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3日15:15 新浪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财经讯 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IMF副总裁朱民在“2016亚洲经济预测暨前瞻指数发布”分论坛上表示,亚洲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们估计今年亚洲,特别是亚洲新型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们估计今年增长速度6.5%。去年增长6.6%,因此亚洲新型经济的增长仍然非常强劲,亚洲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

  朱民表示,像日本这样人口老龄化,整个金融业的储蓄率变化导致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变化,并引发对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值增值产品需求的变化,是对未来的金融业,特别是亚洲金融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该指数由博鳌亚洲论坛、《财经》等机构联合发布。

  以下是发言实录:

  感谢论坛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又一次回到这个论坛,和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也很高兴把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大家做一个报告。

  我刚才听何刚讲第一句,亚洲经济将明显放缓,增长动力依然不足。我们并不完全赞同,亚洲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们估计今年亚洲,特别是亚洲新型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们估计今年增长速度6.5%。去年增长6.6%,因此亚洲新型经济的增长仍然非常强劲,亚洲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

  亚洲占全球经济的40%,所以亚洲新型经济增长占6.5%,在全球经济恢复仍然疲软的状况下,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亮点。我觉得这对亚洲经济,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所以我跟张主任磋商一下,也许我们的看法略有不同,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去年我在这个论坛上对亚洲整体的经济发展做了一个报告,今年我想就金融问题专门做一个报告,主题是《亚洲未来的金融市场》,这是今天想做的汇报。

  波明第一句话讲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球的金融市场同样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这张图是全球的金融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全球金融的去杠杆在发生。美国2002年GDP比重是509,到2004年降到456,其中银行业降杠杆特别厉害,从GDP的211降到109,银行业降了一半,因为银行业是危机的起始点。

  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市场上升了40个GDP的百分点,债券市场上升了24个GDP的百分点。所以整体金融业以美国为例在去杠杆,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上升,银行业的资产在下降。这次危机以后全球金融业一个最大的根本性、结构性变化。为什么先讲美国?因为接下来是亚洲。亚洲金融在上杠杆。从2002年GDP216,亚洲除了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以外的,特别是发展中亚洲,上升到328个GDP。

  所以几乎上升了GDP的1倍,亚洲在上杠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上杠杆的同时银行业增长了60个百分点的GDP,股票增长了34个百分点的GDP,债券市场增长了16个百分点的GDP。所以这是一个全面增长,但是银行业增长快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增长。这个和美国的趋势,其实美国趋势代表着全球的趋势,其实是相反的。

  为什么一开始讲这个问题?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走得非常快,但是再杠杆的过程中也意味着风险的可能增加,以及再杠杆的过程中使银行的杠杆再上升,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发生的一个最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看,银行贷款增加以后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债务负担在上升,这也是亚洲新的情况。

  我们可以在债务上升的情况里,蓝色是企业债,上升非常快,国家债务还是比较小,企业债很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其他几个国家从2007年至2014年都增长很快,所以中国债务增长了80个GDP的百分点。所以金融再杠杆的时候反映着整个债务水平在上升。

  因为债务上升,主要偏重于蓝的部分,蓝的是公司债,灰的是国债,黄的是居民债,可以看到主要偏重在公司债。公司债上升的时候也出现了公司的收入对利率环利息覆盖水平的下降,也就是说公司的收益不能覆盖利息支出,这个占公司比叫RCL

  与此同时,外资进入亚洲也很多,所以外国的投资进入亚洲的金融市场,占地方政府债务的比重也逐渐上升。红色最高的是印尼,大家可以看到外资占印尼的比重,在12年前的2004年是2个百分点,印尼现在外资占整个印尼国债的投资水平已经在14%左右。

  所以外资的移动,特别在美元强劲的今天就会对当地债券市场形成很大的波动,这也是危机以来,特别是2007年、2008年是一个分界线,2007年、2008年在整体外资进入债券市场,特别是印尼和马来西亚整个外资进入当地主权债务市场,是本币,这也是金融发展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

  在亚洲因为美元走强发生了反差的现象,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在下降,但兑真实利率水平的比价,一些国家的利率水平还是上升的。产生了资本市场和贸易市场,两个市场汇率水平和汇率变动的不一致,这是产生整个市场投机行为波动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有升有贬,升是对贸易一篮子货币,对评价而言,贬是兑美元而言,这又是一个出现的新情况。

  因为外资的进入量大,由此引起的资本波动,引起汇率市场的波动,所以整体亚洲市场的汇率在过去的几年里产生了很大的波动。我们可以看到汇率波动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贬值和升值不一,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日本汇率都贬了15%-25%左右,所以汇率贬值有很多,当然也有升值的,汇率的复杂性在于汇率的贬值与升值有2-3个衡量尺度,一是兑美元的比价,一是真实利率水平的变化,也就是对贸易评价的变化。

  在亚洲因为美元走强发生了反差的现象,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在下降,但兑真实利率水平的比价,一些国家的利率水平还是上升的。产生了资本市场和贸易市场,两个市场汇率水平和汇率变动的不一致,这是产生整个市场投机行为波动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有升有贬,升是对贸易一篮子货币,对评价而言,贬是兑美元而言,这又是一个出现的新情况。

  这对亚洲很重要,因为亚洲是贸易大区。我前面提到外资流入亚洲的规模相比于2008年危机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汇率的波动也是亚洲存在的一个新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再看到我们度量亚洲整个区域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红色是资本流入,绿色是资本流出,两者递减,蓝色是资本净流出或静流入。

  2016年亚洲总体输入了17.5万亿美金输入了22.5万亿美元,所以亚洲是净资本输出区。这跟前面讲的有很大的差别,亚洲资本净流出4.8万亿美元,这又是亚洲存在的很大背离和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一方面大量的亚洲资本投入国外,投入比较安全的资产,比如说美国债券;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国外资本又流入亚洲,投入当地的债券市场或其他市场,总体而言亚洲是资本净流出。

  亚洲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和全球市场的关联度也大大加强。大家可以看到危机发生以来,红色是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绿色是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可以看到波动性和回报率和发达国家的共移性、关联性大大加强,从50%左右,最高危机中增加到70%-80%,有所变化,最近趋势又进一步往上,所以亚洲越来越变成了和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密切关联,共同移动和波动的市场。

  这是两个指标,一是股价价格的波动,二是价值的波动,这意味着溢出效应对亚洲的影响不断加大,就是因为关联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我们把刚才几个方面亚洲的金融情况简单回顾一下的话,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的金融情况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当全球金融市场是去杠杆的时候,亚洲整体金融市场在上杠杆,增加了几乎100个GDP的百分点,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增长。

  与此同时在结构上表现为银行的资产增长更快,这和全世界的银行资产大规模去杠杆、资本市场往上走,债券市场往上走的规模又有所不同,这是亚洲危机以来金融市场和结构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因为这个根本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亚洲金融市场的特点。特点就是因为金融再杠杆,所以债务上升;债务上升偏重于公司债务上升,因为公司债务上升,经济增长速度在逐渐放弱。

  因为周期性的原因全球增长速度放慢、贸易增长速度放慢,所以公司的利润水平在下降,使得公司的净利润水平不足以覆盖利息收入或债务利息支付的公司比重在上升,也就是说公司的财务状况在恶化。从公司债看国债方面,国债规模在上升的同时有更大地区别,国外投资者、国际资本占当地国债比重不断地上升。我刚才举了印度尼西亚的例子,从2%上升到40%,外国资本在当地债券市场,而不是外币债券市场。

  由于资本的流动,总体而言亚洲是资本净输出,亚洲净输出4.8万亿美元,输入风险比较高的资本,输出风险比较低的资本。因为关联性,使得亚洲金融和全球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密切关联性大大提高,互动在提高,波动性的互动也在提高。这是今天看到的亚洲金融市场的几个最根本的特征。

  从这里往前走,未来亚洲金融市场会面临什么挑战?如果把前面说的总结一下,未来亚洲金融市场有处理着现存风险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在需要降杠杆的时候需要降杠杆,需要降低债务的地方要降低资本,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都要加强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这是亚洲当今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金融问题。

  从未来看,亚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一是老龄化。我们看到亚洲老龄化走得非常厉害,2015年从今天开始走到2035年,20年以后的情况,这是全世界的老龄化,这是指人口超过64岁的,也就是说不再工作的,以这个为年龄界限占人口比重的多少?这是全世界的平均曲线,全世界的平均曲线比较低的原因是非洲和南亚的人口增长很快,而且特别年轻。

  但从亚洲来看这个情况就不太乐观,红色曲线是日本,日本会不断地往上走,日本的老龄化是非常急剧、剧烈的。下面是低龄人口、上面是高龄人口,人口急剧从年轻人口走向高龄人口的比重,典型就是日本。韩国也是如此,老龄化会从15%上升到25%。中国在哪里?

  在这里,中国长期以来有年轻人口,占整个人口的33%左右,一直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从2000年至2030年的区间,以后会不断上升,逐渐老龄化,达到老龄人口占12%-13%左右。老龄化对金融有什么影响?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的储蓄率下降,因为老年人的生产收益下降,消费也会下降。老年人要求今天存款有更多的保值增值产品,来维护未来的需要,所以对整个金融产品和业务的需求有很大的不一样。

  所以在人口老龄化的时候,像日本这样的剧烈的人口老龄化结构变化的时候,整个金融业的储蓄率的变化引起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变化,以及引起对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值增值产品需求的变化,这是对未来的金融业,特别是对亚洲一个巨大的挑战。总体除日本以外,亚洲正在逐渐的进入老龄化,这是对金融业面临的第一个最大的挑战。

  二是亚洲仍然有巨大的关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可以看到投资需求有各种不一样的估计,2010年看有1000亿美元,按照人均贫困人口满足需要3000多亿美元,这是对扶贫的需要。对于整个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我们有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先生在这里,他们估计是千亿美元,你们是8万亿美元10年,是这样的数字。

  亚洲金融系统如何满足亚洲的基础设施的需要?亚洲的扶贫脱贫的需要,满足MVG到SVG过程的发展需要,这是巨大的金融挑战。因为亚洲今年输出4.8万亿美元的资金,但本地的资金需求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三是劳动生产力的水平最近几年在不断地下降。我们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韩国。我们看到韩国这是年份,从2000年开始,韩国从高峰以后劳动生产力水平在不断地下降,这是韩国的例子。

  这是日本的例子,也在下降,包括中国。中国的增长时间比较短,所以增长高峰以后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也在下降。劳动生产率贡献GDP的增长速度,因为GDP可以化解成资本贡献度、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在中国下降非常快,劳动生产率下降和金融有什么关系?有巨大的关系,因为金融不只是贷款给大公司、大企业,金融需要贷给中小企业,金融需要贷给有创新的企业,金融可以发展出创业基金等支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们看全球那么多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经验,在过去50年里要使劳动生产率提高,除了创新经验和企业家精神以外,金融支持必不可少。所以又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现有的银行贷款给大公司、大企业的结构转向创新型、中小型企业,这又是金融结构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后金融业面临着一个全世界的挑战,在亚洲仍然存在,就是包容性增长的挑战。我们都讲包容性增长,就是增长过程要让穷人富起来,要让所有人分享成果。金融和包容性增长有重要的关联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穷人,让边远地区的人,让农民得到金融的支持至为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00人里面有多少人有银行帐户看金融的渗透性。OECD达到94%,东亚是69%左右,南亚只有46%,所以在南亚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没有银行或金融账户,也就不可能获得金融服务和支持,当然就很难想起我们怎么做包容性均衡的增长。这不是靠单纯的政府的资助或外来的援助可以解决的,内生动力、金融在里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今天整个的亚洲面临未来的挑战,整个金融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是第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挑战;面临整个基础设施的挑战,面临扶贫的挑战,面临金融来支持和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挑战,面临金融来支持包容性增长的挑战,这是亚洲今天面临着未来的金融挑战。

  我们觉得有一些政策是很重要的。第一,我们需要把金融的市场进一步深化和进一步改革,加大亚洲区域的金融之间的互相往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包括把金融的资产更多地在区域内流动起来。第二,因为亚洲在继续加杠杆,今天在亚洲金融市场继续建立坚润性,加强宏观审慎的框架和管理,在今天特别重要。

  第三,亚洲是一个很大的区域,各个国家的金融政策差别很大,加强区域之间的金融合作,加强区域之间金融市场的往来、资金的交流、技术的交流,监管的协调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方面。总结一下,亚洲金融结构在危机以来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和世界金融市场的变化是不一致的,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加杠杆的过程中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包括债务上升,包括公司盈利上升带来债务风险上升等一系列影响。

  但亚洲是一个净支出的输出区域,所以潜力很大。展望未来,亚洲整个金融业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因为人口的老龄化,因为基础设施的需求,因为推动劳动生产率增长这个最为根本的需求,以及推动包容性增长所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今天回头看整个亚洲的金融,总体亚洲的经济增长今年6.5%还是很强劲的,相对于全球的经济状况来说。亚洲的金融整体是健康的,担风险不可忽视。

  亚洲金融的未来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在今天,各个金融机构在今天就需要采取果断的措施来迎接未来的挑战,使得亚洲的金融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得亚洲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强劲,来支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