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于3月19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出席并发言,他表示,正规教育无论是哪种都很难避免造成降低创造性能力的效果,正规教育过程本身有一种自然趋势,就是在提高均值的同时减少方差,导致趋同现象。这种帮助更多的体现在提高平均水平上,可能使得真正的无法预测的创造性减少。
以下为演讲实录
钱颖一: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关于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四点想法:
第一,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特征是创造力。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创新或是人文思想突破,都是创造力的体现。在我看来创造力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种创造性,就是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我称之为创造力的三要素。创造性精神是一种心态或者称心智模式,今天讨论中这个词出现三次了,耶鲁的校长和沃顿的院长也提到这个词。创造性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总想与众不同的渴望,创造性思维不是通常的思考,是一种超越现有框架的思考,就是跳出框子的思考。创造性能力是指能把创新事干成的能力,包括把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创造性行动时必须应对的方法,比如面对失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能力。
第二,培养具有创造力三要素的人才非先要改革教育模式不可。比如,当我们的教育要激励创造性精神时,我们就不应该打击标新立异,而是要鼓励勇敢。当我们教育鼓励创造性思维时,我们就不应该反对胡思乱想,而是要鼓励想象力、鼓励批判性思考。当我们教育要关注创造性能力时,就不应仅仅灌输知识,不管这些知识有多么前沿、多么基础、多么全面,而是要注重能力培养。虽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有利于创造力教育的最佳模式,但是它的必要条件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自由、宽松、容忍的教育环境。只有自由、宽松、容忍创造性精神才得以存活,创造性思维才得以生根,创造性能力才得以发展。任何一种急功近利,指望灵丹妙药的快餐方式是不利于创造性教育的。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是否就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呢?不一定。
第三,正规教育无论是哪种都很难避免造成降低创造性能力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忽视与培养过程共存的副作用,这是因为任何培养学生的过程,尤其是我们的传统的习惯的、熟悉的教学方法、评估方法、选才方法,只要对提高平均水平有效,就会让极端的人或人的极端想法变得更加正常,从而导致趋同现象。也就是说,正规教育过程本身有一种自然趋势,就是在提高均值的同时减少方差。这就形成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上的悖论,尽管教育能够有助于提高创造性,但是这种帮助更多的体现在提高平均水平上,这种应用一旦有效,就有可能使得真正的无法预测的创造性减少。
我并不是说创造性天生的,不需要培养,而是说经过教育过程后,有创造性的人才,有可能变得也没有创造性了。我们观察到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没有读完大学本科,马斯克没有读过硕士、博士,他们受过的正规教育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完整的。也许,恰恰是这种不完整的正规教育,才使得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幸存。这就提醒我们,人才培养过程都是有缺陷的,不管方法多么先进。如何应对呢?
第四,在我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候,我们要跳出这个固定的思维框子,去关注与培养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发现和保护那些不寻常的人,或者看上去是极端的人,或者是有极端想法的人。比起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是创造环境让杰出人才冒出来,当他们冒出来的时候,我们能够去发现、去欣赏、去保护,我们从事教育、从事培养人才的要谦卑一些,要去发现那些不符合已知标准的人,要给我们看不惯的人成长的空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