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18:18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图为Watsi 创始人Chase ADAM 上图为Watsi 创始人Chase ADAM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友谊促进会、《财经》杂志、集善嘉年华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公益论坛”于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变革与持续”。Watsi 创始人Chase ADAM出席并参与“议题五:全球化公益与公益多元化前景”环节讨论。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医疗救助众筹平台,Watsi在中国收获了惊喜,在与国内网站合作之后,有20多万来自中国的人做了捐助,捐助量远超美国。“00后,包括20岁、30岁的人群,他们非常愿意使用微信,或者脸书,推特。他们认为,第一,可以用手机做一些事情。第二,效率,年轻人对非盈利性捐助不太有信心,他们不知道钱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他们对此非常怀疑。第三,透明度,我们会把这些钱放到网上,他们知道每个月到底是如何会计做帐的。”Watsi 创始人Chase ADAM上如此表示。

  中国也有医疗卫生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果做一些引导,人们就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捐赠的决策。”Chase ADAM在论坛上表示。

  对于公益,是否应该传承下去?Chase ADAM认为,还是要由个人来做选择,如果去看一些研究结果,有些人到了生命终结点的时候,被问到生活是不是充实的,很多人会说跟其他人有关系,希望更多的跟家人在一起。如果赚了很多钱,并且花了很多精力,最后他们决定是捐助还是留给家人,还是要由自己选择。

  Chase ADAM还表示,大家都认为给予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赚钱是难的,实际上给予也是有挑战的,要有创新,我们也会受到有一些挫折,通过挫折才会进步。

  对于资源的分配,Chase ADAM称要更加注重有效和优化,人类创建出各种工具,包括火、汽车、互联网,这是一个机会让大家通过技术的使用来改变旅游业、电商业、媒体业,但是,在考虑怎样去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要考虑怎样更加有效。

  以下为Chase ADAM发言实录:

  田薇:学生的午餐计划,发现贫困家庭,只要孩子上学的时候有一顿饱饭,家里也有兴趣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孩子也愿意上学。就这么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我们说的这只是一个例子,这也告诉我们,你们在中国运营的时候怎么和各方面进行合作,以达到真正的落地。问一下Chase ADAM先生,您怎么将中国的公益精神带到国外?

  Chase ADAM:在五年前,我正在美国中部坐公交车,有一个女士上来做捐款,没有太多的人做捐助,但她还是拿了很多钱,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相信这个女士,因为她带了儿子的一些医学的记录。我在想为什么不用网站进行,因为网站更加容易,让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可以为他的医学进行捐助。我和我的朋友建立了一个网站,为他的医疗捐助进行筹资,我们跟腾讯取得了联系,腾讯也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在过去有20多万来自中国的人,都已经在腾讯平台上做了捐助,中国的捐助量是远远超过美国的。我们同时还跟很多的中国捐助者进行了交流,中国并没有在我们的规划当中,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意外,而且是惊喜。

  田薇:是什么样的人给你们捐款呢?

  Chase ADAM:00后,包括20岁、30岁的人群,他们非常愿意使用微信,或者脸书,推特,为什么呢?他们说,第一,可以用手机做一些事情。第二,效率,年轻人对非盈利性不太有信心,他们不知道钱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情,他们非常怀疑。第三,透明度,我们会把这些钱放到网上,他们知道每个月到底是怎么做会计的帐的。

  田薇:他在说其他的NGO组织并不是非常高效的,很多人对此非常怀疑,而且不一定有非常好的透明度。

  田薇:关于病人的救助,在中国也有医疗卫生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是不是在捐助的时候,让他们对中国捐赠一些?

  Chase ADAM:如果做一些引导,人们就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捐赠的决策。

  田薇:另外一方面,Chase ADAM在更年轻的一代当中做着中国的公益,无论是个人的捐赠者还是家庭的捐赠者,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有很多50年代、60年代的人,已经在思考下一代的走向,这样的一个财富是不是要传承下去?直接传承吗?或者他们应该把财富放到某些类型的公益事业当中?同时,这些年轻人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知识或者能力来管理公益的基金呢?我相信您在这方面会有不同的观察,以及不同的思想,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目前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Chase ADAM: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人们是不是应该直接去捐献,还是留给自己的后代?最终还是要个人来做选择,如果我们去看一些研究结果,有些人在到了生命终结点的时候,问他的生活是不是充实的,很多人说的会跟其他人有关系,希望更多的跟家人在一起,大家赚了很多钱,确实花了很多的精力,最后他们是捐助还是留给家人,还是由自己选择。

  田薇:下一代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接手家里创立的一些公益基金呢?

  Chase ADAM:还是要依情况而定,赚钱的能力和花钱的能力是不同的,给钱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它是一个职业,比如比尔盖茨花了很多的精力做这件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试错。

  田薇:会不会通过你的网站给一些帮助,当中国的公益基金会,希望看他们在海外的状况时,或者他们在海外寻求项目的时候,你们能帮助到他们吗?或者让中国的个人以及机构,在海外做公益的时候,尤其在第三世界国家做的时候,他们发现中国有更好的声誉,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Chase ADAM:很明显是可以去帮助的,我对技术,以及技术本身怎么样改变公益有非常积极的看法。不一定由我们做这样的决策,我们坐在这里考虑应该怎么样改变公益,以及怎么样受益,实际上我们在不断地受益,在帮助其他人,NGO也在帮助各个方面,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现在通过技术可以让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能有非常正确的机会。

  田薇:现在我们已经说要走出去了,问题是怎么走出去,中国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在世界各地一直做公益,而且很多都是默默无闻的,比如在非洲国家,有很多中国的公司在做很多的项目,当地人非常欢迎。现在讨论的是什么是最好的方式,是以合作的方式走出去,还是我们自己走出去?要不要看历史,还是怎么分析目前的现实?

  田薇:为什么要以公益的形式出现呢?

  程迈越: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所熟悉的PPP的概念,我们在创新的时候打破一些传统的做法,在把过去的一些所谓企业对社会产生的损害,变成企业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过程中,政府要起相当大的作用,这中间,所谓PPP,非盈利,非政府的NGO是有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和整合作用的。

  田薇:一种模式在不同的地方尽量进行整合,Elizabeth KNUP,你的看法呢?

  Elizabeth KNUP:一方面福特基金会在海外运作几十年了,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另外,我们也帮助了中国的基金会,在他们走出去的过程当中。

  田薇:你们会不会成为竞争对手?

  Elizabeth KNUP:有很多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施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我们会欢迎这种竞争,也欢迎合作伙伴关系。我想谈几个观点,任何基金会走出去的话,要非常小心,他们可能带去一些文化成见,这是福特基金会对自己非常小心的,中国的基金会要走出去,他们可能会有一些文化的试点,他们会把这个文化的试点带到其他国家去。

  一个例子,我们在帮助一个非常大的中国的基金会,在非洲做一个实习的项目,我们帮助了中国的基金会,让他们注意文化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如何了解当地的需求,这里面有很多技术的细节需要关照。还要对自己的态度做一个自我的审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学习的,但通过实践中学是最有效的。如果中国的公益组织走出去,要持续学习,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在第三种文化当中更加游刃有余。在世界上很多问题都是公益组织可以帮助解决的,有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年轻的公益组织越多,我们就能获益。

  田薇:Chase ADAM你是同样的观点吗,中国完全可以建立起你们的网站,因为他们有腾讯这样的公司支持,如果他们要在中国建立起像你这样的平台,你还能再增加一些什么样的价值?

  Chase ADAM:每个人都可以建造一个跟我们类似的网站,关键的一点是要建立起有见识的网站,基于知识的,通过经验的学习,尤其在非营利领域,大家都认为给予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赚钱是难的,实际上给予也是有挑战的,要有创新,我们也会听到有一些挫折,通过挫折才会进步。

  田薇:现在有5分钟的时间给观众,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提问1:大家好,我今天来参加这个公益论坛,最大的感触是公益落地很难,我是做社区O2O的,进入了社区,我知道社区里面很多居民是有很多二手的东西希望置换,未来的公益是否可以用以物置物的方式,比如把山村好的东西拿到城市互换,孩子们也可以互动互助。

  田薇:你说的是社会企业,还是公益项目?

  提问1:从公益方面。

  田薇:还有别的问题吗,嘉宾一起回答。

  提问2:今天很荣幸参加中国公益论坛,我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探讨思考的,本来我们商会是一个非营利的商会,公益和慈善,大多数都是捐款捐物,在中国有一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过渡的捐助物质,会不会使更多人产生依赖?

  提问3:我想问一下各位,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时代,在公益领域大家看没看到过这种模式?

  Chase ADAM:对于资源的分配,要更加有效和优化,人创建出各种工具,包括火、汽车、互联网,这是一个机会,让我们通过技术的使用来改变旅游业、电商业、媒体业,但是,我们在考虑怎么样去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要考虑怎么更加有效。像一些学术机构,学生和教师之间达成了一个联系,也是盈利利性的。

  田薇: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耐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