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10:43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浙江大学[微博]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2015《国际金融研究》论坛”于11月2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主题为:全球区域金融合作的新格局:货币、机构及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出席并演讲。

  张承惠表示,中国金融在国际上能有话语权未来就两个领域,一个是绿色金融,一个是互联网金融。

  所谓话语权,张承惠表示,首先,要很熟悉这个领域,“你做得很多,也有经验,也有监管的办法,这才有话语权。”第二,要占领道德的制高点。“这个事情只对中国有好处,别人不会接受,如果你说这件事情对全球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就好处,对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有帮助,那么道德制高点就站住了。”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承惠:

  尊敬的田会长、罗校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国际金融学会的常务理事参加这个论坛,我觉得非常荣幸。在座的有很多是国际金融的大家,国际金融领域对我来讲是弱项,为了扬长避短,我谈一些自己熟悉的领域,就是绿色金融。

  关于第一个问题,当前国际经济格局需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刚才田董事长以及张所长已经谈到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我不多说了。我主要是想说,当前政府在一个大分化,大变革的时代,而且在金融领域处于一种高度敏感和高度脆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和金融的合作,今年9月份在美国参加金融论坛,我有一个观点,中美双方需要增进了解,需要加强对彼此之间的认识。我说了之后,很多外方的专家觉得很有意思。举个例子,中美之间有很多误解,比如,对美国人来讲,在美国人眼里,看到每个进入美国国境的中国人都可能间谍。对中国人来讲,每一次大的波动,股市波动也好,其他金融市场波动也好,第一反应是想到尤其是美国华尔街在背后做空中国,这里可能有这种因素,但我觉得没有这么严重,所以彼此之间需要加强沟通。

  在中美金融论坛上,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指责中国的股市政策。我跟他们说,美国的股市是2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只有2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10多年前,中国老百姓炒股失败了,他还要去找政府。现在一个巨大的变化是,他不找政府了,他跳楼了。我不希望出现很多的跳楼,至少说明投资人开始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这巨大的变化,在美国来说习以为常,中国来讲,只是10年的事情。 

  所以彼此之间需要加强了解和沟通。第一个问题就不说了。

  第二个问题,重点讲一下找准国际区域合作的切入点。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过去都是韬光养晦,当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再韬光养晦藏不住了。在新一届政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向和策略手段上都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在这个情况下,中国资本走出去开始进入一个新高潮。但是我觉得,从区域之间合作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过多集中于资金的合作。金砖银行也好,亚投行也好,私募基金也好,我们接触的外国经济专员、经济学家和机构或者是企业,都希望中国拿钱,都觉得中国有钱了,想方设法让中国掏钱,这是有偏差的表现。另外是过多地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现在我们讲”一带一路”,讲来讲去好象是基础设施投资,别的抓手好象不多,没有很多有效地能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抓手。这种区域合作的方式会大大地加大中国的经济风险,我们主要是资金走出去,主要基础设施投资,再去国外找能源和资源基地,一方面给很多国家带来反感,这个很正常。新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政府有意见,把资源低价拿走了,但是对本地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小。这在国际上也是如此。

  在投资方面,海外投资成功比率不是很高,没有这方面统计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公布,但是要把每个海外走出去的项目做一个评估的话,形势并不乐观。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国企业在利比亚资产188亿美元,大部分都损失了。2014年墨西哥高铁的项目被违约。2015年希腊的项目被违约,政治风险,国别的风险,包括民族的宗教的文化的风险是很大的。

  在绿色金融领域方面是很好的区域合作的切入点。首先,发展绿色金融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我一直在想,中国金融在国际上能有话语权未来就两个领域,一个是绿色金融,一个是互联网金融。所谓话语权是什么?首先,要很熟悉这个领域,你做得很多,也有经验,也有监管的办法,这才有话语权。第二点,要占领道德的制高点,这个事情只对中国有好处,别人不会接受,如果你说这件事情对全球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就好处,对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有帮助,那么道德制高点就站住了。绿色金融恰恰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我这里有一些数据,在接受绿色经济方面的投资大大不足。另外比如伦敦的股票交易所和纽约的证交所,有分析表明,在两个证交所上市的公司和二氧化碳密集度相关的上市公司提高了7%到37%,这意味着国际主流的资本市场仍然为传统的石油煤炭的传统能源服务,对新型能源服务不够。最近IMIF发表一个数据,G20的化石燃料的补贴高达人均1000美元,总的补贴额远远地超过各国政府呼吁控制温室效应。这表明了大家都非常关注环境和绿色发展的问题,但是各国的力度不够,没有占领道德高地。

  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推广,最近一些年有很多国家采取了行动,去年我到美国参加了联合国[微博]举办的绿色金融的专门论坛,我给各位介绍一些情况。比如巴西、欧盟英格兰银行,还有挪威政府等等,很多国家的政府在这方面开始关注到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作用。但是总体来讲,真正在绿色金融做得得到全球公认的没有,这是我参加国际会议的最大感受。这个月10号去伦敦访问,伦敦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局的局长跟我说: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你们是有绝对的发言权。为什么我们不把优势进一步地扩大,把占领高地的影响力和能力进一步扩大。

  在绿色金融方面,中国具有领先的优势和话语权,绿色金融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比较大的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最近绿色保险又有新动向,在我刚刚看到的新闻中,最近四川省、青海省都在扩大环境污染保险和责任保险的覆盖面,在细化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另外还有绿色GDP,目前国家环保部已经完全绿色GDP的规范,而且在海南、四川、昆明等7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完成2013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绿色GDP最关键是如何核算,如何衡量环境污染的负资产对GDP的影响,在这方面中国还是相当领先的。

  未来可以和其他的国家开展区域合作的领域中我没有想全,我举了一些例子,只要我们努力做这件事情,还会有很多新的领域被发觉,第一个是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的合作。绿色金融项目,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这方面的技术是比较复杂的,金融部门通常是不了解产业部门,产业部门每个领域都有其专业技术,对银行来讲,哪一个项目是绿色的,哪一个项目是非绿色的,不能只凭着感官衡量,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技术指标,这个事情需要金融机构自己做的话是成本非常高的事情,所以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发展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在第三方评估领域中,我觉得国际合作的空间非常大,我们自己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和制度的调整发展第三方的绿色环保项目的评估的市场,因为我们有领先权和话语权,可以推向国际,这一点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觉得也可以实施跨国的合作,包括推广自然资本负债的概念,当然自然资本负债在中国没有得到普及,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概念可能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给各位介绍过,环保部已经在推绿色GDP的核算了,我们要把一些环境成本尽可能地量化到GDP的核算指标中,来反映和评估目前还没有被市场价格所反应的东西。还建立一些绿色的评级体系进行评级试点,了解绿色因素对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评级的影响,包括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我觉得这方面也可以开展深入的合作。

  第三方面,推动绿色项目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决定政策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的调整,也可以为市场的投资者在投资和银行授信的时候作为重要的参考。

  第四方面是绿色债券市场。今年农行在伦敦证交所发行了1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这件事情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英国来讲,和中国合作推进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他们非常有积极性,当然农行发行的100亿美元绿色债券的成本偏高,大概是4点多的利率,在国际金融市场明显偏高。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未来绿色债券成本会降下去。

  另外绿色信贷和其他绿色投资项目证券化,这些都可以做,政府引导方面可以深入地合作,比如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绿色专项基金,或者在现在的金砖银行也好,亚投行也好,在国际组织中强化绿色的导向,对信贷的对象和各种信贷的组合加上基于绿色金融标准的评估,有助于在全球更多地引导绿色投资的项目。

  另外是赤道原则,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应该加入赤道原则的行业,现在中国只有兴业银行一家,希望扩大中国的队伍和影响力。

  在中国金融监管方面也可以合作,可以和不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共同开发环境的压力测试,有关银行对环境的压力纳入到风险评估中了。我们可以共同研发一些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的组合,它的环境压力和测试的标准、测试的体系和测试的方法。

  另外在绿色金融理论方面可以开展国际金融的合作,现在的理论刚刚起步,金融研究所去年和前年和加拿大的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简称IISD,我们合作做了两期的金融研究。今年年初联合国也想做这个事,但是他们找不到这方面的人才,最后把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拉到联合国去做绿色金融分析框架的研究,这个事情我觉得对于在座的特别是大学的老师和各位研究生和学生来讲,这是刚刚起步的领域有很大的空间,不仅有理论空间,还有实际操作的大量空间,这是未来中国在区域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的非常广泛的而且有效地拓展中国在国际影响力的领域。

  时间关系,我说这些,谢谢各位!(鼓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