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 细分市场机遇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17:32 《新财富》 | |||||||||
医药行业是增速稳定的非周期性行业,同时又是一个细分领域广泛、产品众多、经营分散且竞争激烈的行业,能否敏锐地抓住细分市场中的机遇和是否拥有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和营销等发展模式决定了医药企业的成长性。 孙怀宇/文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波动幅度在15—30%之间。同时,医药商业销售额的年增幅也基本落在10—25%之间。 “典型”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超过30% 主营收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26.1%;净利润6725万元,同比增长8.7%;主营业务利润率30.5%,净利润率5.2%,这是一家“典型”医药上市公司2003年度的经营业绩(表1)。这些数据是对75家未出现营业性亏损的医药(含生物,下同)上市公司进行合并平均得来的,是所有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状况的缩影。其业务领域不仅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各类医药制造业,也包括医药商业。 从与前三年的比较可以看出(图1),医药上市公司2003年的主营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虽然毛利率下降导致主营利润增长落后于收入,但仍达到20%以上。不过,费用上升过快仍然困扰着最终业绩的提高,但令人欣喜的是,相比前两年的不到5%,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已有显著改善。在75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总共有51家企业至少有一项增长率指标高于行业平均,其中又有10家企业的主营收入、主营利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增长全部快于整体平均水平(表2)。 细分市场机遇和发展模式决定业绩增长 医药企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来自发展更快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来自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如研发、营销等),上市公司必须拥有更具效率的经营能力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用药结构的新变化 由于医药消费的分散性及多样性,各类细分市场的增长潜力和速度存在差异,从而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和推动力。分析从1999-2002年医院的用药结构可以看出:心脑血管、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血液及造血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全身用激素类药等类别的市场份额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抗感染、消化系统用药的市场份额在过去4年间持续下降。医院大类用药份额的变动反映了老龄化及工业化过程中病谱演变的普遍规律,预示了未来的走向。2003年领先增长的医药上市公司,如“恒瑞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海正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华海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昆明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的主要增长点均属于抗肿瘤、心脑血管领域的药品。 出口新机遇 预计在未来几年间,专利过期的通用名处方药与合同加工将为国内的医药出口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领域和机会。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世界医药市场涌现出一大批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所谓“重磅炸弹”专利药。如今,包括它们在内的不少重要药物正陆续面临专利期满,巨大的市场正逐年向通用名药生产商敞开。通用名处方药市场的扩大必将拉动相应原料药的需求。在全球化与专业化的推动下,跨国医药巨头正谋求将专利药的原料药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以合同加工为特征的商标名处方原料药出口也是极有前景的市场。“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就是这一新变化和机遇的受益者。它们密切跟踪即将到期的重磅炸弹药物,利用成本优势,并通过工艺革新,获得了FDA、COS等国际注册认证,及时切入利润率较高的通用名处方原料药市场,企业得以高速发展。 新产品梯队 新产品梯队使医药企业保持长期成长性的关键因素。虽然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在自主知识产权药物方面的研发实力仍然较弱,但开发生产仿制药的步伐正不断加快(包括二类新药、新剂型、新规格、新适应症等),每年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产品数量明显增长。这些产品虽然绝大多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但它们通过替代进口、淘汰老产品、拓展新市场等方式,仍能成为促进医药市场及企业效益增长的动力。以“海正药业”、“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一些上市公司,正是凭借较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梯队,及时地抓住市场机会,领先行业成长。 品牌影响与营销能力 由于国内医药市场的绝大多数产品均是仿制药,因此,市场营销能力对于医药企业来讲不可或缺。处方药方面,针对细分市场的营销专业化和产品系列化是建立和巩固品牌、提高营销网络运行效率、保持长期增长潜力的良好手段,如“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系列、“康缘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妇科用药、“昆明制药”的心血管药。至于非处方药,品牌和营销的作用就更为重要,“江中制药”通过加大广告等市场营销力度,在复方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等老产品的基础上取得了快速增长。 作者为招商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