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3日 16:30 新浪财经 微博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上图为Inter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上图为Inter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Inter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新铭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新铭:各位嘉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Inter中国研究院作为首席科学家,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做有关物联网跟机器人有关的事情。

  跟前面几位嘉宾讲的事情不太一样,研究院是大公司里面是一个烧钱的单位,也因为我们是烧钱的单位所以我们有做梦的权利,所以今天分享的主要是我们在工作的里面是朝着怎样的思路想互联网+这件事情?

  这个题目首先要说的Inter必须把法律上的事情解释清楚,今天讲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个人的意见,所有上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公司处理过的,准备这个挺痛苦的,因为所有的都不能用,用最原始的做概念的沟通。

  当然互联网+大家常常会连在一起的是intelligence,我尝试翻译成成智能,Inter和intelligence未来主要的目的把整个的世界走更智能化一点,让所有的人都得到值得信赖的服务。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过去从70年代到80年代到90年代所有的IT的产品是给精英分子用的,在办公室里面用的。到了2000年以后互联网出来以后加上移动互联网以后IT这个行业大概是小学生到60几岁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使用。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10到20年之间IT行业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样我们把IT的好处给7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是小学以下的小朋友都能够用得上,而且是非常容易的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互联网+就真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达到了它应该达成的目标。

  这个图是联合国[微博]的一个统计,在全世界的有关60以上的人做了一个统计,大家可以看得到全世界的人口是11.7%是60%以上的人,日本是32%这是2011年的统计。在中国是13.9%大概14%左右,所以相对而言中国的平均年龄60以上的老年人其实不是很多。所以未来的情况可能会翻过来,所以让翻译的同学比较痛苦一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前面分享的一个观点,老吾老是中国《孟子梁惠王》的一篇文章,孟子跟梁惠王对谈的时候谈到他的理想,他认为一个理想的的社会是老吾老,不但每个人可以照顾自己家的老人,而且可以照顾推而及之到周围的老人。

  从这个角度来出发的话日本是走在前端,过去10几年日本对机器人的投入特别的关注,主要是他们知道他们的老龄化会对社会造成怎么样的负担。但是右边这个图是2000年国务院发表的人口普查的统计,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有2.12亿的老年人在中国,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这2.12亿的老人是怎么样过活的?我相信你如果没有仔细观察的话你真的不知道,未来15年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老年人会得到4亿,中国现在是13亿人,如果人口不要往前增加的话,2030年左右大约会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老年人,当这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这世界上的时候我们社会是怎样的负担,光这些老年人是谁的责任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全世界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大体上怎么样的发展?如果你看全世界老人医疗照顾的国家应该是加拿大,去过加拿大的人老年人最好不要生病,要约三个礼拜才能看上医生,如果是很严重的病患政府有很严格的规定能用多少钱的药每个老人给的预算是有限的,加拿大的老人很希望在家里面养老,

  在工业上发展的时候老年人其实是很孤独的,青年人不但是一个人得工作,两个人都得工作,结果是老年人不但不被照顾,而且还要照顾孙子的责任。所以想讲的事情未来老年人的照顾大部分不应该是在医院里面的,而是在家里面的。就我的经验而言,我父亲在最后的那一年半的时间他是在一个老人院的度过的,我每次去老人院的时候个人感觉很压抑,我觉得父亲也很孤独,有时候说隔壁那个床又走了,所以在那个环境里面不是一个很好的养老环境。

  如果说我们在未来不要光看到钱的角度而言,也许这不是一个刚需,但是大家是不是考虑一下我们是不是在设计各种基础架构的时候把照顾老年人的这件事情考虑进去,这也是催生出Inter研究院在过去一年以来慢慢的转型的、朝向照顾老人的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这个图原来用了一些网络上找的图,后来律师说不能用。左边的图可以猜的出来是一个床,回到我个人的经验,每次我看我爸的时候要坐起来其实蛮痛苦的,他得按机器把床慢慢的移起来,但那个床比较差,它那个脚是不能抬起来的,他只有上半身可以抬起来,假如未来的床设计的好一点的话,他不但可以抬起来,脚也可以抬起来。更好的情况就是说你这个床可以能够转90度角,然后把放脚的部分放到地上,人加上一些一些帮助的话老年人可以站起来。因为老年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不能动,躺在床上等死,如果是他能够可以坐起来、甚至站起来的话对老年人是了不起的服务。

  这是智能设备,大家看起来不是很好的生意,可是我相信15年以后都是很大的需求,当然不是每一个人去买这样的设备,用20年人老了大概剩下三年、五年。所以未来的方式不应该是买断的,而应该是出租的甚至是服务的,假如一个外骨骼的,不仅是老年人可以用,可以做受伤以后的,帮助他恢复行动的功能。

  讲到智能家庭的话,这个图大家自己慢慢看,在起居室里面会有哪些东西?在浴室里面有哪些东西?这两年我看到有一些智慧的布,穿上智慧布做出来的衣服做出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心跳、体温。太阳能电板相信在五到10年应该很广的,用在每一个家的屋顶上面,大家想到我发了电东西往哪放,美国的特斯拉[微博]老板想放在我们报废的电池里面,所以他很会想,很会赚钱。

  其实我真的想讲的在家里面在客厅里面我觉得会有的装置是一个跟远端的亲人互动的装置,这也是个人的经验,我来中国大陆进行工作以后,大概一年前我妈妈的身体变得非常不好,我小孩就买了一个平板电脑,他用的是苹果的,她只要拿起来就可以找到我,可以童话。可是我发现我困难的事情,我每次看到她的时候就是看到天花版,她不知道把平板拿出来对着自己。如果说有一个很简单的装置能够让平板电脑有一个示意图,上面的镜头是可以追踪对方的人脸,自动的追踪,所以我每次跟我妈对话的时候这个装置可以追踪我妈妈的脸在哪里,所以我对话不是对着天花板讲话。中国的很多的留守儿童和城里工作的父母希望这个装置,在远程的有祖父、祖母和小孙子在这块,这边是父亲、母亲,我希望在对话的时候用很简单的方式,转转我的头、转转我的身体把家里面的镜头跟爸爸、妈妈对话,这些东西讲起来容易,但是实现起来不容易的。

  这边分析一下有哪些技术我用得上?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的设备以及已经有的物联网的设备我们大体上觉得可以把一个屋子改造用互联网的方法来改造,也许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所做的一个机器人,可以自由自在的跑来跑去的话,这是我们在想家庭里面最主要的思路的来源。

  另外一件事情最近这几年尤其是北京的科委拨了好好几亿的经费跟北京、清华做的内脑的研究,这个内脑的研究工作其实是在未来的IT产业也许是很大的激荡。因为模拟人脑的工作形态,经过四层的分析在不同的地方,再抽出一个更高层的,最后在后脑的部分可以把所有的东西联在一块。

  在每个神经元和神经元连接,它的差异跟我们现在电脑不同的是,我们的电脑通常做CPU和我们的数据存储分的很远的,在新时代的思考里面处理器跟我们数据是在一块的,就像神经元里面会存自己的数据然后它跟周边的神经元会有联通。

  做机器人当然少不了我最左边眼睛、耳朵,当然不只是眼睛、耳朵而已,但是传达的观念就是眼睛、耳朵收进来的知识在我们的脑里面实际上把它整合在一起产生一个观念。然后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假设我们模拟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断的学习,所以在机器人世界里面也应该有社会规范的东西。最后在机器人的大脑里面会有做一些判断,不但是要决定哪些可以做?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哪些不可以做。

  回到借用《礼记》里面说的或者是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们常说的非礼,其实非礼是规范人的行为,同样的我们在设计机器人的时候也要思考到怎么规范及其的行为。

  在一个家里面有各种的传感器,我们有麦克风,把家里的对话记录下来,视频都有一个高度开发的算法。最后在我们大脑里面整合起来,我以前我看过电影,最让羡慕的小主人有一个很忠诚的管家,这个管家让他每天的生活很有组织化,未来的机器人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智慧的机器人,现在很多家庭里面已经有扫地的机器人。其实我最想的机器人是帮我家洗马桶的机器人,有一个洗马桶的机器人是不错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想到自己照顾父母的时候同时想到一下周边的老人是不是用同样的方法开发一个共同的方法分享照顾老人的经验,甚至是变成一个工具,让每个老人的照顾都能够负担得起,让每个老人生活的更有尊严。

  老人的一边就是少了人口红利的制造业,所以大家说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是怎么把智能制造搞定了?智能控制和减速机、大型复杂的功能都是在中国要解决的。

  我个人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人的素质,怎么说呢?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力?我们应该说未来的下一代,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比机器人更聪明一点,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一个期许吧,但是除了我们小孩以外我们还可以做。

  当然是回到我们传统的教学,我相信我们也已经做到有教无类国民教育的普及,可是我们还有很多努力的方向。我们今天把教材子能够积累起来能够分享,在不同的教学、不同的老师、不同地区的老师能够互相交流、用哪些教材。

  教材下一代不仅是教材还有一个是课堂的互动,老师跟学生、同学跟同学的互动都是影响下一代的关键,所以因材施教个性化。

  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尝试用摄像头分析每个人的行为,所以教育除了教室还有父母亲还有小孩,我这图画的非常正确,是两个小孩了。老人跟学生的沟通在教室可以发生,老人跟家长的沟通可能要用其他的方法,也许是微信的方法、微信群的方法。我还想要讲的是,假如如果在家里面留守的小孩他怎么和城里的父母亲有经常的沟通、经常的了解,学习的状态我想这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一群人要帮那些不是很幸运的人多花点心思的事情。我们如何能够为留守儿童创造他们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教育,使他们的生活过的有希望。

  我觉得以我们大家的智慧,以我们的创造力我们应该会把这个事情做好。我的发言就到这里为止,以这两句话和大家共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