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五朵金花”绽放 2004年关注七大行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 10:19 证券日报 | ||
无论对于中国经济还是证券市场而言,2003年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在国内经济初步摆脱通缩和低速的阴影,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的同时,股市也在价值发现的暖风中盛开了“五朵金花”,形成了新的投资热点。但经济过热现象、人民币汇率风波、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股市的动荡与低迷使得人们的心理预期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国内经济与金融形势将呈现哪些特点?金融改革的政策如何布局?股市、债市是牛是熊?主要投资热点能否持续?还有哪些有增长潜力的行业有待挖掘?中国的行业和企业如何分享全球 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汽车--利润率将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19.13万辆,比上年同月增长69.7%。1-9月份全国累计生产轿车143.7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7.2%。9月份全国轿车产量比8月份增加2.19万辆,增产势头较猛。如果与今年各月份轿车产量比较,实际上9月份轿车产量已创历史新高。汽车行业14家国家重点企业前8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8.5亿元增长40.5%,增速较前7月回落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32.5亿元增长76.7%增速较前7月回落6.8个百分点;产销率98.6%与前7月持平。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依然会得以延续,但是增长速度将会落到50%以下的水平。汽车企业利润总额将会进一步大幅攀升,但是随着关税降低,汽车售价整体下移,内资为主的汽车企业利润率将由此开始出现转折。 另据海关数据称,前三季中国汽车整车进口13.02万辆,同比增长40.5%,进口额38.08亿美元,同比增长64.7%。进口汽车大幅增加和生产能力高速增长,说明汽车需求是真实可信的。另外进口额增长超过进口数量增长说明进口汽车价格属于高价位车型。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今年美元贬值情况下发生的。 但是由于消费增长速度增长与资本异常充裕和生产效率信息化根本无法同步。这样“好日子”似乎只能以月来计算。据来自国资委消息称中国汽车行业14家国家重点企业8月末产成品存货为23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幅度达42.5%;其中库存同比升幅在20%以上的企业达9户。而5、6、7月末存货同比升幅分别为13.2%、18.6%和27.1%。 据企业反映造成产成品库存大幅持续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上年同期汽车销售异常火爆产成品库存水平较低造成影响今年库存增长的基数较小。另一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产量受规模影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近来高盛公司等外资研究机构分别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出了即将过剩的警告。并且舆论也在讨论中国汽车行业是否出现1996-1998年的“巴西现象”。我们的观点是:中国一定会出现“巴西现象”(生产供过于求),但是未必出现“巴西结果”(外资汽车厂大量倒闭)。为什么?首先经济规模不同,比如巴西进出口贸易额只有中国1/5;其二人口数量不同,仅中国城市人口就是巴西总人口的3倍。其三、巴西是在高关税情况下,完全外资化发展汽车工业的,而中国一开始就是合资方式,并且是选择是大型企业。另外中国汽车关税是在不断下移过程中。其四、巴西汽车劳动力成本与美国相差一半,而中国则是1/7。因此生产供过于求将来某个时候一定会发生,但是以外资为主企业和以内资为主企业结果一定不会是相同的。因为外资企业可以面对全球市场,而内资企业竞争力在国内都已经筋疲力尽了。 前三季中国汽车产品共计出口3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其中整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239.7,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长70.8%。说明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价格同比反而下降的,与进口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反差。最近外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推出新款车型,特别是中高挡类型。已经采取全球方式,并且以中国作为首次推出国(区别于去年)。这正是它们的未雨绸缪。 由于世界汽车业全球分工已经大集团化,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发展空间一旦受阻(特别是轿车类),目前各地大干快上新成立的内资汽车企业、层出不穷的汽车大卖场会遇到空前麻烦。而外资企业可以借助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优势返销本国市场。 电力--面临重大机遇 电监会日前透露,今年夏季,我国电力紧缺的省份实际为18个,全国各地区累计拉闸限电超过14万条次,累计限电量19亿千瓦时,局部地区在尖峰期严重缺电。预计在2006年后,缺电情况才可能逐渐缓解。 数据表明2003年中国发电量增速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1-7月份全国累计完成发电量10227.58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比增15.33%。其中,火电完成85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1%;水电完成140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7%;核电完成23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54%。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显著提高。全行业1-7月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742.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长速度比上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376.79亿元,同比增长25.49%,利润水平提高明显,经济效益改善显著。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7月份,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2.99亿元,同比增长26.3%。从投资结构来看,1-7月累计电力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45.62亿元,同比增长2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87.95亿元,同比增长38.2%。 虎杰公司预计2004年和2005年中国电力投资增长将会分别达到35%和28%的历史高水平。电力行业将在2004年和2005年接过房地产、汽车和出口的高增长的接力棒。并且外围的机遇和条件还优于以上行业的发展。 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研究报告将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只有达到上述投资规模,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电力产业所需投资将超过2万亿美元。无论是美国、英国、意大利今年夏季大停电的尴尬局面,还是伊拉克电力系统的百废待兴,加上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全球电力投资的想象潜力巨大。 而中国电力投资的前景更加优越,中国二次重工业化与消费升级使得电力的需求形成刚性发展,特别是国内目前分析人士还很少提到的,海外高能耗产业向中国转移特征和现象如化工、制造业,,更加强化了电力的需求。在新经济周期到来的背景下,中国各个行业的景气度会此消彼长,但是电力则是任何行业回避不了的基础能源,它的波动在经济景气周期内是始终向上的。 在电力行业内,我们首先看好的企业是电力设备制造业,其次是提供电力工程、安装、材料企业。三是具有收购战略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力集团企业。四是具有海外发展雄心和业务扩张潜力的电力企业。另外我们不太看好水电企业和没有收购潜力的发电企业。 乳品--资本市场扩张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月-6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总产值为191.23亿元,同比增长36.82%;销售收入220.31亿元,增长39.35%;实现利润14.98亿元,增长65.98;乳制品产量68.1万吨,增长30.97%;液体乳产量246.07万吨,增长63.27%。不过,另一则统计数据却让人感到不安。今年1月-6月,我国进口乳制品18.03万吨,同比增长39.09%;货值金额2.02亿美元,增长50.04%。其中奶粉进口8.7万吨,增长77.6%。而去年,我国共进口各种乳制品25.7万吨,金额2.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和26.2%。其中奶粉进口11.1万吨,金额1.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4%和40.4%。 目前,我国奶制品的消费仍集中在大中城市,增幅保持在20%-30%,并逐步向小城市扩展。2002年北京人均消费奶制品达40公斤,上海33公斤,今年1-5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增长19.6%,上海则略有降低;过去消费较少的城市如天津、重庆,2002年消费分别为22公斤、23.5公斤,今年1-5月同比增长40.8%和35.5%。在中国快速消费品中今年乳品行业增长的速度是最快的。我们认为明年这种势头将会进一步延续。预计随着明年黑龙江完达山、河北三鹿的上市,股市将在明年构成一个强有力的乳品板块。另外伊利股份为了与蒙牛竞争选择香港上市融资的可能性也在加强。而蒙牛今年以来的大肆宣传显然是为了海外上市做舆论的铺垫。蒙牛之所以选择海外上市显然与它的股东结构有关。其海外股东是金融投资者,而非行业战略投资者(如光明股份的达能),因此目前国内股市无法满足它们套现的需求。 如果说2003年中国乳品行业聚集和吸纳了大量海外和业外资本(所谓场外私募),而2004年中国乳品行业则是向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张的一年。 中国乳品行业短期内可能(1-2年)企业之间还是资本较量。至于产品质量、品牌的竞争表面上可能发生,但是实质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认为其原因就是:行业本身正在高速成长,企业进入门槛并不高无论是资金标的还是技术深度,、市场空间弹性大。只有出现类似啤酒行业那样增长率在低位、市场规模依然庞大,企业利润率在10%以下的情况,这时乳品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就会自然上升最重要的位置上。目前融资和烧钱是其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证券市场上除了伊利股份本身由于有香港上市计划,股价有下调可能,其它乳品企业的股价明年均有大幅上扬的可能性。特别是黑龙江完达山、河北三鹿如果能够很快地上市,那么这样情况就会出现的更早! 另外,由于乳品进口关税还有进一步下调空间,加上乳品行业最终较量是原料成本,由此乳品行业原料成本控制显然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现代农业”规模生产能力水平,和质量优化科研水平。而所谓流水线上的乳品产品质量控制更多表现为一个企业个体的特征,而非需要一个国家整体水平的支持。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认为外资将在未来两年中,在吸收以往的淡出中国市场教训后将卷土重来。其战略脉络一定是:短期掺股中国乳品企业-高速成长期时-中期区域性收购中国乳品企业-竞争僵持期时-长期建立营销网络-低速成长期,。 医药--机会在公共卫生领域 10月27日联合国刚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加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决议案。这项决议案呼吁,各国和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加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完善全球卫生应急体系。决议案得到了加拿大、俄罗斯、德国和法国等156个国家的联署。这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少有的举动和提议。说明在“非典”之后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将提到议事日程上。特别是庞大的中国农村医疗体系将再次起动。 由于公共卫生系统相对长期的规划和方案迟迟拿不出来,2004年的国债安排内还不能很快地顾及到。但是2004年在国债资金支持下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机遇一定是呼之欲出,并且成为未来两年国债投资的主方向。由此给医药行业的相关企业(如设备、器械、基建、通用药品、易耗品、管理软件)带来发展的机会。 另外,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近年中国医疗费用总额的平均增幅已达到24%,2002年全国医疗费用总支出为5320多亿元,其中61%为个人支出。说明医疗制度改革与全国范围的连锁药店兴起出现了吻合趋势。 我们认为,2004年连锁药店将从一线城市竞争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其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相对可行办法是收购或参股当地医药企业或药店,或是采取特许权经营方式。而股份化、民营化是核心。在未来2-3年内医药企业收购医院也是一个方向。 据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1-8月,24户医药行业国家重点企业实现利润40.8亿元,增长61.5%,增速同比提高54.6个百分点。 在这里不得不指出的是,这是在医疗制度改革后,药品价格持续走低情况下出现的业绩增长。它表明:医药企业的规模效应已经出现,利润将会向大型企业集中;医药行业景气度开始复苏。并且将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院民营化、外资化刺激下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而“非典”事件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已。 最近海外一个突出动向是,美国相当多的制药企业进入印度。而没有更多地选择中国。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其二是药品的关税问题。三是中国的营销体系和营销网络还比较混乱。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暂时现象。预计外资再次大规模进入中国医药行业可能在两年之后。短期而言,它们将同我们医药企业一样,等待着即将来临的2004年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政府采购的机遇。 房地产--将回归现实主义 2003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大起大落的一年。我们认为,200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是一个回归现实的一年。其中:回归消费市场基本面、回归企业财务环境基本面、回归企业产品结构基本面将是其主要特征。 从数据趋势分析来看,2004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将会离开30%的水平,向20%以下回归。而行业综合景气度对于本轮房地产牛市最高点来说,也许在2003年第一季度我们已经见到了。但是在2004年其指数不会跌破100大关。最具标志性的上海房地产价格没有停止上涨前,我们认为,不可轻言此轮房地产牛市的终结。最有可能出现实质性调整应该是在2006年。 9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1327亿元,其中个人房地产贷款余额也超过11000亿元。 从近3个月以来房地产信托基金超过以往500%数量增加,以及房地产上市公司普遍提出或是正在进行大规模融资举动来看,面对于央行存款准备金上调、社会资金收紧的局面,房地产企业资金控制水平和运行节奏将决定2006年后这个市场的前途,以及谁能成为未来的市场核心。 随着土地拍卖制度的强化,以及政府近期或未来一两个月打击土地腐败运动展开,将会把房地产行业最后一块非市场化部分改造为市场化。在一个即将成为完全市场化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结构性调整呼之欲出、而企业的此起彼落将不可避免。 通讯--等待3G成为新的加速器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31.85%;预计全年将可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3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前9月完成利税总额638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利润458亿元,同比增长19%。此外,预计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将可实现利税总额100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利润700亿元,增17%;出口总额预计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4%。从信产部重点监测的主要电子产品完成情况看,前三季移 动通信手机、微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产品同比增速均超过30%以上。我们认为在2006年前如果没有3G的推出,通讯行业的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可能缺乏动力。 从通讯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看,除了中兴通讯以外,大多数企业都有明显的滑坡迹象。目前手机销售也处于一个增长放缓的微妙阶段。由于外部如欧洲的3G问题处于僵持阶段,使得中国政府推出3G变得非常犹豫。另外技术升级出现所谓4G、5G的技术。通讯设备厂商的利益与通讯运营企业利益出现了分歧。实际上反映了技术进步快于市场消费增长的矛盾。目前的等待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消费市场问题。 在中国3G的推出有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治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国产通讯设备企业的话语权,我们认为虽然不会有决定性意义,但是相对以往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即使中美由于人民币的问题出现僵局。中国对外让步也是只买飞机,而没有拿高速铁路和3G这样问题出来妥协。对于国产通讯企业来说这就是希望所在。我们认为,3G可能在2006年前后推出,因为目前中国二次重工业化时候已经有些过热,不太可能现在就上3G这样大工程火上浇油。另外从一个较为长期技术发展角度来看,数字化进程可能使得通讯、家电和传媒出现产品和网络汇集可能。通讯行业成为大赢家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酿酒--呈多极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酿酒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6%和6.9%,行业资产总额也以6.2%的增幅达到2100多亿元。企业亏损率比去年同期缩小了2.4个百分点,但亏损总额同比增加了5.4个百分点,百元产值实现利润也由去年同期的23.46元减少到22.32元。虽然中国酿酒行业的增长率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的增长率,但是中国酿酒行业呈现出啤酒企业合资化、全国化、集团化;白酒企业股权大规模的民营化以及大量业外资本投入葡萄酒的显著特征。我们认为这种多极化的势头将会在2004年继续延续。 白酒业:上半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为152万吨,同比下降2.4%,结合去年上半年白酒总产量12.3%的降幅,说明白酒自1999年调整以来已经接近于行业的底部区域。部分知名白酒品牌如:沱牌曲酒、湘酒鬼、西凤酒、古井贡和泸州老窖,都有实质或拟在民营化的动作。虽然广电部对白酒电视广告又有了限制性的措施出台,并且由于粮食的减产本来可以出台的白酒税收调整的政策可能再次成为悬念。但是大批已经或是正在民营化白酒企业明年将是它们出山的时候。因此2004年白酒行业一定不寂寞。另外其它未民营化白酒企业也会有体制上和业务推广上有动作出现。 啤酒业:上半年中国啤酒总产量约为1200万吨,同比增长了1.6%,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接近250亿元,分别增长了2.6%和5.8%。从行业资产上看,啤酒和白酒所占的行业份额已大体相当,接近1000亿元。但啤酒行业近四成的企业亏损率也是整个酿酒行业中最高的。上半年利税总额最大的10家企业,其销售收入占到了全行业的一半以上,产量份额也占到了44.6%,10家企业的合计利润,比行业利润高出了8.4%。另外,上半年啤酒行业的出口形势令人鼓舞,总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6%。青啤和哈啤在今年出现的合资浪潮,正与啤酒行业的全国化经营、集团化成长、规模化效益成为相辅相成的趋势。啤酒行业目前在中国已经具有每年1000亿人民币的消费规模,但是行业门槛越垒越高。啤酒原料大麦今年价格的大起大落与啤酒价格的刚性特征,包括不断推低的行业利润率,实际上已经说明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玩啤酒这个行业了。 葡萄酒业:上半年,全国葡萄酒总产量为14多万吨,同比增长了5.7%,延续了近年来总体增长的态势。工业总产值和企业收入均在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11.8%和8.3%。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约9亿元,同比增长了4.9%。我们认为,由于5万吨的葡萄酒年进口配额将被逐步取消到2004年葡萄酒进口关税将从44.6%下降到14%。关税的下调无疑给更多的外资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带来压力。中国的葡萄酒在全球的占有率不到0.7%。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预计到2005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将达5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约13%。目前大量外行进入葡萄酒行业,就是看到葡萄酒本身价格下降带来的消费者群体扩大的商机。但是其中将不可避免出现营销庸俗化现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