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 吴海燕 

  自2008年金融危机迄今,全球投行业格局已然发生重大改变。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曾经在金融危机中亏损巨大的“百年老店”瑞银集团(UBSGroup AG)如今成为亚洲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背后的关键在于,其抢食中国市场这块 “大蛋糕”的惊人速度及坚定决心。

  瑞银从不掩饰其试图进入正蓬勃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的“野心”。如今,瑞银已拥有承销、股票交易和债券交易的中国合资执照,它是除高盛外唯一的一家被许可进行这三线操作的外资投行。单就资产管理业务而言,中国已成为继瑞士和美国之后,瑞银在全球第三大单一市场。

  中国整体财富的创造及积累速度迅猛,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和企业改革仍持续进行,这为瑞银谋求扩大在中国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长,提供了最佳时机。

  然而,开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极不稳定,中国经济也正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正全程指挥这场“狙击战”的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则表示,不惧困难,面对调整,瑞银已经做好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 

  深耕中国内地市场  押宝高端客户

  “瑞银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的员工人数增加一倍!”安思杰在瑞银集团2016年大中华研讨会上郑重宣布了这则消息。

  在各大欧美投行纷纷裁员瘦身之际,瑞银却在中国逆势扩张。

  安思杰公开发布此“英雄帖”,一来表明了其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信心,二来也凸显其扩充中国团队、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瑞银大肆招兵买马的背后,是现有中国业务的井喷式增长与专业团队增长缓慢的长期不平衡矛盾。

  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主管及香港首席执行官卢彩云近期在香港公开表示,目前瑞银中国大约有600名员工,五年后将增至1200名,其中一半以上将是财富管理业务部门。她坦言,该行目前在内地财富管理的团队规模仅为100人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目标是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财富管理机构。

  据卢彩云介绍,瑞银旗下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近年一直维持高双位数增长率;她预期今年仍会维持高双位数增长,未来五年拟增聘最少300人,力拓中国的高端客户和企业客户市场。

  瑞银在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增长首先得益于中国财富的迅猛累积。根据瑞银及普华永道(PwC)此前的调查报告显示,亚洲的亿万富豪较全球其他地区的年轻,其中,中国亿万富豪的增长速度最为惊人,去年第一季平均每一周便产生一名亿万富豪。在2015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的资产总额据统计已经达到了112万亿的总量,而高净值的人群也首次超过了100万,跃居世界第二位。

  “瑞银证券整体中国业务增长的最重要依托点就是中国整体财富的积累以及金融业和企业的改革。”瑞银中国证券业务的主管房东明在2016年大中华研讨会上甚至还立下了“军令状”:未来五年,瑞银证券整体业务收入将再次实现收入翻番。

  公开信息显示,瑞银在2007年重组了北京证券,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瑞银证券。虽然瑞士银行只持有该合资公司20%的股权,但拥有实际管理控制权,这在中国证券行业的海外合资企业中非常少见。

  到了2015年,由于在QFII和RQ FII等其他领域的优势,瑞银证券整体的业务收入年比增长接近30 %,利润年比增长达到90%,人员增长10%。总体2015年的收入比五年前2010年翻了一番。 

  投行界人士分析称,“押宝高端客户”是瑞银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最主要“打法”。

  据瑞银中国行长陈庆此前向路透社表示,目前该行主要客户为内地企业家,开户的门槛约100万美元,“这些高净值客户目前投资组合集中在银行固定收益产品以及房地产,而且大部分投资在内地。”

  数据会“说话”。瑞银亚太区投行业务负责人Matthew Hanning曾公开表示,2015年,中国企业为瑞银亚太区带来了50%的费用收入。因此来自中国企业的费用收入增长以及部分竞争对手近期收缩业务,促使公司扩招。

  截至今年11月份,瑞银在中国业务上已经赚取1.56亿美元的顾问费用,高于去年1.32亿美元的顾问收入。比较其他国际投行,瑞银在今年在中国业务方面的收入拔得头筹,相较于国际竞争对手高盛集团(GoldmanSachs)多赚近50%。

  即将于3月18日正式开幕的“瑞银中国上海分行”是瑞银深耕中国内地市场的另一重要阵地。新分行占地约844平方米,是瑞银于全亚洲仅有的两间分行之一。另一间位于北京。

  缺乏海外投资渠道的中国富豪是外资投行的 “猎食”对象。这家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管理业务的业内领先者还迅速嗅到了“海外投资业务”的商机。

  瑞银中国区总裁兼亚太区执行委员会成员钱于军在2016年瑞银媒体讨论会上曾向新浪财经透露,由于人民币兑美元近年持续贬值,加上中国A股动荡,促使内地富豪将眼光扩阔至全球市场,以分散投资风险。

  据统计,截至2015年,内地约有120万名“高资产净值”人士,当中约8万人属于“超高资产净值”的亿万富豪。陈庆透露,当中约三分之二(约80万名)的高资产净值人士,以及三分之一(约2.6万名)的超高资产净值人士,现时仍没有渠道投资境外。这些留在内地的资金也为瑞银带来了新的商机。

  轮岗京港高管团队  欲介入阳光私募

  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除了迅速招兵买马,管理现有高管团队亦成为瑞银的一大挑战。

  据知情人士向新浪财经透露,瑞银目前已开启一拨内地及香港投行“高管团队轮岗”(Talents Rotation)的系列人士变动,北京及香港的投行业务高管将进行轮岗对调,目的在于“团队融合、整合中国境内境外业务”,投行高管要成为精通境内外业务的“双面料”。

  就开启“京港高管轮岗”而言,瑞银走在了其在中国的西方竞争者如花旗、德意志银行前面。据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Matthew Hanning曾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写到:“中国今后将成为亚太区最大的商业机会,我们的客户也表示,适当整合中国市场境内外的商业资源在今后将尤为重要。”

  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正在逐步展开,瑞银在其中国合资公司获得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资格后,又将目光瞄准尚未对外资开放的阳光私募。2016年,瑞银有望成为在华第一家介入阳光私募业务的外资投行。

  据瑞银资产管理中国区主席凌新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已与美国和英国签定双边投资协定,向外资放开阳光私募业务,目前中国监管层正在制定相关监管办法。该业务瑞银已筹划数年,待相关规则公布后,就会第一时间申请。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分为走出去和走进来,无疑明年走进来更值得期待。阳光私募已对境内资本开放,接下来就应是对外资开放了。” 凌新源表示,如果阳光私募业务获批,瑞银北京子公司的市场和客户服务团队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只允许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管理业务。

  双重“雾霾”之下 人才压力巨大

  尽管瑞银诸多高管层在公开场合频繁表达了瑞银在中国区业务将持续增长的“乐观”看法,但在中国经济仍处在继续探底、中国空气污染治理进展缓慢的双重“雾霾”之下,瑞银仍面临“专业人才缺乏”“资本业务增加受限”等难题。

  一些评论人员瑞银发出“计划在未来五年为其投行部、财富管理部和资产管理部新招600人”这则通告的时机产生了质疑,因为当下,中国大陆市场正出现波动、经济下滑、而且其他在亚洲的西方银行都在裁员。

  “如何招够人手”将是瑞银实现此份雄心的一个潜在障碍,要在大陆地区招够能直接上手的投资银行家和私人银行家将不是一件易事。

  据悉,瑞银未来将把注意力放在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级别稍低的银行家,但中国的高税收会让公司难以让这些员工接受调任。

  中国空气污染也可能成为境外优秀银行家拒绝瑞银中国区工作机会的理由。据媒体统计,各家外企和海外驻华机构开始发放或提高了所谓“艰苦条件津贴”的比例,以此挽留和引进愿意在中国工作的人才。这笔津贴的比例多在基本工资的10-15%,达15万-2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他隐性福利,比如报销子女学费,报销空气净化器费用,提供专车和司机等。这笔人力成本是否被考虑在内了呢?

  瑞银暂时不愿对其招聘计划做出评论。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Ermotti)即将参加于19日拉开帷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他会带来怎样的中国故事,值得各方期待。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