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16:55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图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上图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友谊促进会、《财经》杂志、集善嘉年华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公益论坛”于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变革与持续”。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出席并参与“议题三:公益创新与生态构建”环节讨论。

  邓国胜表示,中国的公益慈善领域最近几年已经开始跨越式发展,从捐赠的数量看,2005、2006年中国每年的公益捐款只有几十个亿,但是到2008年已经跳升到上千亿的水平了。

  在邓国胜看来,促使公益慈善领域创新发展实现大跨越的背后主要有三大驱动因素:

  首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公益创新提供了基础技术性条件。比如阿里利用互联网向贫困地区提供产品,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公众利用互联网了解学习国际创新做法和经验。

  其次,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可以直接将国际公益慈善创新经验做法借鉴复制,并在国内快速落地。

  第三,以往制约中国公益创新能力的人才匮乏瓶颈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社会精英开始进入公益领域,尤其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为公益创新带来更多创新活力和创新思想。

  而近期慈善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则再为中国慈善创新添一把火。邓国胜预期,如果慈善法能快速通过实施,能为中国公益事业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目前慈善法草案细则看,邓国胜认为已经解决3大瓶颈问题:首先,新政规定慈善机构直接在民政组织登记,破解了长期困扰慈善组织注册登记难的问题。其次,此前公开募捐的权利更多掌握在官办机构,但新慈善法草案规定未来慈善组织只要获得许可,便可进行公开募捐。第三,慈善信托的出现,大大便捷了慈善的进入门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慈善信托,如果慈善法放宽慈善信托,给予慈善信托更多减免税优惠,未来资金问题也不会成为问题。邓国胜预计,新政策的出台预计可以将慈善捐款直接跨越提升至5000亿水平。

  以下为邓国胜发言实录:

  邓国胜:大家下午好。中国的公益创新,这些年确实取得巨大发展,这是跟过去比,但跟国际比,我们的水平还是非常低的,主要表现在各界对公益创新对现代公益的认识水平比较低,对到底什么是现代公益对国际创新的一些做法,比如国际上一些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等这样一些创新的东西,我再跟一些地方官员或企业家讨论时,他们对这些的了解不够,对这样的新生事物发展还是持保留态度。

  另外,目前从整个公益创新的生态系统来说,国内专注于公益创投的机构还是非常少的,公益创投资金规模也非常小,中国公益组织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尤其是创新能力。再加上,在公益创新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总体来说,我们公益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Elliott DONNELLEY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中国在经济领域是跨越式发展,在公益领域有没有可能跨越式发展呢?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非常可能的。而且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开始跨越式的发展。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传统的慈善,可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还是非常短的,这些年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捐赠的数量看,呈现跨越式的发展。05、06年中国每年公益捐款几十个亿,到08年基本上跳到上千亿的水平了。这里面有几个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第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一些做法,可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本身成为一个创新的工具,比如阿里巴巴[微博]利用互联网帮助一些贫困地区销售产品,等等。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国的公益创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技术性条件。第二,国际的交流的频繁,中国大量留学生从国外学成归国,国际的交流也使得我们能够很快地把国际一些好的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快速借鉴过来,直接在中国落地。林风现在就是一个典范,他在新加坡生活,把新加坡一些好的做法直接搬到中国的一些西部地区。第三,这个领域跨越式的发展,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就是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进入到公益领域,原来中国公益创新能力弱的原因,是人才匮乏,人们都说,一类的人才在政府部门,二类的人才在企业,三类的人才在公益部门,现在不一样了,公务员和企业家慢慢投入到公益领域,最重要的是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公益行业,这也为公益领域的创新带来了活力。

  我们看中国老一代的公益慈善领域的领袖,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精英人士,但现在你会发现,从事公益工作的人越来越年轻化了,他们会带来很多创新的思路和思想。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公益创新,肯定会快速地跨越式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公益领域讨论最热的就是慈善法,慈善法的草案公布出来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慈善法是整个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慈善法能够快速通过,肯定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制度环境。从慈善法的草案来看,可以解决中国慈善领域发展的几大瓶颈问题:一是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问题。现在慈善法的草案,慈善组织可以直接在民政组织登记,破解了长期困扰慈善组织注册登记难的问题。二是允许一些慈善组织能够进行公开募捐,以往的公募权更多的掌握在官办的手里,根据新的草案,未来的慈善组织,只要得到许可就可以进行公募。三是新的制度出台,有可能慈善捐款会跨越到5000亿的水平,慈善信托的出现,将来门槛会变得非常便捷,这样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慈善信托,对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极大的机遇。

  主持人Elliott DONNELLEY提问:请各位嘉宾思考一下什么样根本的方式能够推动公益事业,很多人在这个领域工作都希望从海外获得最佳的模式,但我们可以研究海外的做法,比如美国有非常多的机构,支持民间社会的发展,而且还有非常多美国的非盈利性的机构,都在支持着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有一些鼓励措施,使这些企业真正为了公众的利益做出努力,如果我们有十亿美金的基金,希望能够解决在北京的污染问题,他们帮助政府制定更正确的政策,由基层的一些行为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同时也有技术的推动,不一定看现有的企业结构,而是希望有一些创新的结构,有相关的人才,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动态变化。请每位嘉宾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对于未来创新的思考?

  邓国胜: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人才,需求是有的,因为中国有大量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刚刚说了,法制环境正在不断地完善,这个领域的社会捐赠也越来越多,如果慈善法草案能够放宽慈善信托,而且给予慈善信托更多的减免税的优惠,资金问题也不会成为问题。我个人认为,未来还是需要有一大批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进入公益领域,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顺应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这个口号更多的是引领大家进行商业的创业。除了商业的创业以外,还需要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公益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包括创办公益慈善机构,也包括创办社会企业。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