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17:22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23日消息,2016新浪金麒麟之深港通分论坛今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坚守与融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抉择”。在圆桌讨论环节,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深交所香港子公司负责人王一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参与讨论。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圆桌论坛上提到,深港通的机会特别好,意义很重大。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即使不是大海,也已经不是一个小池塘了。现在香港市场彻底的给国内投资者打开,大家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次市场不敢说成为大海,也已是很大的一片湖,可以供大家畅游几年。

  以下为论坛摘编:

  翁晓莹:下面进入今天的圆桌讨论环节,再次有请所有的嘉宾上场。

  刚才的主旨演讲相对比较严肃,这次圆桌论坛轻松一点,先从毛志荣先生开始,非常开心今天认识毛总,是我的老乡,其实我之前在香港待了六年,一个是新浪财经驻港记者,港交所都是段子手,晓佳总说,他说沪港通是游泳的潜水区,深港通是深水区,学游泳从潜水区再到深水区再到大海里面游,刚才您也说跟开车一样,您之前有过一个比喻,资本市场就像一个小孩,孩子要长大,孩子要出去玩儿,出去玩儿的时候会不会遇到坏人,遇到坏人怎么办?从教育小孩长大的问题上,从港交所的角度怎么来防止孩子变坏?

  毛志荣:你说的这个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说的,听上去有点熟悉,我想这个语境是这样,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十八大以后讲的是双向开放,资本市场开放就面临着,第一个,制度上不一样,第二个,熟悉程度,如果说不开放,全球的经济都在跟内地的中国经济关联,金融领域、资产的定价、资产的成本、资金的成本等等这些跟实体经济不能脱节,实体经济已经相关联了,这么紧密,出口、进口,但是资金程度上还是需要有关联的。如果说不开放的话,总是觉得国外的很多市场不了解,但是如果把门关了的话,那永远不会长大。

  但是从监管的角度,在市场上也能够理解监管的角度,如果开放了,如果说这个市场变得很乱,还有一些是投资者,还有一些不是以投资为目的的,甚至是一些操作市场等等一些行为,那就需要有合适的监管者,那这个是一个矛盾。所以既要开放,有序的开放,又能管得住,在安全、可控、有序的过程中,你问的问题在这样的语境下展开的。

  翁晓莹:谢谢。同样作为监管方,王一萱女士在深交所,大家觉得两年前的沪港通和这次的深港通最大的区别在于标的区别,之前刚刚说的潜水区是一些估值比较大的蓝筹股,大家比较熟悉,深港通这次会有一些中小盘股,在这方面想请教一下您的意见。

  王一萱:对,关于这个标的不同,我们如果用8月16号联合公告发布的时候,证监会发言人他的表述,与沪港通标的偏重大盘蓝筹股不同,深港通标的充分展示了深交所新兴行业集中,成长创新特色市场特征。我觉得深港通的推出,确实是给境外投资人开了另外一扇窗,中国创新、中国成长。我们在选深港通标的时候,主要是突出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特点,围绕这个选标的,这个标的是60亿市值以上深圳成分指数和深港A+H股。

  这里面用最新的指数情况来看,881只股票,那里也有267只主板的,最新的数据应该是267只主板,中小板411只,创业板203只,也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占大多数,他们整个的深港通标的特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市场的代表性还是比较强,无论从市值的覆盖率,交易的比率还是从市盈率,这个市值的覆盖率来看,881只占整个深交所市值占到72%,这个跟沪港通标的83%差不多,交易量有67%的深交所市场的交易量,跟沪港通的65%偏高一点,估值9月底的动态估值是34倍,差不多跟上证380的估值也是比较接近的,31倍。

  我们说它的成长性,行业来说,新兴行业大概在消费和电子,包括医疗的行业占比59%,这个比沪港通的标的,大部分在金融、地产、公共事业,这个增长方面,刚才我也提到了,在今年三季度,这些标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力度非常高,大概是13%的营收增长率,16%的利润增长率,这是另外一群成长性比较好的一个群体。

  翁晓莹:确实是给我们的投资者有了更多不同的投资选择。下一个问题是问吴老师,我们大家都知道,两年前沪港通开通的时候,A股暴涨了一倍多,您觉得深港通一旦开通之后是不是还有可能重复当时那种疯狂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吴晓求:不会吧,因为人要学会聪明一点,这个论坛我看标题还是更大的标题,今天不是说我们简单的宣传一下深港通,深港通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它是一个阶段性的制度安排,又挖了一个隧道,我们要思考挖隧道是没有办法,我们未来想办法不挖隧道,这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翁晓莹:直接填海是吗?

  吴晓求:我们挖隧道很辛苦的,我们有时候站的更远一点来看,不要把它看得太伟大了,它就是一个临时安排,不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真正带来颠覆性影响是未来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隔离的堤坝拆掉了,那就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那种革命新的影响什么时候到来以及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我们离那个革命性的影响还有多少的路程,我们关键的问题在哪里约束着我们,之前在一个游泳池里面游游泳不是不可以,这只是游泳池里面,它完全不是大海,只是一个游泳池。

  真正的大海就是刚才所说的,未来我们的堤坝没有了,中国市场就是全球市场的重要突破,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梦想,这个挖隧道不是梦想,我们不要把挖隧道看成是梦想,未来的梦想是让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全球以资产配置为功能的全球金融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香港已经不成问题了,这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创造这个条件。而且2009年5月,国务院把上海,没有说深圳,说了上海也包括深圳的意思,到2020年,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现在还有四年的时间,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能不能完成它,在这方面要多思考,这是大的战略问题。

  翁晓莹:吴老师的意思是深港通不要看得太重,只是一个隧道。我更正一下晓佳总,确实说现在还是一个游泳池,只不过从潜水区到深水区,当未来您说的篱笆拆掉的那一刻,到时候就可以进入大海。下面一个问题问陆师兄,之前跟师兄比较熟,我今天上网百度师兄的名字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说陆挺,深港通天赐良机,这所有的新闻都是“天赐良机”这四个字,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从券商的角度、投资者的角度解释一下,天赐良机。

  陆挺: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媒体用了这四个字,这个机会肯定是特别好的,很同意吴校长的说法,这是一个隧道,但这个隧道其实挖得比较大,以前这个隧道挖了,很多人不敢去钻,现在挖了这个隧道扩大之后,大家之前怎么钻这个隧道,这个意义还是不小的。我再具体讲一下,刚才我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用那几个图,是别有用心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真的低估了港股的容量,其实港股规模是很大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这次深港通开通之后,其实香港市场的90%的交易量,你可以说基本上是囊括了大部分你们值得投的股票,虽然说一共400多只,但实际上占了绝对的大头了,完全开放了,北向那一块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交易量,三分之三多的市值也开放了。所以它的意义还真的是在于这个隧道打的已经很大、很宽,只不过大家要去充分的利用这样一个隧道。

  为什么很多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想做这样的投资,最起码在投资策略中间还没有把港股放进去呢?在我看来,面对一定陌生事物的时候,有天然的恐惧感,因为不熟悉、不了解,明明是这么大的机会摆在你前面,你的投资策略在我看来,投资标的实际上将近要扩展了百分之三四十,从市值的角度来讲扩展了50%,但是很多人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准备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对买方而言、对散户、对机构而言很多准备工作是不够的,对卖方而言,对券商而言,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够的,反而研究的媒体做得准备工作是最多的。

  翁晓莹:标题党,这一点回去检讨一下。

  陆挺:机会特别好,意义很重大,即使不是大海,已经不是一个小池塘了,其实对我们中国人而言,给了你一片大海,你也游不到很远,当你的QDII实际上给大家一片大海往前走,大家游到了香港,在香港那边不会往前游了,现在香港那边彻底的给国内投资者打开,大家充分认识到这次给大家不说大海、不说池塘,是很大的一片的湖,供大家畅游几年。刚才吴校长提了特别好远景规划,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曾经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想法,要想推动未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推动中国资本管制的放松,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投资境外的股市恐怕大家主要是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未来也许往前推进,通过这么一个闭环的方式。

  翁晓莹:我想八卦一下,你刚才演讲的时候,一直说最近见各种客户,有没有深港通的开通观察到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去香港上市或者内地的分析师他们开始更加去香港公司调研,香港这到内地来路演。

  陆挺:有,现在大家都动起来了,国内的买方应该说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或是到香港来或是到国内参加各种活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和香港的这些基金经理进行交流,这方面明确增加了。从卖方的角度来讲,外资从2014年11月份开始,当时我还在外资工作,我跟晓莹认识的时候我在外资,她当时采访过我,大家几乎同时布局A股的覆盖,但是这个覆盖实际上面是很窄的,主要是服务外资的,对国内的客户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很多中资券商进行了港股的覆盖,但是基本上也是属于原来A股的研究团队,每个人再额外的看几个港股,这就是这样的现状。但是最近,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一个趋势,中资券商在香港那边开始筹备具有一定水准的,能够和国际大行、外资行竞争的研究团队,我们华泰证券在这方面迈出了一步,迈出了几步。我们把A股的研究团队优秀的研究员,以比较高的频率开始推广到香港来,我们海外的路演次数已经是明显的增加了。

  翁晓莹:我想问一下朱院长和宏观经济有些相关的问题,因为最近大家都非常关注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停的在贬值,大家关心之后是不是持续会贬值,包括资金外流的问题,在这次深港通的时候,等于说取消了所有的总额度,大家会担心,人民币外流这个事情会不会变得更加严重?

  朱宁:我觉得深港通不会加剧这种现象,无论美国大选的结果还是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来讲,在短期来讲我们看到美元确实有比较明显的趋势,不仅人民币以一种主要货币,其他很多主要的新兴市场货币,发达国家货币相对于美元来讲都有一个走远趋势。大家从各自的角度都做了非常深入和比较完整的阐述,这个机制设定了一个特点,它是一个闭环的机制,从整个外汇的管制和资本流通的角度来讲,既给予了双方的投资者充分投资对方市场的机会,同时又保证了这不会由此而引发大规模的,尤其单向性的资本流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机制设计。

  这里面稍微附和吴校长讲的话,这只是短期的改革过程中继续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措施,也是在特定的利用阶段,全世界有大部分的国家都是这样管制的,能够允许或者支持国内的居民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刚才毛总和陆总都讲到两点,我再补充一下,因为我做得比较多的行为金融的研究,一个市场的投资者对于海外市场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其实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了,无论沪港通、深港通,香港市场究竟多大程度上能够受到我们国内投资者来关注和青睐,确实和我们今天在座的努力宣传,我们今天举行这种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关注度,现在港股有2000家,我们中国有3000家,几乎没有什么投资者5000家都关注不到,美国研究表明,无论券商也好、股评节目也好、新闻媒体也好,怎么有效的推送到投资者关注到这些企业,我们组织这种活动非常有意义,大家意识到香港市场是如此的深厚,香港有这么多的多元化的投资机会,这点特别重要。

  还有一点,我们在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论文做的就是讲本土偏差,即使在美国没有任何监管的限制的情况下,大部分美国投资者整个投资配置严重的高估美国本国的股市,而严重的低估美国以外的海外股市,这一点跟资本管制没有任何关系,投资者从风险偏好角度来讲,从认知角度来讲,可能都不能够做好很好的多元化配置。但是这点也是大概对各位宣传一下产品的同时,能够对咱们国内的投资者教育做出一些贡献,必须要看到,无论是经济发展多好的国家,它的资本市场的风险度远远大于整个全球的投资组合。

  从我们国内投资者来讲,我觉得无论经济增长的风险或者汇率波动的风险,在今后只会比过去十年、二十年更加的加大了,如何有效的化解或者对抗风险,其实全球化多元化的配置必不可少,对每个居民、每个家庭必须要有逐渐学习的过程,这里面沪港通、深港通,都是特别重要的,在你能够涌入大海之前先在游泳池里面练练手。

  翁晓莹:大家今天用了各种各样的比喻,感觉我们在上语文课。刚才朱院长提到投资者的行为意识,还有包括风险,不管是沪港通、深港通还是其他的互联互通,随着市场的开放,对于风险防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随着这些互联互通投资者很多时候是一种理念的碰撞,因为境外投资者可能更加注重长期的投资效益或者说他更加重视公司治理这方面,其实对于我们国内的市场来说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听听各位专家从监管层的方面或者是监管层方面如何应对互联互通所带来新的挑战。另外,对于投资者,刚才说上市公司投资者或者券商面对这个挑战的时候,需要做哪些努力?

  毛志荣:我觉得还是把机制本身里面一两个核心要素澄清一下,这是第一个,刚才在演讲的时候没讲到,沪港通、深港通向下监管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两边监管的机构,通过监管合作为这样的互联互通的机制保驾护航,因为原来投资者都在自己的市场里面,现在你让他跑到对方的市场上去买那边的上市公司,而那边的上市公司是不在你自己的所在地监管机构管,这个时候投资者的行为,上市公司的行为等等一系列都需要监管的合作。所以沪港通、深港通向下的监管合作需要加强,深港通宣布通过监管机构的联合声明发布的。

  第二个,前面几位陆所长、朱院长提到的,投资者对对方市场的了解,回答你刚才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现在开始关注,尤其香港的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内地的投资者。我们跟港交所、跟香港的上市公司协会一起组织,香港上市公司到内部开展一些活动,现在最高的在沪港通项下的上市公司,内地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了十分之一。所以说作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公司行为都要考虑到内地投资者相关的权益。

  相对QFII这个制度来说,沪港通以及深港通是相对来说比较新兴的制度,尤其南下,因为这个制度已经有十多年了,陆所长在外资行,聘请了很多研究A股的分析师、专家,陆所长原来也是在境外机构研究这些的,我们需要时间,沪港通推出以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加强两地的投资者对对方市场的了解,从上市公司到交易制度、到监管的要求。

  第三个,刚才吴教授、陆所长讲的,我想做一个补充,沪港通也好、深港通也好,我自己是参与了两个通的设计建设工作,我们自己觉得没有必要讲通的本身意义有多大,历史意义或者现实意义,没有这个必要。最核心的一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需求是在的,我刚才讲了三个,从自主、资金的产品逻辑,另外一个是吴教授跟陆所长讲的观点,里面还有一个,不管以后理想的状态、国际开放的程度怎么样,最终投资者有各种类型,有些是直接跨时区、跨市场到纽约、到伦敦直接投资的,通过券商,有一些是永远不投境外资产的,不管你是通过券商还是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还有一些想投,但并不一定会出去,王大妈、张大婶,投资A股的,但是也会关注其他的市场或者港股,那个时候就要给他们提供非常方便的,不需要去对方市场开户,就在你当地的经纪商那边,像你做A股一样能够方便进行交易,不一定要申请这个额度到中国来找一家托管行,你有这个本事、有这个实力可以落地。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在什么样的开放阶段都会有这样的需要,旅游都有,还有团队游、还是导游,互联网都这么发达了,还有人出去组团,还要请导游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非常幸运的,不敢说这个隧道有多么大的意义或者说能持续多久,但是我们在现阶段,在资本项下还有管制,两边的制度还有差异的情况下,能够给投资者提供服务,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王一萱:确实是这样,刚才王总讲得很全面,我补充一下,深港通也好、沪港通也好,主要还是一个资金的活动,境外的资金可以买我们A股的股票,我们A股的投资人可以买香港的股票,主要是资金的互通,下一步资金的互通带来了服务的互通或者规则的一致,这个是必然的。比如,刚才各位都提到了,我要看一只股票买,必然对分析师和服务提供跨境的服务,规则也一样,举个例子,现在境外投资人他们对我们的停牌规则,他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建议,尤其在去年股票异常波动期间,我们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停牌,他们觉得这个跟境外是不一样的,也要求我们改进,当然证监会和我们深交所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年的5月份出了一个停牌备忘录,要求上市公司最长的停牌时间不能超过三个月,这是在重大资产重组的情况下。

  如果要超过三个月的话,必须通过准许才可以,更不能超过六个月。在其他的情况下,通过非公开发行购买资产或者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情况下,停牌都不能超过十天,有进一步的要求,对这些上市公司,其他的在筹备员工持股或者说高管激励的时候可以不停牌,我们严格要求他们执行,现在停牌的家数大幅下降了,截止到9月底,深市170家停牌,占到整个的9%不到。现在我们看到纳斯达克也有比较高的停牌率,大概5%,但是我们还有一些距离,下一步我们还会增加一些信息披露的要求,严格执行,越来越向国际的交易所看齐,也满足境外投资人对我们交易制度的一种要求,提高交易的连续性。

  翁晓莹:刚才两位主要从监管这方面谈问题,不知道另外三位专家有没有一些补充?

  吴晓求:我刚才说,一般来说,资本市场的论坛都是很活跃的,这是我参加最沉闷的一次。我本来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资本市场本来是分歧最大的,因为最容易引起分歧,从我内心看来,沪港通、深港通对中国资本国际化的意义真的是非常大的,我们是一个适应性训练,监管者也是、投资者也是,没有这个训练,一下子打开大门肯定会出大事儿,让他观察一下,有了国际背景,国际市场背景的这样的风险是什么样的风险,同时也可以看看,我们的规则有什么缺陷,如何来跨境监管的合作,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未来全部开放,一下子跟全球所有国家进行跨境监管,找不着北了,的确是一个大赛前的适应性训练。

  同时对金融文化也是一个洗礼,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社会,金融文化和资本市场不敢说格格不入,至少DNA上面有点错位,中国的金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商业银行文化,缺乏资本市场文化,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为什么如此艰难,DNA上就有冲突,包括以前的QD和这两个通。我的理解慢慢把DNA更多的靠近资本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金融从战略的目标来看,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我们会没有竞争力的,我们整个金融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通过这个把DNA做一些的调整也是很好的。

  还有更实用的给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个多样化的选择很有意思,因为我们在没有开通的时候,我们大家都通过很多暗道到香港上开展投资,现在已经是明的了,你刚才问的问题我没有回答,如果你要回答,来自于北方的资金要远远大于南方的,不知道中国内地经济体有多大,M2有多大,就像出国买那些包一样,打开门突然发现这里面还有这么便宜,有相当不错的东西。

  所以你说香港市场,它的上涨速度,我认为会好于内地,好于深圳市场。所以我想这个作用是第一步,我的意思是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这个事情一旦完成之后,就要想更战略的事情,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中国金融还是没有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没有希望,我们未来的目标一定是把堤坝打开,全部拆掉,我们现在埋在堤坝底下埋了很多管子,这样才能够使中国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化,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定价,我们现在对风险定价的能力比较差。所以我想补充一下,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不能限于如此。

  翁晓莹:吴校长的意思正式的比赛还没开始呢,这只是一个训练而已。

  吴晓求:大训练。

  翁晓莹:之前您说您觉得深港通总额去掉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本来还是有每日的额度,但是朱院长,我看过朱院长写过的一篇文章,他觉得总额去掉是深港通最大的意义,你们俩PK一下。

  吴晓求:我们没有分歧,显而易见去掉了比较好,刚才朱老师谈到一个观点还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是一种文化,他非常了解,把钱投到遥远的阿根廷、智利,即使很好,他也害怕,因为他对这个文化比较熟悉。

  朱宁:真没为深港通写过文章,可能我今天参加的论坛应该写过,有一次媒体采访,刚才毛总讲得非常清楚,很主要的两个变化,在这两者之间取消额度是更重要的上限,刚才几位都提到,深港通,吴校长没有展开来讲,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贡献对整个的监管思路和监管理念的一些改变,刚才陆所长讲到,在国内融券机制还是非常有限的,在海外做了很多关于融券机制的研究,整个市场几乎全球的监管者都对于融券或者和融券类似的股指期货有一种视其为洪水猛兽害怕的心态,这人的认知就是这样,你看到融资融券的时候或者看到股指期货的时候有股灾或者它的波动,我经常在很多场合希望提醒大家关注,很多时候恰恰是缺少了这种融券的机制或者股指期货的机制之后,导致负面的意见不能很快的融入到机制当中,而正面的意见,才会导致市场出现极度的波动。

  在这个角度来讲,刚才毛总讲的海外投资者或者海外监管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下一步能够让市场更加充分完整的反映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刚才陆所长讲了,香港之所以交易量并不是非常充沛,但整个融资的体量和交易量相比,反映了它的上市制度,无论是我们所说的上市过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或者大的实际控制人的限制,这些都是值得咱们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时候借鉴的,会对咱们形成很好的帮助领域。

  翁晓莹:我们论坛时间差不多,底下投资者都是对深港通、互联互通非常感兴趣的投资者,最后不如每人给投资者一句建议或者忠告。

  毛志荣:沪港通、深港通满足投资者需求现有的框架下最小的代价发挥最大市场效率的尝试,接下来我们会顺应市场的需要,在产品种类、机制的优化方面多做工具,更好的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王一萱:请大家关注深交所,关注中国成长和中国的创新。

  吴晓求:深港通、沪港通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同时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

  翁晓莹:吴校长说了这么平淡的,您再来一句。

  吴晓求:深港通、沪港通的确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择,的确是为大家通向未来打开了一扇大门,没有其他的了。

  陆挺:前面三位都已经讲得特别好,本来我想讲的被你们讲掉了,还是那句话,沪深港通,我放在一块说,实际上为每个境内投资者投资的范围,潜在的实际上扩大了将近50%,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忽视它,即使现在不马上进行投资,也应该做好投资的准备,如果是一个股票投资者的话。

  翁晓莹:为互联互通做好准备。

  陆挺:我们最近路演的时候就是这么讲的,有些人说我认为港股的估值不便宜了,我不想投,我说其实我也许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你现在不做好准备,哪天港股突然间掉下来的时候。

  吴晓求:我倒是想说,港股跌破2万点的时候有价值。

  陆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也许哪天港股跌的很厉害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好准备买呢,也许对我们来讲增加了你投资策略的丰富程度。

  翁晓莹:把知识准备好、把钱准备好。

  陆挺:把钱准备好,投资者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

  朱宁:我觉得回到咱们今天的主题,坚守与融合,其实作为投资者希望大家坚守自己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能够捕捉更好的投资机会,感谢两个交易所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融合机制,通过深港通或者沪港通的契机更好的了解全球资本市场真正达到全球有效的资产配置。

  翁晓莹:今天早上港交所在上海有一个推介,巴曙松先生给大家做了一道题,晓佳总也讲到了,大家都很关心深港通到底什么时候开通?一,他说现在已经都准备好了,可能还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二,肯定不会在11月,因为11月中下旬是很多指数基金换标的时间;三,12月中旬以后,外资行和很多外资机构开始要过圣诞节了;四,深港通一定在周一开通,因为在周一之前有两天周末的时间可以做准备,所以大家现在可以拿出手机看一下,到底是几号开通,我们拭目以待。

  今天的论坛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