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行业专题--纺织业 > 正文
 
03-04年中国纺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发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7:26 新浪财经

2003-2004年纺织行业经济形势回顾

2003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在克服了棉价高位运行、“非典”侵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不利环境因素影响下,中国纺织业在出口、经济效益、生产方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纺织品服装出口8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9.77亿元,同比增长34.86%;纺织完成工业产值12938.28亿元;同比增长20.82%。

综观2003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

2003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统计,纱产量983万吨,同比增长15.6%,比近5年平均增幅12.6%高出3百分点;布产量353亿米,同比增长9.62%;化纤产量1181万吨,同比增长19.17%,比近5年年均增幅18.2%高出0.97百分点。

2003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481.36亿元,同比增长23.14%;工业总产值12938.28亿元,同比增长20.82%;销售收入比总产值的增幅高出2.33个百分点;2003年纺织工业产销率97.67%;比2002年的产销率97.60%基本持平;产成品863.23亿元,占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15.31%,比2002年下降1.8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2003年纺织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市场拉动成为推动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

1997年后,中国纺织业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压缩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经过5年多的积累,至2003年中国纺织业无论从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及纺织主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行业结构调整上,纺织下游及制成品产业比重明显提高(见表1)。2003年与1997年相比,棉印染、棉织品、服装占纺织行业比重分别提升了1.850.793.03个百分点。

1:印染、棉织品、服装行业产值占纺织工业产值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棉印染(%)

棉织品(%)

服装(%)

2003

7.26

3.33

24.56

2002

6.92

2.94

24.05

1997

5.41

2.54

21.53

    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伴随着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及劣势企业的淘汰出局,纺织产业集中度也迅速提升。20012003年,亿元以上企业占纺织行业的企业户数和销售收入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户数所占比重增长了0.96个百分点,而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提升了4.46个百分点。

2: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纺织企业占纺织行业企业的比重(%)

指标名称

2001

2002

2003

企业户数

7.9

8.00

8.86

销售收入

53

53.96

56.97

工业总产值

50.89

52.19

55.35

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一般贸易比重提升(见表3)。我国服装出口依赖进口面料的状况有所改变,2003年我国服装一般贸易出口比重由1997年的51.61%提高至63.84%,6年中年均提高2.03百分点。

表3:  纺织品、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变化(%)

 

1997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纺织品

51.46

54.6

59.92

62.91

68.11

71.23

服装

51.61

50.09

53.59

54.12

59.68

63.84

纺织品服装

51.56

51.45

55.54

56.88

62.49

66.46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影响着纺织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为入世后中国纺织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表4)。从表6可明显看出,2002年后除服装外,棉纱、棉布、印染布竞争力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 纺织代表产品历年竞争力系数表

 

1993

1995

1997

1999

2000

2002

2003

棉纱

0.43

0.11

-0.25

-0.29

-0.42

-0.4

-0.23

棉布

0.37

0.39

0.24

0.23

0.23

0.34

0.41

印染布

0.24

0.30

0.16

0.18

0.18

0.32

0.40

服装

0.98

0.92

0.93

0.93

0.94

0.94

0.95

经济运质量进一步改善,抗风险能力增强。

2003年由于国内棉花价格高位运行,导致了企业销售成本的快速增长,2003年产品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8.73%,比2002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生产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压力,同时,客观上也使“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得以充分显现,保留下的企业不仅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而且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003年管理、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比2002年下降了0.54个百分点。从财务指标分析, 2003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   3.59%,比2002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2.21次,比上年增加0.1次,资产负债率62%,比2002年下降4.28个百分点。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

5:2002、2003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表

 

同比(%)

2003年比重

2002年比重

增减变化

销售收入

24.6

100

100

 

销售成本

25.16

88.73

88.25

0.4

管理费用

11.31

4.08

4.52

-0.48

财务费用

16.76

1.42

1.52

-0.1

两费合计

 

5.50

6.04

-0.6

2003年纺织行业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有利与不利因素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棉价高位运行的不利因素,却使“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得以加强,依托市场力量加速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产业集中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2003年中国纺织出口的良好形势,也带来了2004年纺织出口贸易环境中一些负面或不确定因素的增强。

2004年上半年纺织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去年良好的增长态势。但由于受棉花价格及电力运力紧张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经济运行也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

2004年上半年纺织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快速增长。纱500.68万吨,同比增长15.6%;布136.53亿米,同比增长17.17%;印染布131.61亿米,同比增长19.49%;服装52.94亿件,增长13.34%;化纤687.29万吨,同比增长29.78%20041-6月,纺织行业完成工业产值7221.0亿元,同比增长25.6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69.1亿元,同比增长27.37%;销售收入比总产值增幅高出1.77个百分点;产成品1044.79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17.0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2个百分点;产销率96.61%,基本与去年同期的96.38%持平。

效益水平继续提高,但同比增幅下降

20041-6月,纺织上报企业28238家,亏损企业6942家,亏损面24.58%,比去年同期低0.2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11.56亿元,同比增长24.64%,比2003年增幅47.11%22.47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的增幅18.33%高出6.31个百分点。从分行业情况看,1-6月除制成品外,棉纺织、麻纺织、丝绢、制成品、针织、服装、毛纺织、化纤利润同比增速均高于一季度。其中:麻纺、制成品、针织同比增幅达到38.99%28.83%41.37%。(表1)若从单月数据看,总产值、销售收入环比增长,利润环比在5月份下降了0.20%之后,6月又提升了11.33%。

出口增长,但增幅较一季度回落

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425.9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4%,与一季度相比增幅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166.50亿美元,增长27.15%;服装259.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64%。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所占比重继续提升,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从出口区域看,亚洲仍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销市场,市场份额57.22%,其次为欧洲18.9%,北美14.07%。

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从深层面上分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国内棉花价格大起大落,对行业经济的运行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二是随着全面取消配额制度的临近,2004年纺织面临的贸易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目前越演越烈的“反倾销、特保”等为主要特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将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贸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4年纺织行业经济形势的展望

2004年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据专家预测,2004年GDP有望达到9%,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纺织三大领域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同时,伴随政府减轻农民税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今年国内纺织品市场有望取得较快增长。二是2004年国际经济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6%,比200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增长3.5%,发展中国家增长6%。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6%、1.7%和3.4%。三是国内棉价的进一步回落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下半年纺织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不确定或不利因素看,首先是电力、运力的不足,仍将会对下半年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其次,下半年的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将有可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纺织企业将可能面对更多国家对我纺织品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欧盟东扩后,随着欧盟内部零关税带来的内部贸易的增强和区外配额和高关税,我国对东扩进入欧盟10国的出口将呈下降趋势。据海关统计:2004年4月,我国对以上10国纺织品出口2.18亿美元,5月出口1.012美元,5月出口不足4月份的1/2。根据有利不利因素的分析,我们预测下半年纺织经济的基本面趋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00四年八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纺织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