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功成:缩小贫富差距必行也可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 14:47  22度观察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方案基本拟定成型,分配意见已由发改委提交国务院审议,有望今年出台。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成为共同期待。什么原因让国民收入的蛋糕切割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初次分配之外,缩小贫富差距,二次分配又该如何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为您深度解析。

  【嘉宾介绍】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是中国社会保障的第一权威。

  收入差距过大,危害经济不可持续

  现在贫富差确实过大,但是财富往一端集中 ,另外一方面可能付出的代价很高,说在GDP的财富分配中间分享的份额很少。

  现在国家很多的社会矛盾,甚至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全体国民不能够合理的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产生一个对抗,也在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年前我们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个是鼓励财富的创造,它带来了财富的增加。而现在如果不强调合理的分配,它会进一步地影响财富的继续增长。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增长的财富很多,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内需拉动不足,消费能力有限。我觉得跟收入差距密切关系,跟贫富差距密切相关。比方说我们八亿农村居民,他们的购买力非常有限,他们有购买需求,但是没有购买能力。我们的农村八亿多人口,相当于两个欧洲的人口。我们只要有欧洲人的一半的购买力,我们的市场大得惊人。再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十年、二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当然你要是说八亿农村居民,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人购买力上不去,他不能够合理分享到这个财富,我们的经济不可持续。

  然而,城乡差距仅仅是巨大贫富差异的冰山一角,前不久,有专家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实际上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不平等,甚至比城乡之间更严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收入不平等的日益加剧?

  由于我们过去是资本严重的短缺,与劳动的过剩,所以大家把财富的分配,各种政策都是向资本所有者倾斜。在这个意义上讲,劳资双方的所得就出现了失衡。资本所有者资本的投资所得,在某种程度上是长期的畸形的偏高,劳动所得少了。过去是市场竞价的结果,但是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就是因为决定收入分配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由过去的严重短缺,到现在的相对过剩。在市场中自然竞价形成的劳动力价格,和以资本为核心的财富分配体系,市场行为并不都是合理的。就像美国的次贷危机,前不久华尔街用政府的救市的资金,还给高管发两亿美金的奖金一样。这种单纯从市场来讲好像是合理的,董事会决定的,但是我们知道美国人民包括奥巴马都说,这是很卑鄙无耻的行为。所以市场的分配不可能完全公平,它只是有利于强势方。所以说市场解决的效率问题,这是我们遵从的,它是一个优势,但是它不能解决公平问题,不能解决财富的公平分配的问题。况且在我们国家,我们的市场机制,我个人认为还不是完全成熟。我们即使初次分配中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和道德的底线,还有一些非收入的分配、一些并不是符合法律规范的分配,这些分配的不公和示范的现象,实际上它对财富的分配格局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是老百姓,我们所有的人,恐怕是绝大多数人,都不能认同的东西。

  主持人:要改变我们现在这样一种财富的分配体系,你觉得需要怎么做?

  我们实际上是经历过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资本短缺,以资本为核心,然后我们是管理技术的落后。所以这些高管人员,他的薪水马上上来了。如果我们走信息工业化的道路,调整我们的结构,让产业升级,应该是越来越注重劳动。劳动作为分配的科学,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要成为财富分配的主力,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但是实际上这些年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其实是一直在下降的。我们劳动所得占初次分配的这个比重,现在好像还不到42%,在十年前可能在50%以上。而且这个趋势好像是每年还在下降,这样它就影响了、造成了贫富差距。一个财富创造出来以后,国家征税拿一部分,现在拿得越来越多,企业投资所得并没有下降,所以劳动所得越来越少。那么劳动所得如果比重要提高,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会得到有效的抑制。所以在发达国家或者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来讲,劳动所得应该在初次分配里所占的比重起码在55%以上 60%,我们现在不到4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按照去年的GDP 30万亿元人民币,差10个百分点就3万亿元,如果3万亿元的工资,就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境遇就会得到极大改善。

  主持人:你觉得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改善?

  我觉得在劳资分配格局上要下工夫,最重要的是初次分配。初次分配里面无非三个方面,国家的税收最近十年来一直都在快速地增长,税收多了,要么工资降、要么企业的利润少,这样的调整就是在劳资之间了。资本的所得、回报,我觉得要下降,劳动所得要不断的提升,这是一个大的格局。但是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现在资本和劳动力的分配格局,如果想要改变就要,比方说基础工资在不断的提升这样一个水平,但是不能无限的提高下去。更重要的是要用工资、保险、福利,我提出来是“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来替代过去的工资,解决的是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增加的是劳动者的一生的收益。这个制度可以说在德国1883年建立以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的,即使比我们落后的国家。所以这个制度要补上去,补上去就意味着劳动所得它所分割的份额就增加了。

  主持人:就是很多人认为,现在我们的劳资之间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相对来说资方拿得多、 劳方拿得少,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背景,是在于我们劳方可以跟资方博弈的时候,地位不平等。比如说在西方可以自由的组建工会,然后他们可以罢工,他们相对来说他们的地位,就相对来说对等一些。

  在我们国家工会曾经是维权的,那么它现在处在一个转型期,我觉得工会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转型。如果说从我们的组织建构上来讲,中国的工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会组织,显然是很强大的。如果大家说工会的力量不强,那我们的《劳动合同法》怎么受到过去那么多的批评和抨击呢?要是工会不维权,现在工会也是积极地推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但是我讲的就是工作方式,从企业的工会来讲实际上就是谈这个劳动保护,和工资和薪酬待遇,现在来讲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而更残酷的现实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下岗失业人数剧增,在保就业和员工福利之间,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

  今天我们面对金融危机,很多人都说就业其实比社会福利更重要,但是我不认为!说把就业算就业的帐,或者福利算福利的帐,它讲不通的。要是农民都有养老金,都没有后顾之忧,他就敢于消费。消费就会带来GDP,你就得增长GDP,增长GDP你就得创造就业岗位。它是通过大家有收益、理性的消费来扩大它的需求,然后它来刺激生产,最后就能增加就业岗位。我觉得应该算这么一个大帐,否则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没有办法持续下去。

  也就是说,即便因为《劳动合同法》提高劳动者的这样一个社会福利,导致了一个暂时性的一些就业岗位的减少,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也是值得的。我们六千多万的低保户,这是很困难的问题,我们一年发500亿的低保金,可能你上午发给他,下午他就消费了。我们居民存款到了30万亿元,这30万亿元如果有10%拿出来消费,3万亿元能够带来多少万亿元GDP,这里面是最少多少千万个岗位。社会保障和福利,它不仅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其实也是我们促进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可以说所有的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离开了福利这个手段,他的经济是不可能成熟,不可能持续增长的。我的观点就是说,只要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他们就自然可以消费,这个福利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劳动者的收入。你福利要有了,这个社会分配格局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