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13:49 新浪财经 微博
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年会于2015年12月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评级总监吕寒出席并发表演讲。   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年会于2015年12月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评级总监吕寒出席并发表演讲。

  新浪财经讯 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年会于2015年12月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评级总监吕寒出席并发表演讲。她表示,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资产质量,第二个挑战是银行的资产端,第三个挑战是银行的负债端。目前来看,因为银行业毕竟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所以,未来在转型方面的同质化也可能会比较严重。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吕寒: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宏观经济调整的背景下,中诚信国际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点思考。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介绍不会面面俱到,我们会集中谈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然后是银行业的一些转型调整。

  挑战方面首先是资产质量,穆迪的武先生已经介绍了,我大概的讲一下,目前的情况来看,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依旧比较大,产能过剩行业在面临艰难的去产能过剩,这些产能过剩行业,还有它上下游的企业已经是现在信用风险爆发的重灾区。

  从今年公开市场的债券违约的情况可见一般,刚刚的单元也探讨过中诚信国际队主要的产能过剩行业,包括煤炭、钢铁、有色、工程机械等展望都是负面,反映到商业银行领域,银行业的逾期、关注不良等资产方面的关键指标都出现了显著恶化,拨备压力和不良处置的压力都在增大。

  宏观经济方面和银行贷款本身相关的指标,房地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015年以来有一个明显的下滑,整体前三季度GDP的增速也是2009年以来的同期最低。

  从资产质量的方面来看,实际上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这几年以来一直是呈现一个攀升的趋势。如果不考虑基数比较低的外资银行,实际上在不良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增长的角度来讲,情况比较差的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业也许不太好,城商行和农商行作为区域性银行,运营状态和资产质量和当地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整体他们选择空间比较小,即便是当地经济变差的时候也是区别于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度银行的特点。

  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城商行和农行商由于所处区域的不同本身也会有很多的分化,因为立足于当地在信息的对称性方面,城商行和农商行是比较强的,在实际访谈的体会看,近年来信用风险有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首先是发达地区逐步向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蔓延,一开始只是某个产业链的环节,现在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蔓延。

  我们相信未来一段时间这个趋势还会延续,国内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恶化并没有见底,还有一点要着重说的是实际上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恶化的真实压力要比表面披露的数据要严峻得多,我没有展开说逾期类的问题,逾期对不良贷款的倍数各类银行都还处再一个放大的过程,也就是刚刚提到过的后续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不良的上升使得银行业的拨备压力在增大,整个行业拨备充足率都在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截止到2015年9月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拨备覆盖率不到190%。出于信息披露,还有监管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

  由于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整个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压降压力比较大,2014年以来不良的核销和转让的力度在明显增大。

  第二个挑战看银行的资产端,在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是非常充裕的,银行业的资产端的收益率水平在下行,但是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有效的信贷需求在萎缩,贷款规模的增速在放缓。这也使得银行把更多的增量资产配置到收益相对低的同业,以及证券投资方面。所以,银行业整体的资产的收益率是在下行的。

  贷款,官方数据披露的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速今年也呈一个放缓的趋势。贷款在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也有所下降。虽然占比的下降我们目前来看今年情况还比较轻微,但是从我们访谈的体会,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趋势。

  第三个挑战可以看银行的负债端,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行业泛资管的背景下,市场上高收益的存款替代产品已经迅速增加,这也使得银行揽储的难度在增加,倒逼银行提升他们的存款成本,另外,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也使得银行高成本的负债占比在上升。我说的这个是一个长期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趋势,并没有单独的讲某一个短的时点的情况。

  我们也知道从2015年10月24号起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不再设立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这也标志着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基本完成,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单就这个事件来讲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会非常剧烈,因为本身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据我们了解,在现有的人行监管下的利率定价汇率机制下,实际上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还是会有一定的窗口指导。

  从数据来看,也能验证我们的观点,存款的增速有一个放缓的趋势,从银行间发债银行的样本来看,近年来银行业总体的负债的成本其实是在上升的。在资产收益率下行和资金成本上行的挤压下,商业银行的息差呈现一个收窄的趋势。从银行业主要的盈利指标来看,总资产的收益率方面实际上今年也是在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我们看到降幅比较大的是农商行和城商行,我们认为这与他们偏重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同时他们的资产质量也在快速的恶化是相关的。

  稍微梳理一下,一方面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信用风险在上升,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拨备力度的加大是需要盈利消解的,这个问题2015年显得尤为突出,我们相信2016年也难以得到缓解。与此同时,经济放缓各方面背景下,实际上银行的资产端的收益率是在下行的,但是它的负债成本是在上升的,息差收窄的趋势我们认为短期内是难以逆转的,实际上传统的业务模式下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了弱化,这两个方面正好是一个矛盾。

  当然,国内的商业银行也不是第一天面临这个局面,银行业的转型和调整在两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了,大中型银行走在前面,最新的情况,我们看到一些小的银行也在快步跟上。

  银行业的转型从资产的角度来看,现在信贷需求萎缩,优质的资产比较难求,传统的信贷业务的发展在面临挑战,银行业的业务重心会向资金业务来倾斜,这样的好处是资产会比较多元化,也有利于解决信贷集中度的问题,但同时风险的来源也会多元化,资产的透明度会出现下降。

  在资金业务这块,目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是比较有优势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转型过程中面临人才的瓶颈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过渡时期可能更多的会依赖于投管能力比较强的银行或者非银的同业来措施。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小银行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已经开始在上海、北京设立一些金融市场部的分部,也有整体搬迁的,具体效果怎么样可能还有待观察。

  转型从负债这块来看,银行的吸储难度在增加,银行的负债模式可能会更多的由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来转型。在主动负债下,会倒逼银行提升资产端的盈利能力以及资金业务的管理能力,但是加大杠杆之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无论是短期的动态管理还是长期的匹配性管理都需要更加的精细化,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会有所加大。

  混业是行业内一直在讨论的一个趋势,但是目前来看,可能在政策层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明确。

  总体来讲,银行业目前来看,资产质量出现恶化,而且还没有见底,传统的信贷业务的模式又受到了挑战。转型升级也还再一个探索的过程中,数据简单过一下,可以验证我们刚刚的观点,也就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在资产负债表里的占比是下降的,我们看到证券投资,以及像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这类的主动负债的占比是有所上升的。

  关于转型,我们看到很多关于描绘银行转型升级战略方面的描述,但是目前来看,因为银行业毕竟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所以,目前看转型升级的路径,可供选择的路径是有限的,未来在转型方面的同质化也可能会比较严重。所以,商业银行对于转型的探索效果怎么样我们认为还有待观察。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