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13:37 新浪财经 微博
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海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出席并发表演讲。(新浪财经李佳佩摄)   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海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出席并发表演讲。(新浪财经李佳佩摄)

  由中国经济周刊、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海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平台内的企业,所谓的互联网+,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建立信用,银行也不予贷款,第一桶金是初创企业的最大的瓶颈。

  以下为演讲实录:

  葛培健:谢谢,我这次来主要是和张主任、杨主任来汇报,同时也是和老大哥中关村来学习。一个我想和大家汇报的就是张江科技创新新的变量或者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的机遇期。大家知道,去年2014年5月23号和5月24号,总书记到上海来考察指导工作,对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来,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是总书记对上海,尤其是未来“十三五”规划,把科创中心作为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的要求。

  总书记同时提了五个要求,上海要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通过自由贸易区的改革试验来体现,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是通过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来体现,而这个双自联动,自由贸易区、自由创新示范区正好在张江这个区域进行叠加,所以双自联动,实际上为张江科创中心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样一个科创中心对张江来说现在有两个重大标志。一个,媒体上都报道了,可能国家还未正式发布,就是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在张江,地处张江核心区的上海科技大学为圆心,引入国家的重大的研发设施和装置入驻,现在已经有了光源中心、超算中心、国家半导体中心、大飞机设计中心,还有量子通讯中心等等,接下来,随着国家的战略的一步一步的推进,这是一个国家队,表明国家队参与全球的原始创新竞争主战场放在张江,这是对张江科创中心建设起到一个顶梁柱的作用。

  还有,张江按照打造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张江高科技园区到2030年、2026年两个步骤要打造张江科技城,尽管一个是园区,一个是城,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形象的语言,张江高科技园区里面的道路,我们俗称市政道路,如果张江高科技城里面的道路,实际上我们叫马路,马路和道路,我用形象的比喻是完全不一样的,马路是具有城市化功能的,当然,按照规范的表达,科技城一定是产城融合,适应创业,也适应居住,配套生态环保等等包括产业链的完成等等。

  我想这样的双自联动,这种区域,最近李克强总理再次调研访问自贸区,市政府对外披露,有一个64号文,64号文是什么文,关于加快国家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的意见。

  这个非常重要,我刚刚一来就和张主任汇报,我感觉到,科创中心的瓶颈不在科创中心的本身,实际上通过制度创新进行积极的破解,而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就是说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瓶颈问题,靠国家自贸区的自主创新来破解。所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和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开放创新可以深度融合,所以,双自联动给张江科创带来前所未有的或者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联有了,横批我们怎么办?这是我想跟大家汇报的第一个方面迎来的变量或者变化机遇期。

  第二,今天正好张主任、杨主任,包括天津研究院很多院长、专家都在,我想从现在影响科创中心或者说科技企业的痛点有哪些?从痛点和我们的经验,或者我们一些实践的做法,也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个人以为,创新是源于技术,成于资本,长于文化。源于技术,现在从我们而言,我感觉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

  刚刚杨主任讲了很多硅谷,我今年去了硅谷,也去了以色列,也去了日本科技城,确实他们的氛围,我感觉到,刚刚杨主任已经讲了,我讲讲以色列,以色列的科创很有意思,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叫“军转民”,因为他们是全民皆兵,国家人口也这么小,跟我谈判,我从上午到晚上,全部都穿着西装革履,了解他们的背景曾经是军队飞机的驾驶员、军队研究所的参谋,反正全部都是军队的,他们的科研技术全部是军转民来概括。日本的筑波的科技城确实是我们张江要学习的,这是自主创新这方面,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成于资本,多层次资本对接。上次中国证监会[微博]主席到我们张江高科来,带了八位司局长来,我跟他汇报,他也是来调研科创中心建设资本市场怎么支持。我说,肖主席,从我的理解,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呢?最缺的是最近一公里,或者第一桶金。因为什么原因呢?初创企业没有承接更多的业务合同,银行没法贷款。

  第二个,平台内的企业,所谓的互联网+,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建立信用,银行也不予贷款,我认为第一桶金或者最近一公里是影响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或者初创企业的最大的瓶颈。在这方面,我和张主任、杨主任也报告一下,整个张江园区的核心区36平方公里,所有的银行现在60%的银行全部已经更名,比如说中国银行更名张江科技支行,浦发银行原来是张江银行,也更名为浦发银行张江科技支行,银行内部的一套考核机制无法承担对科技企业的扶持。

  所以,也就是说,戴了科技支行的帽子,对它的坏帐率和存贷比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从银行的角度,这里我也起到很多作用,我们张江高科专门和银行搞了一个投贷联动,和它签约,和行长签约,我投到哪里,你贷到哪里。

  同时我和太平洋保险[微博]公司还搞了一个投保联动,也就是初创企业,一旦失败以后,还能够维持半年左右的生机,而这个保费由我们张江高科全额投入,每家企业一千块,但是一旦初创企业失败以后可以理赔多少呢?三万块人民币。这也是国内比较早、比较少的,我们在做。

  第三个是成长于文化。我认为关键是制度文化。我随便说说,刚刚杨主任说了,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说实话,我和中关村,按照现在中八条要求,一年出去,因公准两次,因私也准两次,怎么打造全球经济,连出去都出不去,这有什么道理呢?

  因为打造全球影响力,全球情况都不知道,这种瓶颈现在还是很多的,我认为都没有配套。包括人才,实际上科创中心最关键的人才的流动。最近,张江建立了一个国际的人才基地。下面有很多党校或者政府官员,我们政府官员有一个传统的招商引资思维,叫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税收落地。

  但是按照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实际上是在全球只要在哪里能够凝聚创新,实际上大家都去。完全不可能。所以我们提出来叫全球并购、产业整合,或者张江来整合,全球孵化。离岸创新,我们现在提出来离岸创新,全球孵化,产业整合,张江来并购。

  张江不是指张江高科,是张江园区企业参与全球的资本链、价值链、产业链的重构,是这样的概念,而不一定要税收落地。问题在哪里?现在我说的很多制度文化都没有破解,没法出去,怎么出去。

  实际上我们是因私济公,用私的渠道去济公,根本没有打通。我认为现在痛点,我想今天张主任也在,杨主任也在,我认为对初创企业,或者对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我认为我们在制度上停留。

  第二,我们在初创企业,创新企业的科技金融的绿色通道,我们要提供。我们上海市政府花了64号文件,专门明确在双自联动的企业,就在张江,可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同时,作为科创板和战略新兴板优先上市的项目库,这一条比较好。这也是上海在探索,对张江高科而言,我们现在提出来四大转变,从原来的房地产商转换为科技投行,我们从以前的房东,不仅要当好房东,也要担当好股东。

  所以,我们提出来,要成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合伙人,我们正在转型,现在我们也转型取得了初步效果,一个效果,我们已经累计投资园区企业52个项目,都是创投,同时,其中42亿人民币,我们已经上市了20家,正在中国证监会预披露的三家,拟报IPO的有12家,我自己亲自操盘的新三板有一家,这样形成投资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我想先做一个简要的汇报。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