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1日14:55 新浪财经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

  新浪财经讯 2015(第八届)金麒麟论坛--“变革中国-蓝图与路径”于2015年12月1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参加“激荡大金融:变革下创新与风险边界”主题讨论时表示,跨界有效的促进了金融领域的竞争,提升了整体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张承惠同时表示,微观层面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创新边界就是可以可持续发展。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边界一个是刚才讲到的创新不能过度脱离实体经济,不能创新到最后金融变成了一个自循环系统,或背离了实体经济。

  以下为嘉宾对话实录:

  主持人张琳:其实二位的观点不谋而合,因为市场会越来越大,蛋糕会越来越大,只要我们对自己勇于挑战,机会就会更多。张老师您看呢?

  张承惠:我也同意,最大的挑战在于金融机构自己,我们现在正处的时代,应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包括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产业在升级,包括我们金融领域,金融结构也在调整,也在变革。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金融机构能不能够有效的应对这种变革带来的挑战?抓住变革带来的机遇,及时调整内部的管理包括整个管理流程,包括产品创新的能力,还有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提升自己的风险防控能力等等,对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是对金融机构最大的挑战。

  张琳:问一下张老师您怎么看待金融跨界?金融跨界模式是不是能让传统的金融业态能够抵抗住他的竞争对手,更好的发展?

  张承惠:金融跨界我觉得是这个时代新的典型的特征,探究跨界我觉得要看金融跨界背后是什么,就是带来金融跨界的动力是什么。所谓金融跨界我觉得就是金融机构把自己原来的生产流程打开,把各项资源进行重组,提升自己的价值链,通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给自己带来新的价值创造,这是跨界最本质的动力。所以跨界所产生的效果应该是1+1>2,或者是2×2>4的效果,而不是1+1=2。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机构,存在的动因是一样的,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跨界更好的应对新的竞争环境,新的金融服务,有的金融机构没有牌照不能叫金融机构,但是事实上是金融服务,可以侵入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域,可以分食大蛋糕中的一块。

  总体来说通过跨界,还是有效的促进了金融领域的竞争,提升了整体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张琳:您现实中看到1+1>2的场景比较多,还是存在着1+1<2的情况?

  张承惠:两者都有,整个战略设计的不是那么合理,或者执行力不够,都可能带来1+1<2的结果,但是现实中也有很多1+1>2的实例,这也是为什么跨界越来越盛行的原因。

  张琳:怎么能确保做到1+1>2呢?

  张承惠:首先你要了解你要跨的这个领域,要熟悉它,要明白我为什么要跨这个领域。因为有很多界可跨,像浙商刘行长他们跨这个领域,一定是看到了 自己的优势,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战略等等不同,有不一样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理性,不要盲从,不要随着浪潮,看着人家做什么我们也无原则的,没有依据的,没有科学分析比较的,没有认真踏实的论证的随便的跨界,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说谁跨界跨的对,谁跨界跨的不对,是用实践和结果来说 话。反过来看当初的选择,一定是有一些失误的地方,才造成了跨界的失败。成功的,也是当初选择的时候,战略目标选的对,执行过程中非常有执行力的,一定是这样。有一句成语说幸福的家庭不尽相同,失败的家庭却大多数是一样的。

  张琳:张老师您觉得在整个大环境下,您觉得各家金融业主体在自身的经营上最大的抓手是什么?答案是不是同样在创新?

  张承惠:首先讲讲创新,金融创新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是金融产品的创新;然后是金融服务的创新,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产品,可能是某种服务的方式;还有金融机构管理的创新,管理领域的创新又包括几个方面,包括金融产品生产流程的创新,包括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等等。这些创新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金融机构服务效率的提升,能够更好的全方位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客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金融服务。第二个目的就是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来说,金融风险的防控都是日趋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关键。

  你的问题是创新的抓手,或者说刚才也问了另外两位金融家最看好的创新领域,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最看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互联网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以外,我觉得和我们当今,和未来所处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是有密切关系的。那么我们在工业化早期阶段,金融体系主要是服务于重化工业的,主要是服务于制造业。那么对于这样的服务对象的话,重化工业大家都知道,它是有规模效应的,有规模效应的客户来说,我们的金融机构也相应的需要有规模效应。所以为什么我们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很多的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要做大、做强,我们最早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后来又提做强做优,再提做大,这个顺序的变化也反映了我们经济结构的演变。

  现在到了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我们要追求的恐怕不仅仅是规模效益,规模效益还会一定程度存在,未来更多的是追求的范围经济效益。服务的客户范围越大,数量越多,对你带来的边际效益影响也越大。范围经济效益其实又可以用长尾理论来说明,就是长尾的市场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在经济转换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发展创新,创新是为什么?为了我们经济寻找新动力。原来传统增长的模式不行了,在寻找新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创业,也就是说大企业自动化程 度越来越高,解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收缩,我们更多的需要依靠中小企业,依靠服务业来解决就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形成的金融体系,就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适应性,对于我们现在的跨界也好,创新也好,大的经济背景都在这儿。

  所以为什么比较看好互联网和大数据呢?因为互联网和大数据恰恰能够满足这种长尾市场,满足更多的为服务业和小微企业,为创新创业服务的需求。互联网的特性它的理念,平等、开放、联通、包容,以及大数据可以有效准确的来管理风险,这样的特性对金融机构来说是可以有效的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创新的,或者 说现在说精准扶贫,未来创新可能也要有一种精准创新的理念引进来。当然创新可以探索,因为创新本身失败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有大数据的支持,有互联网的支持,我们可以把创新的失败率适度降低一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创新的失败可能比制造业失败的成本更大一些,所以我比较看好这两方面。

  张琳:刚才对于金融创新界限的划定,刘行长给出的是看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田总是给出的是不是符合资金配置效率,还有合法合规,张总您还有补充吗?

  张承惠:我觉得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创新边界就是可以可持续发展。你创新,把这个事整大发了,金融机构自己倒闭了,这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没有意义,风险大到机构不可承受。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边界一个是刚才讲到的创新不能过度脱离实体经济,不能创新到最后金融变成了一 个自循环系统,或背离了实体经济,自己跟自己玩,那肯定就不对了。

  再一个创新的边界就是不能发生系统性的风险,这已经有很多前车之鉴,像美国房地产创新,房地产金融创新,创到最后造成了金融危机。所以我想这是最基本的边界。

  张琳:虽然风险暴露或者释放,但是不能因为风险的暴露和释放来否定金融创新的成果。另外一方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监管和市场的关系。再请张老师说一说,在整个经济下行过程中,风险特别容易暴露和扩大,这个过程中您对于金融业最担心的风险有哪些?这些风险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张承惠:我最担心是金融市场在推进的过程中,打破国家信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打破隐性担保的过程中出现更大的风险。现在金融机构也好,金融 市场也好,国家的隐性担保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我们金融机构不仅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小也不能倒。金融产品不能违约,如果出现违约了,或者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或者金融机构自己掏钱买单,或者找一个第三方机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真正的违约是没有的。所以在打破隐性担保的过程中,它一定会带来风险暴露,而且我们现在在金融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泡沫,而金融市场的泡沫在全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宽松的获益政策在很多国家都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且流入了金融领域。

  这种情况下金融领域泡沫破灭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怎么来应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说让市场机制充分的发挥作用,可能会对经济,会对金融体系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如果说我们害怕承担这么大的风险,那么有另外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再度的行政管制,使市场化的改革倒退,使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进一步的盛行。

  张琳:接下来听听张老师的观点,您作为学者对这个话题肯定也有很多思考。

  张承惠:这是个敏感的话题,我同意二位的观点,监管架构的改革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监管理念,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究竟怎样。第二个层面是在监管理念之下,监管的方式,监管的工具需要改革。第三个层面才是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如果说第一、第二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监管机构再怎么调整我觉得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是第一点对你的回应。

  第二点监管架构的改革,现在也是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不管怎么改,他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权利必须受到制衡。像我们从国际的经验来看,像英格兰银行它的监管权利比较集中,但是它有一个很强的制衡方就是英国财政部。英国财政部长是仅次于英国首相人物的,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美联储,美国的监管架构是受到国会的强力制约的。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机构,反正现在分业监管的格局是必须要打破的,但是未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架构,只要是权利能力得到制衡,各方利益能得到平衡,各方利益不仅是监管部门,还有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金融消费者。如果能够得到平衡的话,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监管架构。

  张琳:市场化改革也是“十三五”规划中给金融业提出的明确方向,最后请张老师。

  张承惠:期待“十三五”期间中国竞争力和服务效益能进一步提升。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