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最佳商业模式高峰论坛暨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颁奖典礼”于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5中国最佳商业模式高峰论坛暨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颁奖典礼”于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最佳商业模式高峰论坛暨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颁奖典礼”于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伯凡:21世纪最佳商业模式的评选今年是第九年了,2007年我们启动这个活动的时候,谈商业模式的人非常的少,媒体针对商业模式有一个专门的评选,这样活动就更少了,九年走过来,我们发现当初对这个方向认定没有错,中国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和发展路径。

  最近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实际是要将中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所用的需求驱动理论,转化为供给驱动的理论,这是重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在哪里呢?是从短缺经济时代的那种根本不缺乏需求,巨大的短缺导致经济快速增长。而今天这种短缺经济已经早就成为过去时了,而我们还沿用那种通过刺激需求,刺激投资来拉动增长的模式遇到了挑战。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表面上是需求不足,但需求不足的背后,实际上是供给不足,供给不足的背后,实际上是价值创造不足。每年中国海外出境游购物的总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1亿人次,每人是5000美元的消费额。如果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就是3万多亿的消费额,而我们在海外购买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国内买不到的商品品类,而是我们随处可见,国内已经显示出巨大过剩的那样一些商品。从厨房用品到厕所用品,俯拾皆是,在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这样一些产品,为什么大家一出国就去疯狂的购买呢?原因很简单,不是说我们没有需求,而是我们现在已经在短缺经济时代,那种将就着生产,将就着消费的状况早已经结束,已经悄悄升级的中国消费者对我们一直在原地不踏步的这些产品无感。

  有效供给、优质供给不足,这是我们当前中国经济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从政府到民间逐渐的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应该增加有效供给,而不是简单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和拉动本来已经无感的需求。在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价值创造,也就是创新。所以今年我们把话题定为创新推动汇聚商业变革力,这是我们长期观察以后得出的这样一个结论。

  还有今年最热的词“互联网+”,也是跟供给侧改革有一种潜在契合的。互联网+,当这个概念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尤其从事传统产业的人以为鼓励我们上网,鼓励我们用互联网的方式强化我们的业务嘛,来改造我们的业务嘛。如果线下的销售遇到了挑战,我们就找一个线上销售的渠道不就可以了嘛,问题绝对不是那么简单。互联网+不是在+一个产业,不是把旧有的产业用一种所谓的如虎添翼的方式去刺激它的增长,它真实的含义是人类的需求其实是改变很少的,需求是从来就有的,而技术是随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会逐渐展现出来,当一种新的技术出现,与旧的古老需求结合的时候产生新的产业,所以产业是暂时的,不管有多么兴盛,都是特定时代技术条件对一种需求的实现和表达。而当一种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人类需求作为一种不变的元素,会对新的技术形成新的化合物,这个新的化合物就是一种新的产业。

  我们说互联网+,以个人出行为例,不是出租车+互联网来应用互联网为例,是出行,是互联网+上出行这样的需求,互联网+上出行不再是出租车了,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是我们今天看到的Uber和滴滴、快的这样的形式。互联网+实际是+需求,而这个需求是有没有有效的技术去实现,在过去一直是一个问题,而在今天互联网通过信息充分的沟通,使得供需之间的信息能够达到最大的适配,能够将大量的、潜在的不是产能的产能变成产能,这是我们今天互联网+这个背景下创新的基本前提。

  我们今天说供给侧的改革不是在刺激需求,本质还是需求,是有满足人们早已经有的,或者由于新的技术条件的刺激,由于新技术条件的显现,使得我们能够将这种需求表达出来,这是商业变革的一个根本的力量。而我们过去用传统的思维,用互联网+产业,或者产业+互联网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像沃尔玛,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这么大的一个财富500强第一位的企业,从1997年开始他们就启动互联网计划,他们试图从网站上来销售他们的产品,为他们已有的销售渠道再增加一个渠道,可是他努力了接近20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成绩的,只能收购网上的零售公司,原因在于把互联网的角色定位是一种新的技术帮助原有产业的,而它从来没有想过,互联网真正帮助的是人们的需求,而不是一个产业,产业是永远暂时性的东西。

  我们在创业的时候一定不要认定眼下的现实是不变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方向不变,方法要不断的改变,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技术,而方向其实就是客户的需求,这个需求一直在那,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发现这种需求,去识别这种需求,在众多看似真实的需求里找到那种唯一的,真正达到痛点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而企业我们今天在创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善于发现秘密的需求,或者作为需求的秘密。在彼得蒂尔有一个说法叫常识和幻想之间有一个秘密。常识和幻想之间有很长的一条线,这里只有一个点是秘密,我们如果基于常识的创业,一定会失败,因为你想到的大家都想到了,而我们今天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的时候,创业的时候,只有很少人想过,我们现在创业的动机,或者说我们所发现客户的需求到底是常识还是秘密还是幻想,基于幻想的创业,脱离了技术的可能性,脱离了客户需求和客户使用习惯进行创业,当然是非常危险的,近似于海市蜃楼,会把我们带入到一种绝境当中。现在很多的创业,在我看来是有一点海市蜃楼的味道。

  还有一种情况,创业的风险不是海市蜃楼,他的目标并不是虚幻的,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但是由于我们的视觉误差,由于我们常常存在着思维上的一些错觉,往往会低估所在的位置,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与我们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我们会不顾一切的去追逐那个本来存在,但是实际上它的距离比我们估计要远得多的那样一个目标,这个时候我们这种创业也会是失败的。

  所以在幻想和常识之间,基于常识的,我们今天说移动互联网代表着未来,那么如果你认为移动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就要重塑移动互联网的话,你可能就是一个常识,这个常识根本不能把你和其他的创业者区分开来,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需求升级、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一定要意识到辨识秘密的能力到底存在不存在,那个秘密是微乎其微的。

  我们今天在创业的时候应该具有一种像古人说的,那样感受到阴气到了尽头,阳气开始上升了,我们实际的感觉又是非常非常的寒冷,在提示着跟我们的判断是相反的,这才是秘密。所有的人都说常识,春天越来越近了,我们离冬天越来越远的时候确确实实感觉到冬天已经开始结束了。我们说变革、创新,最终要归结到领导者的洞察力,这个洞察力既是需求的洞察力,也是产业的洞察力。只有我们能够在所有的人都感到诧异,都觉得不合情理的时候,我们又实实在在感受到一种变化,这个变化只对少数人敞开,只对少数人显现的一个秘密。

  2007年我们开始商业模式评选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参评,我当时清楚的记得有一家叫神州租车,我说你们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后来同时参与的还有一嗨,在当时非常非常陌生的名字,但是我们听了他的介绍以后我们立即觉得,可能即使这个企业将来不一定做得很大,能做成巨无霸,但是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别人还没感受到的那样一种气息,事实证明谁能够感受到别人没感受到的气息,在比较小的能源消耗,但是步伐又非常坚定的朝着那个目标去走的时候,你就会迎来你的春天。

  今天参与评选的一些企业,好多企业我第一次听说。有的企业对他们的商业模式,他们会详细介绍自己到底做什么,只有不是随大流,同时又追随一种别人没有意识到的一种潮流的企业,最终才可能迎来自己的春天。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想清楚,第一我卖的到底是什么,而其实不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我在卖,而不是别人在卖,如果没有适当的壁垒,没有别人无法模仿的能力,别人无法进入的轻易取得的价值,可能最终这个价值不归你做,或者是你开辟了这样的一个市场,教育了这个市场,最终会被人简单的去征用,对做企业的人最重要的是你的盈利方式是什么。我们如果清晰的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但是企业每天问自己一遍到底为什么,为什么是我卖,而不是别人卖,我创造了价值,但是我的收费在哪。不是一天能回答完的问题,是成功的时候要回答的问题,这是做企业的一份答题,伴随整个企业经营的始终。

  这道题我们做了九年了,在座的各位今天来参选的企业,有的还是刚刚的起步,我们希望今天的这个论坛评选只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21世纪商业评论》和大家一起做三道题。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