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7日09:28 新浪财经
原财政部部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项怀诚 原财政部部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项怀诚

  新浪财经讯 “2016综研基金·中国智库论坛暨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于5月7日在北京召开。原财政部部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项怀诚出席并演讲。

  自2014年起,中国对外投资第一次超过了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净投资的元年,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的、标志性的事件,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在项怀诚看来,首先、对外开放是决定国家兴衰、民族兴旺的关键抉择,已经成为中国崛起和中国处理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之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对外开放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福祉都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1万亿人民币,到2015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68万亿人民币,15年间增加了50亿人民币。充分体现了对外开放战略和融入世界经济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能量”。

  近年来,我国就对外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承载国家内需、外需进行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平台,成为国家开放的总纲领。

  亚投行的发起和成立是我国为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构建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共同体。

  人民币加入SDR也是我国更加积极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一步,是构建全球金融新秩序、实现经济贸易新平衡的一个战略举措,自贸实验区战略的纵深发展对推动形成我国更高层次的开放产生重大而长远的影响。这些基础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种种新的诠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开放是我们国家长期的任务,是必须坚守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一直在路上”。

  第二、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内涵进一步深化。将开放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确立了双向开放的新举措。过去30年,我们国家以吸引利用外资为主,如今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走出去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

  但项怀诚表示,“引进来”与“走出去”仍然需要并重。“如果引进来的资金不断减少对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其分析称,今年以来,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30多年来的资本净流入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压力,战略性资源短缺,庞大的居民储蓄和人民币升值等诸因素共同促成了资本出超这个重要的历史转变。它隐含的历史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标志着我国正由相对比较穷的国家走向相对比较富裕的国家,由经济大国体量大逐步走向经济强国的变化。

  第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迈入到经济强国行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承担起全球大国的责任,是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没有先例的新事物,这需要大国责任,更需要大国智慧。

  中国对外产业输出和资本输出如何兼顾双边的利益,走出去的企业如何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必须高度加以重视和妥善解决。如何提升“一带一路”的国际认同度,防止可能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亚投行成立以后如何积极参与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处理好亚投行和现存国际金融组织的关系。人民币加入到SDR以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如何应对TPP、TISA等新一代国际规则体系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然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充满荆棘。“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们要在符合人类进步规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项怀诚表示。

  刘迎秋: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