膨胀这样一种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自从美国经济摆脱上一次经济衰退从1991年3月开始复苏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且创造了历史上最长的增长纪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断下降,均处于近二三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世界经济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对此,格林斯潘功不可没。虽然为美国航船掌舵并不轻松,但格林斯潘总能使之一次次绕过险滩冲过急流前进。为此,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界赢得了盛誉。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降温并且持续时间大大长于人们原先的预计,引起了人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关注。尽管美联储从年初开始已经连续6次大幅度降低利率,半年之内将利率降至7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但存在三大失误,其作用并不明显。

  一是对新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一般认为,格林斯潘是新经济理论的鼓吹者和积极推动者。在许多场合,格林斯潘也谈到,新经济可以使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但是,由于新经济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许多资深和经验极为丰富的经济学家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有待研究和观察的课题。在传统经济理论和经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经济的发展仍有待实践来证实并需要不断加以调整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策确实左右为难。而肩负为美国经济掌舵重任和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格林斯潘,正是为了稳重起见,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预防通货膨胀。这是美联储连续6次提高利率的基本出发点。

  二是去年5月大幅度加息是比较明显的失策。从去年下半年到目前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格林斯潘的连续多次加息行动是否正确是值得商榷的。上一轮美联储最后一次提高利率是去年5月16日,提息幅度高达0.5%。对此美国经济界反应较大。美联储连续5次提高利率对美国经济特别是股市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降温作用,特别是3月到5月,美国股市出现了大幅度震荡,尤其是科技股下跌很大。应该说,美联储的连续提息已经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了。但是美联储似乎还不放心。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联储可能打算上半年大幅提高利率,避免在秋季选举进入高潮时采取加息行动,从而免于陷入被怀疑卷入党派政治的尴尬境地。从效果上看,这次加息对美国经济加速下滑起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过于担心政治影响使美联储降息动作过晚。去年第四季度公布的经济指标表明,美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美国经济问题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经济可能衰退的论调也明显多起来,如果美联储当机立断采取措施从第四季度就开始降低利率,对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可能将起到更好的作用。但是,当时正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时刻,美联储瞻前顾后,生怕在总统大选期间调整货币政策会授人以柄,有影响大选结果之嫌,未敢采取断然措施,从而失去了及早阻止美国经济下滑的时机,致使美国经济的下滑加快和幅度加大,处境更加危险。

  虽然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功不可没,但是格林斯潘决非圣人,决策失误在所难免,而且他更无法扭转西方经济的周期性规律。从目前来看,由于美联储在美国经济处于困难的关键时刻采取了断然措施,一反以前降低利率时慎之又慎的传统做法,大刀阔斧地在半年内连续6次降息,这将对美国经济恢复增长速度起到重要作用。经济界人士普遍预计,美国经济下半年的增长速度将比上半年明显加快。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月薪5千延迟退休5年每月或多拿900养老金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