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3日 15:55 新浪财经 微博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左小蕾:我今天的题目是《创新的开放融合新模式,走出去引进来的2.0版》。

  讲三个问题为什么十三五规划强调创新发展战略?第二个我想说一下海外技术创新的新动向跟大家介绍一下,第三个就是我们的创新怎么样做开放式的融合?

  第一个为什么强调创新驱动,非常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现在是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经济是一个转型经济,依靠外需转向更多的依靠内需,高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合理比例,从二产为主转向二、三产并进,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领域,从劳动密集资源密集转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这是个转型经济,转型需要动力,需要新动力。

  但是在新常态经济的状态下大家非常清楚,我们过去的增长趋势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正在减弱,第一劳动工资上涨,第二个就是规模递减效应明显扩大,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投入的增长是高于了我们的产出的增长,这叫规模递减效应,这个非常的明显,我们大规模的投入产生的效应是低于这个投入的增长的。第三个我们的PPI老是负的,是上游的企业在亏损,利润是在负增长,这些显示了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的矛盾,大规模的投入没有效果了,这都是要素驱动减弱非常明显的表现。

  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所谓全要素驱动,进一步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这种驱动因素就会提出来,那么所谓全要素驱动实际上就是创新驱动,简单地说全要素驱动的意思要科技要创新,技术要技术,劳动要进一步的分工、制度要进一步的改革,这些东西的改变、这些东西的创新都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一步的优化配置,改革要素驱动的弱势,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创新战略,而且说的非常的坚定,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让创新贯彻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培育新动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非常重要!战略性的,也是关系到我们未来的持续增长的这样的一个最根本的这样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我们创新驱动?那么下面我跟大家稍微介绍一下,最近我刚刚去了一趟美国,其实也很早就有这种联系。介绍一下海外技术创新的新动向,刚才我们会长理事长介绍了很多互联网的创新方方面面,那么我现在要大家的、介绍的这种海外主要是美国的这种创新的这样的一些动向,更多的是在非常人性化的这样的一些穿戴式的、硬件上的。这个人穿的裤子,这个裤子是一个高科技的一个新产品,就是一个半身不遂的人如果穿上了这个裤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这个是一个小孩戴着一个眼镜,这个小孩眼球都没有了,大家注意到前几年的报道,一个小孩因为亲戚把他的眼睛能弄掉了,他没有眼球了,但是戴上这个眼镜以后,为什么刻意在跑到上走呢?他能够不压线,能够分辨出来在跑到中央的。当时送他的时候放了一个东西你看见了什么?他说我看见了一个球是红色的,眼球都没有的人能分辨出球,所以非常的神奇。像这样的东西真是改变了很多的这种残疾人士或者是失能的人士未来的生活和命运。

  这一款就更神奇了,它是个汽车,把它的翅膀收起来是个汽车,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伸出翅膀像飞机一样飞行,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创造的一个发明。

  这个东西是一个无线充电的设备,也就是说它那里有一个制造一个磁场,在这个磁场的范围里都可以放上你的手机,甚至未来的电动汽车,你就可以在它周围都可以充电,不需要到处拉上线。而且它还可以传递,在中央就像我们的移动通讯一样,离开了这个磁场,但是中间只要给一个导体,可以在更远一点的地方也创造这样一个磁场,所以这些都是很神奇的、很震撼的创造性的东西。

  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个自行车,这个是MIT里面的一个华人他创造的,看起来像个自行车,骑着去上班,这个自行车变成小汽车一样的东西,双十一节大家都要去送东西,有很多的物流小车,这个小东西就可以起这样的作用,帮你去送这个,而且是无人驾驶,它有效的使用。完了以后如果要停在一个地方也不用占这么大的地方,它可以把它竖起来,占很小的地方。还有很多我看了好多这样的创新,还有一些生物、医疗上的一些创新,真的是很神奇的拜杜法案。

  这些创新产品的产生、开发跟美国的立法修正它的一个叫拜杜法案非常有关,拜杜法案以前不能转化为成果,以后企业可以独家享受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收益,它做了很多这样的规定。现在大公司已经从内部的转化逐渐转变为从市场上收购已经完成产品开发副公司来实现新产品升级转化,所以中小企业完成这样一个流程。拜杜法案的通过实现了这么一个转化。

  它创新的0到1的产品开发模式,0的突破可能还是大的研究机构、大的实验室、大学的一些很专业的基础或者是应用技术大规模的开发。刚才我说无线充电的这个技术,这个技术本身是从MIT的一个教授他们研究出来的,但是0到1的产品开发实现这个技术,拜杜法案就实现了这个,由工程师为主,发明人知识产权入股,组成一个小公司,这个公司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属中小企业。从技术概念到完成产品开发,中间有五到八年的时间。这跟互联网简单的一个开发思路那包装概念的思路是不太一样的。这个跟上世纪90年代末纳斯达克[微博]的概念包装,所谓IT也是简单的IT概念的包装上市制造的泡沫是非常不一样的,这是非常实在的开发。0到1产品的开发模式,这是我想介绍的现在美国创新发展的一些新产品的趋势。

  那么最后我想跟大家说一下的就是我们怎么样利用这样的一个创新的趋势,怎么样跟我们的高端制造业的升级这样的结合起来?能够创新、融合、不光是我们呢不自己的创新融合,我们还有海外的,因为创新发展实际上也是全球性的态势。我们怎么样利用态势,利用这样的一个国际环境来融合创新,升级我们的制造业。这样改变我们过去那种简单的来料加工,也改变我们过去简单的愿望就是技术换市场,只有融合创新了之后才能专业的达到目的换来技术。

  这里我们总结的一个所谓的“广州模式”高端制造业如何利用海外的态势来融合创新。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我们和广州市政府一起召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这个叫制造业创新项目穗美合作交流会,在这个会上我们就把刚才介绍的产品还有更多的一共大概是9个到10个这样的产品创始人,那个公司最重要的合伙人带到了这个会场,介绍这个产品,入会大概有400多家广州的企业,他们进行了交流、对接,最后会下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产品的开发公司到了双方都有兴趣的企业做尽职调查。结果还在进行中间,我们说的广州模式,不一定所有的事情在广州实现,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可推广、可实现的一个模式。

  比如说刚才的这个无线充电,这个无线充电现在广汽和上汽都在争夺这样的一个合作的机会,这个飞车吉利已经接下了在中国制造的代理,还有一些其他的,包括太阳能板的最新的一个技术制造,可能不完全在广州,但是在各地都在对接的过程中间。

  这个思想、这个广州模式推出的思想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一个开放融合在1到N阶段的制造业的开放融合的模式,1到N阶段大家都知道产品开发出来以后规模制造和销售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可以凭借中国的制造和市场优势,建立这种转换的平台,科技产品转换的平台,培育国内的具有一定制造能力的企业实现与美国企业的产品生产制造的对接。中国目前的优势大家知道我们应该有资金不缺钱,我们有市场,我们还有更重要的30年的改革开放制造业中心培育出的大规模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我们对于低端的产品可能我们失去了成本优势,但是对于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美国来说规模生产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我们参与1到N阶段的投资合作我们带来的结果实际上是很明显的。

  第一规模双手阶段的这种融合对接,第一个销售阶段的融合对接,更重要的是合作的生产和对接过程中间我们一定有这种合作研发的必要,那么在这个阶段就正好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培育企业在对接和生产环节工艺、技术、创新的能力。我觉得我们的高端制造业的制造的升级就在这个中间产生和发展,我是很佩服我们华为,华为企业的文化我非常敬佩任正非先生对企业研发这样的一个认知。

  我们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加工贸易出身的,对于加工贸易都是别人给的标准、别人给的所有的制造这样的一些规定,所以没有这种研发的动力。如果我们推动这种高端制造的合作、对接,它必须要产生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也就是倒逼了我们升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我们推动了广州模式是在进行第一阶段的融合创新的对接,改变的就是我们不是简单的加工贸易业,我们就是高端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的升级,这种融合创新实际上是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刚才说的,第二个阶段可以参与0到1投资的开发,第三个阶段参与最初技术阶段的开发,这个是我们观察海外新的技术开发的中间所看到的过程。

  第二个层次的创新的开放融合,投资首先要走出去,参与0到1阶段的投资,它的技术开发、转化过程的过程,中小企业拿到了知识产权的一个专利,它要进行这个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开发过程。那么如果你参与这一阶段的投资,对美国高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相关咨询公司合作、跟踪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然后直接投资拥有强大科研与专利支持的美国本土高科技中小企业;找出产品基本成熟、将要退出市场的、投资估值合理的企业进行投资;怎么样让它开发出来的产品,因为我们是合伙人,因为我们是投资者,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开发企业了解中国市场,对接中国的企业,再把他们引进来完成我们第一阶段的开发融合,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开发融合跟国内国外的市场的这种转化的连续性,这样不断的推动我们的中小企业层面的这种升级和换代。

  那么第三个层次的开放合作那就更高端了,要参与最初技术研发阶段的投资,在美国我们看见它MIT的就创造了很多很多不可想象的一些东西,一些技术的创新和碰撞出来的火花,是由谁支持的?由150家500强的公司给它做最初的技术研发的阶段的投资。它将拥有开发出来的产品优先的使用的权利,MIT还有很多应用技术开发的这些教授,他们的支持很多也是来自企业层面的。那么未来如果是第三个层次的合作很高境界的合作,我觉得我们中国现在资金很多,应该培育这种长期投资的意识,着眼于更长期的创新融合的发展。这样一种创新融合的的模式我觉得特别是针对着这样的创新趋势和创新产品的融合,我觉得非常重要,就像刚才的高理事长提到的那样,就是要互联网+要加在实实在在的地方,要对我们产业的转型、对我们新的制造业的基础工业的支持要产生积极的、明显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互联网+十大行动的抓手,变成我们制造业2025实实在在落地的抓手。我们要产生很多这样的抓手,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我们那些创新战略、创新驱动的战略。

  实际上我刚才说的这种融合创新的模式在国内技术吸收转化和再创新的这么一个环节也是可以适用的,国内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成立有知识产权创造者作为发起人之一的0到1吸收转化开发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新技术创新的中小型企业。与制造企业结合完成1到N的规模生产,也可以结合起来,用这样的一个模式,同样的模式实现我们国内自己的技术转化和规模生产的作用,当然要推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从法律的角度这种转化机制的运行。

  中国已经是成为净对外投资的国家,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是对外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对内的直接投资,十三五期间对中国投资预测到2020年可能累计到1500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是15%以上,我估计一带一路的战略如果达到了全世界的响应,包括全世界的公共品提供的思路得到了亚太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响应,中国的投资可能要更加的加速。投资不是盲目的,我们希望我们国内的很多的资金能够有更长远的这种眼光参与到这种创新趋势,国际创新趋势,特别是能够创造财富的这样一个改变人们生活和命运这样一些巨大的、创造性的这样的一些领域去加大我们的投资。这样我们对全世界、对中国的人民、对中国的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当然政策给一些支持,这个就不详细说了,怎么样培育我们长线的资金,政策有许多我们值得关注和应该推动的地方。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企业和国家,希望各位迎接我们创新战略更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