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过热的警钟已经敲响 汽车业警惕“超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5日 10:52 CCTV《中国财经报道》 | |||
主持人:第一时间,财经观察。最近汽车市场上抢眼的事情一个接一个,这不又有一家汽车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试车场。人们不禁要问汽车企业的利润究竟有多大?汽车领域是否存在着投资过热的现象?如果过热又怎样来防止呢?主持人:昨天我们分析了汽车销售市场的三个新现象——新车亮相热闹非凡、交易市场有市无车、和汽车专营店频频亮相。其实,汽车市场出现的这些新现象和当前汽车业扩产、投资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邀请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先生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防止汽车产业投资过热的话题。如果 8月8日上海大众投资12亿元建成的国内唯一专用试车场落成,用于新车开发中的道路试验。公司介绍,试车场的落成将加快上海大众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步伐,同时更重要的是,避免研发时在其它试车场试车被竞争对手套取技术情报。但对这个举动有专家认为,一家汽车厂自己搞一个十几亿的试车场过于超前。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现在国内汽车试验场已经有好几个了,现在任务都不是很满,再建它的能力肯定发挥不出来,造成一个重复建设。 目前国内共有汽车试车厂4个,分别在北京、安徽、海南和襄樊。这些试车厂承载着几乎国内所有汽车企业新车试车的业务。一般情况下,在这里经常能看到为了保密而糊满报纸的新车奔跑的场景。那么,上海大众自己出资搞的这个项目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上海大众技术执行经理恩厄斯泰特:为了拥有自己完全的开发能力,使试验所有的车型成为可能,同时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按照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的理念,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试车场,这不算是奢侈行为。 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如果说你不做开发、不做当地化的开发,仅仅是买进,那么你可以说这个试车场是不是搞得太豪华了、太大了,投资是不是过大了,或者是这个试车场是不是将来利用率不足。从我们现在近5年这个发展规划—上海大众计划建成百万规模来看,我们建立一个试车场还不够,现在我们还在着急今后还有更多的产品要做试验到哪里去。 主持人:按照上汽集团的计划,5年内的新车型有望在10几个,其中包括了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家公司的新车,也就是说其中一部分汽车有可能在这个试车厂做实验,汽车企业自己内部的投资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这次12个亿的投资引起的争议却让我们产生了兴趣,那么12个亿对一家汽车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记者作了一个小调查。 :江淮汽车投资6.5亿元,2002年3月建成产能为6万辆的新厂房,生产瑞风商务车,目前每月产销量在1500台左右。大家都熟悉的广州本田是成立于1997年,当年投资11.6亿元购买原广州标致的资产,今年产销量预计为12万辆,这两项投资都未超过12亿元。而中国最大的轿车厂上海大众,从成立1985年成立以来已累计生产轿车238万辆,是名符其实的领头羊,其注册资本从初期的3.5亿元增长到目前的63亿元;投资从初建时的9.85亿元滚动发展累计达到150亿元,累计上缴国家利税373亿元,相当于37个初建时的投资。今天的上海大众,能够拿出12亿投资一个私家试车场,和它多年来的利润积累是分不开的。 汽车业专家:汽车企业滚动发展,今天的实力来之不易。 有趣的是和汽车业投资相对应的中国汽车市场的较高利润,按照去年公布的数据,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大集团共销售汽车185万辆,收入1666亿元,实现利润193亿元,利润率12%。而通用、福特近几年每年近七八百万辆的销量,1千七八百亿美元的销售额,他们的利润只有3%左右。 福特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许国桢:汽车业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但是它也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以目前全球的平均数据来看,汽车业里如果能达到总收入5%的赢利是非常出类拔萃的。相对于此,中国的市场在利润上面是比较丰厚的。 在汽车业还有一种说法,实际上中国汽车业的利润在30-40%之间,是国际水平的10倍。今年上半年,三大集团赢利16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而其中至少50%的利润被合资的外方拿走,这也是他们投资热情高涨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12个亿这可不是一般的投资,对于一般的汽车制造厂来说,12个亿应当是可以建成一个相当规模的现代化专业汽车制造厂了。可是现在我们看到,大众它投入的是12个亿,建成的是一个专业的汽车实验厂。那么汽车试车场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设备,但是我们知道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附属的实验设备,12个亿投资在专业试车场上,这个试车厂应该也是在国际上算顶级的了。 鲁志强:至少说应该是很先进的,在国内应该讲是迄今为止是最好的了。因为它为了开发新车型,必须有相应的试验设备、检测设备,包括像碰撞实验这样一些新的实验方法,所以它的投资绝对不是说开了能跑就可以解决的。我不知道它这个试车场都包括一些什么项目,但是可以想象它的检测手段和试验手段应该是相当完善的。 主持人:消费者面对一个试车场都要投入这么巨额的资金,大概心里面都要打一打小九九、摸一摸小算盘了,我们汽车企业的利润看来是非常丰厚的。鲁志强:对,没有这么多的积累不可能花这么多的本钱。中国这个产业利润率高的话,像它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正常情况作为一个产品来讲,新产品出来的时候,利润率要高于老产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推动了企业不断的追求创新、不断的追求推出新产品。从一个产业来讲也是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利润率要高于其它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正是这个力量推动产业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完善,在一段时间这个高是有道理的,但是像中国汽车这么长的时间维持这么高的利润,一个时间长,一个利润率差别这么大,就有些不正常了。这个原因跟我们国家的对汽车产业的政策,还有我们国家的汽车消费成长的速度都有关系,因为我们国家一直把自己作为一个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把它看成是优质产业,所以采取了一些保护政策,这样竞争也不是很充分。国外不能竞争,国内又采取了一些准入的行政性限制,这几个原因促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它的车价特别高,最高的时候高到两、三倍甚至五、六倍,到现在为止还要高30%左右。这样高的价格必然就有超高的利润存在,最近这两年虽然是竞争激烈了,但是又赶上我们国家的私人家用汽车进入一个膨胀时期,所以这个市场始终是保持很旺盛的,给这些汽车厂家带来丰厚利润创造了一个条件。主持人:汽车企业的高利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会让大量的资本涌向这个行业,最近围绕着汽车产业是否过热的议论比较引人关注,特别是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不久前表示:汽车工业发展决不能一哄而起,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模化生产,注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国产化水平,加强核心竞争力。那么,目前汽车业的投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稍后我们来看记者的调查报道。 奥迪A4、本田雅阁、东风雪铁龙赛纳、马自达M6这一辆俩全球同步推出的新车点燃了200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这也隐含着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投资中国轿车产业。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汽车生产厂700多家,其中200家产量几乎为零。在100多家整车厂中25%产量负增长,年产5万辆以上有13家,1万辆以上有27家。尽管如此许多企业还跃跃欲试,准备进军中国汽车市场,其中不乏奔驰、宝马这样的知名品牌。 比较而言,汽车三大巨头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加大投资和扩产,7月15日,一汽宣布建设新的解放和红旗生产基地,一汽大众二期工程同时开工,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在上海,上汽和通用的第二个轿车厂区已经动工,计划投资20亿元;东风雪铁龙也正在酝酿数十亿元的扩产计划。 大众汽车亚太区总裁雷斯能博士:今后5年内大众计划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用于产能提高、新产品推出和服务网络的建设,我们计划把产能从现在的80万辆提高到160万辆。 按规划,在中国市场5年内三大集团产能将达500万辆,大众将达到160万辆,通用将达到100万辆,几家日本公司的将超过200万辆。除去重复计算的部分,专家预测到2005年全国产能将超过1000万辆;而需求量预计2010年后有望达到1000万辆,依照美国高盛公司的一份统计报告今年中国轿车产出将大幅度增加45%,明年上升25,中国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明年将达到高峰,导致2005年生产和销售比例从2002年的102%上升到115%,从而出现生产过剩,对这种情况业内人士表示担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如果是需求过热我觉得是好的,但是如果需求热了我们的生产或投资又在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是不好的。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董事长胡友林: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个100万台用了39年时间,第二个100万台用了9年时间,第三个100万台用了两年时间。2002年是325万台,应该说今年的预测,我个人预测在380—400万台之间。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从不完全的统计,各地正在上的大概轿车能力在600万台,等到2005年,轿车大量进口以后,这些能力肯定过剩,所以对这种投资热应该进行冷静的思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就汽车行业来讲,如果说是存在着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主要问题来说,它主要是表现在各地都在纷纷上汽车项目,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而且相当数量的汽车制造企业规模小、布局散、自主开发能力差,这些现象发展下去它势必要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目前对汽车行业一方面应当看到它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看到它的远景。另外一方面,对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问题应当高度给予重视。 主持人:从您的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比较科学、客观的研究我们汽车产业热还是不热,您觉得从哪些角度入手比较合理一些? 鲁志强:我想应该是从两个角度:一个角度就是现在投资的市场能力跟将来的需求相比,是不是合适,如果严重的产能将来会过剩,应该说就是过热了。第二个是跟其它的行业或者跟主要相关产业来比它是不是太超前了。投资太超前的话,其它配套的零部件厂、相关的原材料产业跟不上,也就是这两头一个上游一个下游包括市场都跟不上,我觉得这个可能做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从现在来讲应该是过热了。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分析的,很多的咨询机构、管理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对现在汽车业投资过热、增长速度过快提出了某些忧虑,认为这可能是过热的表现,大家应该警惕。但是我们深入汽车业本身进行采访的时候却发现,汽车业的老总们都在忙着让自己的产品更新,不断的引进资金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来抢夺市场,为什么这两方面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一种状态? 鲁志强:这两个人的角度不太一样,一个是从宏观的供求关系,比如现在全世界汽车的产能都在过剩状态,但是各个汽车厂还在寻找新的市场,还在争夺老的市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市场,他自己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对竞争对手的判断,以及包括时间因素等等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汽车厂认为我很快生产出自己车型,你大汽车厂是力量很强,但是你有空档,我就占这个空档,有这几年我就赚回来了,等过些年我积累一些资本我又可以转移了,大家都是这么想。但是这里面对风险的估计,包括这些责任的承担,因为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影响到他们每一个人的经营行为、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所以有些汽车厂国有的跟私人的做事的方式都不太一样。所以我是觉得我们只能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为了避免这部分资源浪费,为了让大家更理性的投资,只能把这些现象告诉大家、提醒大家,让大家有一个更理性的投资,更理性的来发展汽车工业,现在因为很难说进行限制不要再发展了。 主持人:但是我们现在提出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处于一个过热阶段,提出这种判断和警告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影响到其它产业的结构调整?鲁志强:是会影响到的,汽车已经是一个最终产品了,像其它的很多石化、塑料、橡胶、钢铁,它是一个中间产品,它的市场取决于汽车的发展状况怎么样,如果汽车需求很旺盛的时候,就给它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汽车的过热很可能就会影响到钢铁产业等等其它上游产业,所以危险也就在这个地方。如果说我们的汽车产业自己过热很高,膨胀得太过头,到最后吃苦果的可不仅仅是汽车产业一个,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结束语:今天我们关注的是汽车业投资的话题,尽管对于汽车业投资到底是不是过热,专家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警惕汽车产业投资过热的警钟已经敲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