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10:37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年会于2015年12月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北京)黄文涛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供给端改革有两方面的内容,既可能拉低短期内增长的速度,也可能抬升中长端经济增长的速度。

  同时他也指出,在经济增速下来的过程中也不能放弃需求端的发力,同时要推进供给端的改革,这个力度需要政府的宏观把控能力。所以,如果政府需要下大力气把供给端改革做好的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史季:从决策者的角度,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安定的问题,如果有一些过剩企业关停并转,那些下岗的职工怎么办?而且包括我们看到那么糟糕的雾霾天气,如果把相关的一些厂都关掉,这些人员的就业怎么办?怎么样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中所遇到的矛盾,你觉得首要的或者主要的一些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黄文涛:事实上改革和增长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我们这次为什么提供给侧的改革?需求端的改革实际上几乎到了尽头或者它的边际效应在地建,三驾马车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未来如果再从需求端再加力的话恐怕效果也不像以前那么好。所以,现在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

  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政府喜欢用需求端进行发力呢?因为政府的利益跟需求方面发力是一致的,而且需求是短平快的一种加力,一种效果的显现,但是供给端的改革我理解可能是需求端这边已经没地方再发力了。所以,我们要从供给端进行改革,寻找中长期增长的一些动力,实际上供给端的改革含义也非常丰富。

  改革可能对增速提振的作用也有,一方面对于改革下拉的作用,对于增长下拉的作用也有,改革可能是两方面,供给端改革可能是两方面,既可能拉低短期内增长的速度,也可能抬升中长端经济增长的速度。所以,要进行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

  我们在经济增速下来的过程中也不能放弃需求端的发力,同时要推进供给端的改革,这个力度需要政府的宏观把控能力。所以,如果政府真的需要下大力气把供给端改革做好的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到底能不能下决心改掉,产能过剩现在有75%的产能利用率,过去我们实际上有90%多的产能利用率,现在有15%-20%过剩的产能,这部分怎么解决。

  大家都知道我们社会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在过剩产能中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实际上我们整个增长质量是在降低的。这个资源不能无限的投入进去。所以,产能过剩是当今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能大刀阔斧的进行产能过剩改革的话,未来两年三年可能增长的潜力还能得到有效释放,如果这么拖下去,实际上我们对中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也不是非常乐观。长痛和短痛需要政府一个抉择,是短期内把经济打下来,改革释放中期增长的潜力,还是把风险往后移,拖增长的速度,这是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选择题。

  史季:同样的问题,请教一下黄博士。从行业来看,哪些行业风险偏大一些,投资者要更加小心防范的风险?

  黄文涛:从您的提问里隐含的意思产业债的风险比较大,我想扩展一下,首先我想把城投问题撇清一下,我们一致认为城投债没任何风险,国家在各个层面的表述里不允许政府的信用发生违约,发生风险的,这是一个底线。城投通过这一两年的置换可能风险会进一步降低,我们谈风险几乎不包含城投债。把城投债撇开就成产业债,我们的央企算不算政府信用的表现?我觉得现在也没有一直的结论,国家要不要保央企,因为我们现在看到不仅是民营企业发生违约的风险,我们央企,我们国企风险也在向这个领域蔓延。

  所以,我们不知道国家对央行[微博]或者国企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但是我想说的它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前我们说国家会力保刚性兑付,但从最近一两年,特别是今年事态的演变来看,好像很多政府也是正在经历一个力不从心的过程,原来想保,今年保下来了,明年数量进一步累积,进一步变化的话会不会就保不住了呢?从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来看想保,从财力可能随着累计的增加可能会有保不住的变化。我个人还是觉得我们信用事件增大的概率是比较大的,而且脚步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近。

  当然,从行业角度来看,我们还是觉得一个是强周期的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压力是最大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