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5日 11:06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于12月5日上午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中国民生经济高峰论坛暨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揭牌仪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出席并演讲。

  白重恩表示,对于“十三五”,我们的预测年平均增长率是6.65,如果我们相信这个预测,我们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收入翻番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白重恩谈到,如果拿中国2008年和日本的1951年、新加坡的1967年、台湾的1975年和韩国的1977年之后的那20年相比,我们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会使得我们对经济增长潜力的预测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平均就不再是8点几,而是6点几。

  以下为演讲实录:

  白重恩:大家上午好,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最近我们做的一个研究。我们是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的潜力作一个分析。

  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特别关心呢?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从短期来说,宏观调控的政策和经济增长潜力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低于你的经济增长潜力的话,一般来说应该采取扩张性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如果说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是快于经济增长的潜力,一般我们应该采取比较保守的宏观调控的政策。

  二是我们要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划,特别是今年的这个规划制定的任务就特别的重,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在这些规划中经济增长的目标又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如果我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能够有更加精确的了解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又是有很多的争议。

  我这儿先讲一个很流行的观点,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这个观点是说,如果我们看各个国家的增长的速度,其中应该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是什么呢?就是经济增长潜在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增长的潜力就不是那么大,如果经济发展的潜力还相对比较落后,增长的空间也就比较大,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一种是看相对的,刚才我已经说了,如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可能会比较快。

  怎么衡量这种相对的水平呢?一种办法就是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和美国的人均GDP相比,过去差不多两个世纪美国都是世界上从某种度量上来说,它是世界上人均GDP领先的国家。我们就来看这样一个办法,一般是用2008年的数据,因为200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有强有力的刺激,所以这段时间不一定符合规律,而2008年之前我们刺激力度没有那么大,所以我们看2008年之前的。

  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1%,根据这种类观点,跟我们比较接近的几个经济体,当他们的人均GDP是美国人均GDP21%是怎么样的,跟我们比较接近的就是我们的邻居,也有中国的台湾,日本是1951年的时候人均GDP是美国的21%,其他的数据就不读了。这些经济体,当他们的人均GDP是美国人均GDP21%的时候,他们的增长速度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20年的增长,日本从1951年到1971年年均增长是9.2%,新加坡那一段时间人均增长是8.6%。这一看是有很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平均速度显然超过8%,所以我们有一些学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说我们未来十几年的时间,增长8%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观点看上去挺有道理的,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的增长应该是有一点共性的,如果我们的邻居们当时能做到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做不到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这种简单得比较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差别,跟我们刚才说的三个邻居和我们的台湾省,其实我们现在的情况和他们当时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我先讲几点差别再讲定量差别,看这样的差别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图)在这张图当中我们描述的是总抚养比的情况。也就是每100个适龄劳动人口,我们把适龄劳动人口定义为15岁到64岁之间的人,每100个适龄劳动人口所要负担的老人和孩子的比例,比如说日本,日本在这里面是黄色的线(图),日本在1951年的时候总抚养比是不到70,比70低一点,如果是70的话,就是每100个适龄劳动人口要负担将近70个孩子和老人。但是在1951年之后的这20年间,大家可以看到黄色的图,是急剧下降,从70%左右下降到40%左右。人口抚养比下降说明什么呢?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在增加,能够参加劳动的人的比例在增加,所以日本在那一段时间,1951年之后的这20年中正是他们人口红利最强的一段时间。

  (图)再看新加坡,蓝色的线,我们看实线的部分,因为要比较和中国2008年人均GDP相对应美国人均GDP水平比较接近的那一段。新加坡是1967年达到那个水平,新加坡的人口抚养比从80%几也是急剧下降。同样的我们看韩国,绿色的线,那20年的人口抚养比急剧下降,这里没有台湾的数据。我们看中国,中国是红色的线,2008年正好是人口抚养比接近底部的点,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到2010年到底了,从2008年之后向未来来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是在上升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这三个邻居在那一段时间他们在享受人口红利最充分的阶段,而我们是人口红利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之后我们是进入老龄化的阶段,这样一个差别,就是对劳动力供给就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他们那一段时间劳动力供给是急剧增加,而我们从现在开始劳动力供给会在减少减少,这是一个差别。

  但是并不是所有适龄劳动人口都会参加劳动,有一些人会参加就业,有一些人不会参加就业。刚才说适龄劳动人口是定义成15岁到64岁。我们今天可能很多同学都在这一段年龄,但是我们不参加劳动,很多年轻人在学校里,还有一些老人退休了,所以我们还要看就业率,在适龄劳动力人口里面有多少人真正参加了就业,这个图中表达了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体的就业率,中国的就业率是红色这一块,非常高,60%左右。

  日本当时的就业率从1951年到1971年之间的就业率是最左面的这一条线(图),它的就业率是在不断地增加。韩国、新加坡、台湾都是在那个时间段是在增加的,他们不仅仅是适龄劳动人口占总的人口在增加,而且适龄劳动人口就业的比例也在增加,而我们现在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就业参与率应该说将近60%。

  刚才说的这四个经济体,几乎即使是现在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他的三个经济体现在的就业参与率都比我们低,所以我们就业参与率未来提高的空间是非常小的,所以要通过增加就业参与率来提高劳动力供给,可能空间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有一定的空间,比如说如果我们的退休年龄向后推一点,就业参与率就会增加,但是这个空间不会很大。

  其他的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的方面,投资。我们的投资率已经很高了,红色的这一块,除了新加坡以外,我们的投资率是高于其他的经济体历史上的投资率,而且我们也作了一些分析,认为现在我们的投资率是过高了,我们做过一个分析发现,如果把我们现在的投资率降低一点,可以既不影响经济增长又可以增加消费,所以投资率不应该继续上升了,如果投资率不继续上升,经济增长的潜力也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

  人力资本,有各种各样的度量。可以看平均的受教育年限,也可以看其他人力资本的指标,这里用的是其中的一个指标。其实用什么指标最后结果都一样。我们看到中国的人力资本增加的速度和其他的几个经济体人力资本增加的速度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在这一点上从增长的角度我们并不占便宜。

  如果简单和日本和相比,那就有更大的差别。日本跟我们1908年可以比的年代是1951年,左面这个图是日本的人均GDP和美国人均GDP的比值,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这中间有一个非常深的“V”字型,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来的,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年是它的人均GDP相对于美国最低的一年。

  战后有一个非常快速的恢复期,从这个大“V”的底点向上升,1951年正是恢复期中间的这一段,是日本经济增长最快的那一段时间。如果说我们有任何可以和之相比的话,我还真是找不到特别好的,你可以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有一点差别,但是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35年的快速增长,绝不像日本当时处于战后的恢复期,如果拿我们现在的情况跟日本当时的情况相比是有很多的问题。

  接下来就有这样的问题,既然我们跟这些邻居都不可比,我们怎么样来预测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因为预测未来一般都要看历史,我们看与我们可比的国家或者经济体的历史,刚才强调的这些经济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是不是有一些共性呢?如果没有共性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经历来预测我们的未来,我们觉得还是有共性的。但是,共性不能简单地看经济增长的速度。

  (图)我想给大家看这样一个图,这样一个图中先看左面的图,有很多点,突出的点是红色和蓝色的,还有很多灰色的点,每个点代表的是什么呢?横轴上是某一个年份这个国家的劳均GDP,每一个参与就业的人所生产的平均GDP,每个国家的劳均GDP是在横轴上,纵轴是劳动生产力的年增长速度,为了把短期的波动给滤掉,我们做了40年的平均,其实我做了5年、10年、20年、30年的平均,差别都不大,但是40年的平均基本上把所有的短期波动都滤掉了。

  我们这样看能看出什么样的规律吗?如果把所有灰色的点都放进去,这个图上并没有这样的结果,就是说你的人均劳动GDP相对美国比较低的时候,你就增长快,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有很多这些经济体增长速度非常的慢,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非常慢,如果所有的数据都看,我们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规律,唯一的规律当你收入趋近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趋近于美国,增长的波动也就少了。

  但是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增长的波动非常大,也不能说是波动,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就非常大。但是有一点,如果看前面的红色和蓝色的那一块,是哪些经济体呢?红色是东亚四个经济体,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蓝色这一块是西欧的14经济体,这些经济体都有一些制度上的特征,首先他们都非常的开放,对国际市场是相对比较开放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国家如果和底下的灰色的国家相比这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比较相对开放的经济体,他们属于上面的前沿,给定了经济发展的水平,给定了他们相对于美国的劳均GDP,他们的增长速度是比下面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快的,这就是共性。

  刚才我说为了能够利用其他国家的经历和经验来预测我们的未来,我们要找一些共性,这就是共性,如果你的经济制度比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你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你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而这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是有明显的趋势,如果把红色的点和蓝色的点中间画一条跟他们最接近的曲线,这个曲线我们可以去把它刻划出来,这个曲线满足了一个条件,当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增长的潜力比较大,当你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很高了,增长潜力就会比较低。

  这个说出来我想大家都能想到,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要把它量化。右面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刚才我们描述了中国现在的情况和日本当时情况的差别,所以右面日本的情况基本上确认了这一点,国家与国家之间劳动力增长的速度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劳动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比较好的国家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是有一定的规律。

  利用这样的规律,如果我们把劳均GDP增长的规律看成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性,而劳动力的增长速度看成每个国家的特性,我们就用这个共性来预测中国未来劳动生产力的增加速度,然后再利用人口数据、劳动力数据来看我们特性的那一部分,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先看共性的这一块。我们用了刚才的那些数据来预测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潜在增长速度,因为刚才是从2008年开始,所以从2008年开始就做预测,发现最右面的一列是我们实际达到的数据,右面是两个不同的数据来源,分别做的预测。

  我们发现这个预测在2009、2010、2011这三年并不是很准,差得很大,但是这三年,刚才我已经说过这三年是很特殊的,2009年第一季度是4万亿大力推动那个阶段,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这几年我们把它剔除掉,如果我们看2012、2013、2014年的话我们会看到跟实际的情况非常接近,如果把2012年左面的两个数做一个平均,就是7.36,实际达到的是7.33,2013年这两个数的平均是7.17,实际达到的是7.34。2014年是6.99,实际达到的是6.94。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结果应该是不错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复制历史,我们要看未来,如果看未来的话,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未来的变化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做的预测(图),当然劳动生产力的增加和GDP的增加还不同,还要考虑劳动力的变化,就用一些中国的人口数据,这是联合国[微博]对各个国家人口总数和人口的结构做的一个预测,一直预测到2050年,这个预测也是被广泛的接受。

  这是告诉我们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1恩年达到了顶峰,下边向下降,其实是2010年达到了顶峰。同时我们也知道过去的劳动参与率的情况,当你的抚养比给定了以后,劳动参与率是怎么样的,中国是红色的,跟我们前面看到的是一样的,是比较高的,我们用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抚养比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关系是比较稳定的,用这个关系来预测未来的劳动参与率,做了一些数据的工作。根据这些数据,我们预测未来的劳动力的增长率会逐渐的下降,甚至到一段时间以后就到零以下,进入负的增长。

  如果我们把这些劳动力的增长率都量化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算出来,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劳动力的增长率加起来,就会得到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这是用2008年之前的数据预测之后的情况,我们得到这样一些结果。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之后的情况。如果我们特别关注“十三五”期间的情况,我们这儿的预测是6.65,年平均增长率是6.65,如果我们相信这个预测,我们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收入翻番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当然所有的预测都是要做很多的假设,经济学家最不希望做的就是预测,因为预测的风险非常大,你做的假设成不成立,未来的情况到底跟你的假设的情况是不是一样,这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基于我们能获得的历史数据,我们希望做最合理的假设,得到一些预测。当然这个预测有一些假设,我觉得还需要再简单地讲两句。

  我们参照的是东亚的四个经济体的历史情况,但是这四个经济体中比如日本,当时是战后的恢复期,所以增长非常快,我们利用那一段时间会导致我们的预测过分乐观一点,但是我们不仅仅用的是日本,还用了其他几个经济体的数据,所以这个预测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过分乐观的成份在里面。但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预测稍微低了一点,就是我们的劳动参与率,如果我们放开了,我们适当地推迟退休年龄,劳动参与率可以增加,增长率也可以增加一点,但是我看不到未来五年有显著的影响。

  生育率的变化。我们刚刚放开了二孩政策,这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长期来说,这对劳动力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是短期的正面影响不会存在,因为今天生的孩子最少是16年以后成为劳动力,如果今天这个母亲生了孩子就有可能是产假期间退出劳动力市场,所以二孩政策对未来五年的预测应该说影响不大,如果有影响的话,应该使得我们的劳动参与率稍微降低一点,使经济增长潜力稍微降低一点。

  我想跟大家传达的意思,就是我们拿来的这些数据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做仔细的分析以后,就发现如果拿中国2008年和日本的1951年、新加坡的1967年、台湾的1975年和韩国的1977年之后的那20年相比,我们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仅看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就会使得我们对经济增长潜力的预测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平均就不再是8点几,而是6点几,这是我们得到的这些结果。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