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巍:并购认知的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 14:53  22度观察

  政治阴谋,背信弃义,实施国家报复,在中铝和力拓的“世纪之恋”因为力拓的违约而分手而告终之后,公众和媒体纷纷站出来谴责;自不量力,盲目愚昧,恶意炒作,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品牌的消息甫一传出,即引来各方的质疑甚至嘲讽。企业之间的姻缘,不得不面对全社会的审视和评判。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潮?如何面对中国海外并购只有30%的成功率?而对于并购,我们又存在哪些误区呢?22度观察,邀请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为您解答并购问号。

  主持人:欢迎来到《22度观察》。近期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中铝注资力拓失败和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都引发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大讨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低廉的价格、优势的品牌、先进的技术和垄断性的资源,这些都成为促使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走出去的因素,而在这些充满诱惑的因素背后又存在哪些误区,是否会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陷阱,今天我们请来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的王巍会长。您好。

  记得您第一次来《22度观察》是4月份,那时候您觉得中铝并购力拓是好事,两个月过后失败了,有说是经济因素,有说政治因素,有说背景把握时机不太好,我们先来看一段小片回顾一下。

  短片1:2009年6月5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宣布,取消今年2月与中国铝业公司开始磋商的195亿美元并购交易。

  力拓与中铝的交易告吹的消息很快称为世界媒体的头版新闻,也让很多人对于交易失败的原因有了各式各样的猜测。首当其冲的猜测是政治因素,但在消息公布后不久,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也会见了中铝方面代表,并解释称这完全是商业行为,没有来自政府的干预。 而根据环球网在6月7日所做的民意调查,却有高达95.82%、超过1万多名网友投票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插手干预了中铝与力拓的交易。

  从中铝和力拓随后公开的表态来看,双方更多的把交易失败的结果看成是商业因素的变化,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在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坦陈,2月份协议签署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再次上涨、力拓股票价格上涨、力拓部分股东的想法和要求在不断变化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都是中铝无法预测也无力控制的。

  主持人:失败的因素很多,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说大家认为中铝是一家国有企业,而收购力拓又是澳大利亚的国宝级资源性行业,大家认为这背后有很多政治性因素,也会有民族主义情绪在当中发挥影响,您怎么看?

  王巍:我个人感觉不是政治因素,不是起主要作用,但会拿这个作为说法作为借口,会施加压力,最终还是商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国际市场变化了,这种变化大家出现一些所谓的毁约,这是一个谈判技巧,这是正常的。我们中国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中国当前徐工凯雷,变化是正常的。

  主持人:当时我们看到在中铝这个并购达成之后,国内银行给了非常大的支持,这有国家因素在内吗?

  王巍:这肯定有国家因素在内,这么大的收购不可能由民营企业来做,中国的体制还是计划经济起相当的作用,整个融资组织,包括战略策划,包括操作过程肯定会有计划经济的痕迹,非市场因素肯定存在。但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国际社会当中,在商业市场当中真正身份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价格,因为大家都做生意,包括美国,包括和伊朗、沙特,也在做一些生意,无非在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政治因素做一种讨价还价的筹码,我觉得中铝并购案当中,当你让它作为筹码的时候,你会质疑背后的政治动机,质疑民族情结,是讨价还价的因素,五年前和十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年中国在海外收购是相当笨拙,那时候谈商业不透明,我们不透明,只能谈政治,在当时我一直认为,当时中海油失败的政治因素很大程度是我方导致的,中海油越来越聪明,去年做了一个收购,收购北欧一个油井,包括油田,这样一种服务系统,那很成功,而且被评为四大并购事件之一,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提升和全世界接轨的能力。

  主持人:这个事件出来之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进行安抚,说这是商业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

  王巍:中国表现遗憾,表示抗议,这是政治的动作,但并不影响在商业上由于市场条件变化导致收购流产。

  主持人:很多人有这样质疑的声音,中国很多资源性企业都是垄断企业,在垄断环境之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的竞争力,而是虚拟的竞争力,他们进行国际收购的时候,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真正走出去能够成功吗?

  王巍:这给我们国企提供挑战,中国国企对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无论是批评公司不好,还是垄断,非市场化,即便这么多缺点,中国经济整个增长和国有企业高速增长有重大的关系,所以应该要肯定它过去的历史,但是国际当中能不能把这种优势延伸到国际市场,这是值得怀疑的,你可以提出各种挑战,公司治理融资方式、包括文化,包括管理层机制,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外表的挑战,我们很难判断是不是一定国企就不能成功,包括西方这么多年这些大银行几乎被国有化,这都是一个问题,所以重要的,我们还是摆脱体制,是不是国企不行,民营就是好的,这种体制需要重新考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是竞争力,我们希望国有企业能够吸取市场比较好的激励措施,希望国有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方式和民营企业和市场化体制结合更好一些,表现出市场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们也是希望有这种市场的信号,对国有企业运作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14:08

  短片2:中铝和力拓的合作夭折,无疑激起了层层涟漪。而中铝,这家曾经创造了中国海外并购最高金额的企业,迅速的被摘掉了民族英雄的大旗。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各方的指责。不仅在生意上,而且在公众意见中,中铝都从赢家,变为了输家。

  在这其中,有人指责他过于自信,没能抓紧时机力促成功,而是给了别人喘息的机会;也有人指责他操作手法失当,在并购运营上还是小学生;更有人指责他贸然出击,只取得了1.95亿的分手费,还不够银行利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将矛头对准了力拓,甚至提出了对于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给予国家报复。

  主持人:跟中铝注资力拓事情前后的,就是五矿集团收购OZ矿业的事情,中铝失败了,五矿成功了,深究我们会发现问题,比如五矿收购的OZ矿业,他们已经将(名称)山铜矿排除在外,理由是这个矿离他们军事设施太近,而分析认为金矿才是OZ最重要的矿山。像力拓这样非常核心的,到最后往往拿不到。

  王巍:这个分析是很危险的分析,靠一两个案例来推断规则是不对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中铝收购的同时,中钢也在收购,五矿也在收购,中国化工集团也在收购,中海油也在收购,大家都在做,这种案例目前为止还不够让我们形成一种可以系统化分析,一个事情成败有很大程度上是和个体相关,所以尽可能不要做,如果把一些国有安全避免当然是好处,但不是排除就能成功,不排除就失败,不能简单化来判断国际并购。谈判并购当中,一个人的视野,一个人的魅力,一个人的操作技巧和他处理并购过程当中的态度。

  主持人:包括时机的把握。

  王巍:不能说成了就是伟大,失败就是一种耻辱,不是这样。包括中铝来说,我认为他功败垂成,但我们仍然认为中铝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个大型国企用200亿美金,基本上是成功。

  主持人:临门一脚。

  王巍:不是我们临门一脚,而是市场变化了。我注意到很多人说对方是背信弃义,在商场不叫背信弃义,那叫与时俱进,随时根据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每个人都是这样。就像人谈恋爱一样,两人订婚,突然结婚的时候跑了,并不是说当年不是真心的,不是条件变了,不是说一失败就对中国不友好,这个在传媒界,特别在学术界,我觉得内心有一种大国情怀,觉得中国牛了,大国了,因此合我意的就是好人,不合我意一定是对方背信弃义,这是我们大国刚兴起初期一种正常的,也可以理解,总的来说生意就是生意,生意不是政治,甚至也不是经济,所以不是说经济解释、政治解释,就是商业解释。

  主持人:你刚才以谈恋爱为由,比喻两个企业之间并购,这个非常有意思,在中铝注资力拓失败之后,拿到1.95亿的分手费,这个钱还不够给银行……

  王巍:远远不够。

  主持人:那怎么办?

  王巍:也许我们当年分手费要的太低了,因为双方都预测是成的。

  主持人:我想跟你结婚,就不讨论咱俩结不成你赔我多少钱。

  王巍:本来大家情投意合,非要签婚前协议,伤感情。分手费是一种机会成本,因为我跟你讨论,我就不可能跟五家讨论,即便我跟五家讨论就说我道德有问题,很多人用一种社会道德来评价商业道德,我这次到天津开融洽会,融洽会也是交易,大家提出像婚姻一样研究企业跟资本之间的婚姻,我说这是不同的,我说有四点,第一,这种并购是鼓励一见钟情,不需要理性思维,你看好就上。第二,鼓励脚踩几只船,要不断选择。第三,鼓励见异思迁,看到好的,立刻甩到后边的。最后不要白头到老。这都和正常老百姓理解的不一样,但是商业并购不一样,它是商业,并购必须有这种心态,如果处理不好,随时被动。

  主持人:您这种心态普通大众确实没有。

  王巍:所以并购不是普通大众的事情,是专家的事情,我看一个热闹,只要并购,腾中收购悍马,不管懂不懂汽车,好像并购像煮鸡蛋一样,13亿人都可以发表观点,大家都理直气壮,当然这是好事情,全世界都关注。

  主持人:就像两个人分手,别人说三道四,不应该。

  王巍:两人打架,很多人看热闹,但另外一方面还是需要一些专家,需要一些技巧来看怎么并购。

  主持人:很多人说力拓毁约,中国应该对它进行报复,中国反垄断法应该亮剑,应该以必和必拓和力拓垄断为由叫停这个事情?

  王巍:欧洲就用反垄断法制约了这样的事情。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反垄断法还很不成熟,用这个来制约力拓还很不够。我们更重要是脚踏实地解决应付的方式,如果这个招出来,我们怎么拆招,我们有没有其他方面去多方寻找机会,或者形成下游联盟,这是专业圈里考虑的事情。

  主持人:您说见招拆招,如果必和必拓和力拓就是不带中国玩,那你怎么办?

  王巍:那很难干预。

  主持人:像法律可以跨国干预。

  王巍:法律最终要靠国家实力,判输了,没法执行,没有用。我们看国际很热闹,但是中国本土整合能力太弱,这是一个,不光在一个并购当中,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有钱就可以,是整个产业价值链是不是强大有力,这个问题包括内部体制相互竞争、相互对冲,也没有建立系统的产业链,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从力拓并购这件事情,我们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如何来重整我们的山河,真正建立一个按市场化,按市场价格组织的价值链。我们知道整个下游也被国企分头割据,没有形成产业整合力,如果形成产业整合力,你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主持人:其实除了资源性企业之外,中国更是制造业的大国,如今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想寻找没有中国制造的地方已经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制造业发展伴随着我们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对资源掠夺性开发这种方式难以为继,在当今情况下,中国企业更加需要寻求在上游的价值,在中国的背景之下,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也成为我们意想之中的事情,这个案例我们先看一下小片。

  短片3:6月3日,位于四川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几乎一夜之间称为世界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当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和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马品牌达成了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这一豪华越野品牌所有权益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

  尽管双方迄今暂未透露协议的具体细节,最终交易条款也尚待进一步深入磋商。但本轮并购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依旧非同寻常,不仅因为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仅见的对于国外知名品牌的大宗并购,还因为市场对于腾中重工这次收购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深深的不解和质疑。

  人们有理由怀疑,这家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且并非汽车生产商的民营企业如何吞并价值5亿美元的悍马, 另外,在节油环保汽车称为发展方向的今天,收购这样一个油老虎著称的汽车品牌意义何在?更有理由怀疑,这样的收购可以买到悍马的核心技术和价值,并给腾中带来预期中的收益吗?

  主持人:腾中收购悍马这个事情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大家对这个事情猜测已经非常多了,很多人评价腾中重工一家四川民营企业去收购悍马是胆大妄为,自不量力,但也有人揣测,说这个事情给腾中重工做了一个广告,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王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正确的一面,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管成和败,中国有一批聪明人,而且有国际视野,善于在经济危机情况下捕捉机会,无论成败都是让整个中国行业受益的事情,首先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值得鼓励。

  王巍:完全值得鼓励。很多人说这是胡来,凭什么你认为是胡来。

  主持人:原因在这里,收购悍马要花于不少于5亿美元的资本,而腾工重工注册资本只有50万人民币,这是很不对称的。

  王巍:并购在于以小博大,很多企业都是从小做起来的,尽管你拿一个小头,但将来国家一定会支持。

  王巍:绝大部分不了解这个行业,是不是不了解这个行业就做不了这个事情,当年索尼、韩国现代,一开始在全世界都是受嘲笑的,包括中国的吉利,吉利不能造车的,这么多领导说吉利不能造车,因为没有资源,没有执照,吉利李书福说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能给腾中一次失败的机会。

  主持人:问题是收购的品牌悍马,大家都说不上是徐娘半老,在节油的时代,你还要这个油老虎吗?

  王巍:也许还有其他可能性,也许能够注入新的环保概念,也许在中国市场获得新的生存机会,而且中国市场非常大,每一款汽车都有特定的消费群,像山西煤老板,没有特定的消费群,也许在中国,经过中国改造,可以在中国卖出两万辆,很正常,完全可以实现盈利。但是我本人不是这方面专家,我也并不是说特别支持这次失败,我只是提出想法,不要太多观念来束缚我们自己,在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环境下,所有事情都能发生。

  主持人:一切皆有可能。

  王巍:所有发生都有可能性,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也许彻头彻尾就是一个炒作,但舆论大众也让我们唤醒国际性,这也是好事。如果国营收购就大骂,如果民营收购就说是炒作,我们可能还不太习惯这样的事情,

  王巍:并购是一个商业,千万要把并购变成商业,它不是政治,也不单单是表演,会有这些成分,但核心还是商业,我相信腾中这批人也是久经江湖,久经沙场,不见得比这些看客,比这些教授,比这些传媒记者更不懂商业,低估了他们的能耐。

  主持人:您刚才说我们要相信企业家,相信企业家在一线的敏感度,我要举失败的案例,比如明基收购西门子,TCL收购阿尔卡特、汤姆逊,都是失败的,我们民营企业收购这些品牌都是看重这些品牌的影响力,也许品牌是有生命力,我们收购那些品牌也许已经处于衰老和即将没落的阶段。

  33:33

  王巍:我们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美国投资也有很多失败,比如我们投资黑石亏了钱,但华尔街很多都投了黑石,就亏了钱。

  主持人:他们看重的品牌,西门子、阿尔卡特这个品牌到底有多大价值,也许这个品牌是已经没落的,人家不想要,我们当成宝贝一样。

  王巍:这里有主观判断,什么叫人家不想要。

  主持人:不然人家为什么卖给你。

  王巍:对谁是好东西,也许对腾中是好东西,但对通用不是好东西。

  为什么并购一个很重要的动作,重要的动机就是在谁手里价值不一样才出现并购,同样一个厂子在我手里就很烂,不值钱,可是换了一个人,他对行业更懂,就变成赚钱了。

  主持人:你觉得中国企业家比原来的企业主更懂吗?

  王巍:非常可能,中国正在发展当中,这个时候市场无限大,而且有很多新的消费群不一样,用老百姓比喻来说,青春期的问题和更年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中国企业是在青春期,美国是在更年期。因为这两个经济体需要交换机会,中国企业可以把美国企业并购过来,到中国来再焕发活力。我觉得对于一个并购来说,你怎么来判断一个失败是很有很多学问的,在媒体上经常都谈绝大多数并购的失败。

  主持人:成功率30%。

  王巍:这本身完全是一个娱乐性的话,但很多人认为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关键你如何判断失败,什么叫失败,失败……

  主持人:没收成肯定是失败,买了之后亏了也是失败。

  41:54

  王巍:所有失败怎么定义?一般来说失败是没有完成预期,没有达到预期就是失败,如果这样来看,决大科学发明都失败了,绝大部分企业创业都失败,绝大部分人生都失败了,因为都没有达到预期。

  主持人:那是因为预期太高了。

  王巍:因为人的预期是无止境的,小孩哭两嗓子就想当帕瓦罗蒂,到三岁才发现是普通老百姓,这个理想激励他走了30年,但达不到帕瓦罗蒂不能说明就是失败。

  主持人:你怎么定义失败?

  王巍:两个企业价值低于原来,这就是失败。如果我想赚一百亿,但只赚了五十万,这是失败。实际绝大部分并购都是成功的,如果不成功你就无法说明全世界一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奔向失败,不可能的,为什么大家都在喊并购失败,还奔向并购呢?因为决大并购都是成功的,只是成功期望值不一样。

  主持人:除了刚才讨论的两个案例之外,中国并购案例还是非常丰富,大的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整个国际资本市场价值大幅度缩水,而中国拥有更多的现金和储备,很多人说当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抄底的好时机,低价值的企业资产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我们先看一下背景资料。

  短片4:尽管近来全球资产价格有所回升,但相对来说,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让富有冒险精神的中国企业家们再次热血澎湃:只要“不差钱”,就有可能买到便宜资产,或者成为那些享誉全球、辉煌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新主人,据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统计显示,仅仅2009年1-2月,中国海外并购已有22起,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

  主持人:王会长,您觉得当前我们看全球资产价格都很便宜,便宜是不是买的时机?

  王巍:便宜是买的时机,但你知道便宜,卖家也知道便宜,他不一定卖。我能挺就挺过去,这都是一个误区。

  主持人:那是不是要卖的就是快死的东西?

  王巍:不是,有的是属于不想做了,也有股东压力要求必须卖掉,要救更好的东西。一般情况卖的是价值,很多企业卖的时候,是不是卖最好的资产关键价格多少,如果价格卖得好,一定卖最好的资产,好坏是主观的感觉。只是一个价格比。

  我们还拿婚姻做比喻,很多人说鲜花插在牛屎上,因为定价不合理,别人怎么觉得鲜花插牛屎上,为什么这样呢?每个人看法不一样。所以做资产也是一样,不是主观判断,是当事人判断。

  主持人:可能会有陷阱存在,卖的时候很便宜,但是廉价背后是无底洞,但你买了以后需要填无底洞。

  王巍:对,像日本买克莱斯勒大厦,这就是水平的问题,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判断,永远都有这个情况,像上街买黄瓜,三根好的,底下全是烂的,要吸取教训。

  王巍:你要看综合成本,一个并购成本是三块,并购收购成本,第二是每一次运作的成本,第三才是提高生产力,将来发展的成本,这三个成本都得看到。

  主持人:我们很多企业只看第一个成本。

  王巍:甚至很多企业只看第三个成本,做梦感觉非常好,也许腾中就是伟大的收购,也许最后变成白日梦。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并购不能一概而论,跟企业家个人能力和水平有关系,如果我们中国企业家当做一个阶层给他们打个分,或者您觉得他们现在是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

  王巍:我觉得我们总的来说是比较初级,我更喜欢中学生阶段更好一些,因为中学阶段有激情,有理想,容易冲动,而且非常积极阳光,这是中学生一个很大特点,我觉得中国并购现在就是这样,但肯定会出现很多失败,肯定有些会很惨。

  主持人:有青春期的困惑。

  王巍:慢慢越来越成熟,这是中国并购家的水准,这个时期需要的是父母和老师的呵护。

  主持人:和宽容。

  王巍:而不是讽刺。

  主持人:如果有共性,能力的缺陷在哪里?

  王巍:中国企业家,严格说金融知识的不足,但对实业非常足,特别是制造业这些水平不低于国际,因此在收购产业,收购一些实业界,资源领域来说,他们会更有成功的胜算,更大一些。在金融方面我觉得太早,在收购银行,收购投资公司,收购这些东西,我觉得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来吸收西方最先进的东西,所以很可能给了钱他们在玩。

  主持人:正如刚才王会长向我们介绍的一样,并购是一桩生意,而且是充满艺术的生意,不是政治,也不是表演,需要企业家不断地努力,不断在失败中一步步前进,也需要大众和媒体对并购以更加宽容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感谢您收看这期的《22度观察》,我们下期再见。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