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12:37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图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上图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浙江大学[微博]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2015《国际金融研究》论坛”于11月2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主题为:全球区域金融合作的新格局:货币、机构及机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出席并演讲。

  陈卫东表示,在目前环境下,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解决经济增长转型和动力切换的问题。因为放在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的经济无论从制度上,还是对外的依存度来,我们对外开放是越来越高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卫东:

  大家上午好,刚才三位主题演讲嘉宾和圆桌讨论非常精彩,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我的一点看法。

  意大利有一个社会学家叫阿瑞基,他有一书叫《漫长的20世纪》,他把资本主义主导全球的经济体系分四个周期,包括热那亚周期,这个很少提及,其实是14世纪15世纪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城邦。然后是荷兰周期、英国周期,然后是现在的美国周期。这个周期和通常分析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是表明全球的经济重心的变迁的周期,在这个本书里提到了任何一个周期都是以物质生产扩张以及商业扩张为起点,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利润会逐渐的下降,越来越多的资本转向金融资本的投资,所以导致金融投资的膨胀,金融资本的泡沫,然后是金融危机,然后是经济的衰退,然后是经济转移变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的周期,在这本书的最后预言着是否在向东亚转移。

  我是这么理解周期的,全球中心的转移是以各国在全球合作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主导权来定,当然也包括全球金融体系变革,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国际分工变迁对我国推动金融体系的启示。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在目前环境下,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解决经济增长转型和动力切换的问题。因为放在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的经济无论从制度上,还是对外的依存度来,我们对外开放是越来越高了。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切入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一个概念争议很少,即如何定义国家比较优势。我国现在比较优势是什么?有一位专家谈到中长期的发展问题。

  (PPT图示)左边的图大家都非常熟悉,2014年对外投资量达到了1160亿美元,基本上接近于接受的外资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但是更重要的是右边的图,(PPT图示)这个图很重要,是英格兰银行对中国对外投资、引进外资和中国对外走出去的资本占全球GDP比重的图,2012年比重是5%,英格兰的测算到2025年的时候达到30%,这个比重非常高。我国从直接投资净流入转为对外投资输出大国,在这个过程中,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我国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如果按这样的测算,其实现在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我国利用国际市场的步伐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是加快的。但是,我想说,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有一些困局。

  第一个案例,是日本,由于产业转型,可能会形成产业空心化,从产业转型,工厂的外迁,成为产业空心化非常典型的案例。由于产业升级不到位,会导致工业城市出现衰退。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成立曾经非常的繁华,但是在2013年宣告破产,因为财政收支不利。在中国也看到了这样的迹象,东莞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在过去里有大量的工厂停工倒闭,但是也因为东莞在努力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了经济新的增长活力,比如右边的图上是2014年增加值,全国水平是2%,但东莞是4%,因为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业在东莞生根落地。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动力缺失,或者是社会发展的问题,所以导致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在技术来看,一个国家要发展,从技术吸收的角色转化为技术创新的角色,似乎有金融一跳,如果过了这一关,可以进入到发达国家,韩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可能会陷入中等国家发展陷阱。

  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种困局,我们需要用理论做分析。目前来看,有两种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个局面,首先是雁阵模式,一个是全球价值链模式。雁阵模式因为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在不同国家存在梯级转移的格局,也推动了一部分国家快速发展的格局。这个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现了变成,一个国家不是要参与到整个产业分工中,可能在某一个环节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切入到全球价值链环节,就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经济的发展。在这里面用几张图表示,从过去的不同的产业分工过度到部门之间的合作,时间关系,快速过一下。

  总体来看,下面有两张图,大概可以论证我提的观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的态势中,这个图是在亚洲,基本上所有的国家在过去20年的时间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战略中,融入到价值链的体系中,接受外来的价值转移和国外的产品出口中,包括本国的产品价值以及本国的出口产品的比重这种是逐渐提高的,另外一个图很有意思,上面的图是1995年图,下一张图是2008年图,(PPT图示)这两张图中,左下角的图比右上角的图复杂多,因为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复杂。从图中可以看到,1995年中国的贸易量不大。但是在2008年量很大,在1995年的时候,国内的产品的创造外来的价值的转入比例不高,绿色的是表明国内的产值比重在95年超过80%,但是在09年降了80%,从箭头中可以看到,我们更多由外面的价值输入。比较而言,美国还是保持着国内价值的增值占比很高的分量,同时,它的角色是主要的对外转移价值增值,所以在相当的利益上,这说明了美国在全球的国际分工体系仍然占着国际主导地位,这是很有意义的图。

  在全球分工格局下,中国下一步怎么办?首先要看中国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了重大变化,时间关系,我快速地过一下重要的数据。

  从劳动力来看,成本趋势上升,现在已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上了,能耗很高,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比较优势在形成,比如人力资本提升得非常明显,比如这几年收入很快,我们的市场规模成为了现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比较优势。

  另外资本比较充裕,产业体系非常完整,从这些比较优势来看,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的结论,比如资本相对劳动力占比优势在提升,所以产业可以纵向升级,比如可以发展装备制造业。另外,市场规模很大,也可能成为产业内横向升级的很重要的优势,最典型的行业是钢铁,另外一个是大飞机,没有足够的市场不可能实现这两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在全球取得现在的进步优势和技术地位。

  总体来看,与美国日本经济体相比,和印度未来的经济体相比,我国是少有的低成本人才又有大市场,并且资本相对充裕的产业配套能力,在这样的比较优势的变化下,我们融入全球分工的格局,我认为应该从过去的接受为主,转向承上启下的双层角色的变动,承上是引进高新技术、创新产品,用精细化管理经验,这是我们产业发展中特别缺欠的元素,立足于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优化传统产业,比如提高产品质量品质和创造品牌形象,同时培育壮大新型产业;从启下的角度来看,首先要高度关注对中西部产业转型升级,(PPT图示)这里有几个数据,从这几个数据来看,中西部和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在成本方面,中西部和沿海还是有差距,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需要综合起来看,包括基础设施,以及中国的大市场来看还是有优势,我们认为在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利用中西部的条件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强调,加强中西部城镇化建设,加强中西部居民收入提升,没有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不具有长期的可行性。

  其次,我们要利用好周边的一些国家,利用好非洲和拉美等国家和市场的潜力,进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对外的产能合作。

  现在强调得是在未来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要特别重视微笑图象(音),向两端延伸,提升研究设计和品牌元素。

  下面是三方面的政策含义。

  第一方面,关于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问题,重要的是统筹好国内产业升级和对外产业输出的关系。通过加强和发达国家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利用比较优势。

  第二方面,设定承上启下的优先合作对象,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我在分析的时候,也点了一些国家,承上启下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紧密配合,根据经济经贸文化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析,确定若干个重点发展国家作为投资对象,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我们要针对现在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引进的经验和元素,重点地确立合作对象,比如以色列、韩国、新加坡和德国,他们的实体对我们可能有特别的价值意义。

  第三,从对外转型来看,要分析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以及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起飞的条件。我国”一带一路”在推进的过程中,目前在强调基础设施开发,其实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基础,没有相应国家的经济的腾飞,可能我们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商业可行性会大大地受到影响,所有如果有产业链转移配合,而且是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的转移的话,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经济可行性。

  这三个建议要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也是今天会议的主题。更紧密地产业合作关系自然会带来金融合作的基础。在讨论价值转移体系的时候提到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在金融上创造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这就是供应链融资。供应链的融资体系为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微观机制,所以也是创造了新机遇。

  (PPT图示)这里有两张图,左图是全球价值链的模拟架构,一个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分工上可以遍及全球,在全球价值链体系分工格局下,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到跨境贸易。右图是银行机构,主要是为供应链各个环节提供融资产品。假想,如果右边图中的企业是中资企业,服务银行是中资银行,那么相关的融资就是跨境融资,而人民币的使用可以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中间商的销售,到最终产品的销售形成境内境外的相对完整的循环体系。如果有更多的中资企业用人民币作为交易结算融资货币的话,那么人民币走出去的机会会越来越大。

  这里有一个反例,就是日元,日本在过去指导价格分工格局的时候,亚洲的海外出口和右图的柱子表明日本的企业出口更多选择的是美元,而不是日元,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影响当时日元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安排中,应该考虑相应的推动合作的安排,比如人民币与外币的互换,比如跨镜投资的融资政策便利,现在有不少的发展中国家本币使用很少,比如柬埔寨日常交易90%是用美元的,这些国家本币的使用没有,主要是外币。如果我们推动我国对外转移的产业分工格局中的话,我们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机会非常大,这正是人民币使用的重要机会。

  田董事长谈到了人民币未来的发展空间,下面一些图是具体的从每个国家使用人民币的情况看,从人民币使用功能来看,哪些国家在看,我们可以发现,使用人民币国家非常多,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在重要的货币职能中都是排在前面的,但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的集中度很强,背后的原因是贸易分工,分工融合格局有密切联系。当我们重点和一个国家加强产业分工合作的时候,人民币使用空间会大大地提高。

  最后做一点总结,一共有三点启示:

  第一,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在未来全球分工格局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有效地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第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将是人民币扩大国际使用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推力。双边或者是区域内的深度金融合作可以提升我国与经贸合作伙伴的合作层次。

  第三,通过扎实的推进双边的金融合作或者是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将为我国提升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