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22:24 新浪财经 微博

  程志强

  因工作需要,亦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001年9月,已在部队和地方工作数年的我前往美丽的江城,到武汉大学[微博]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如沐春风般徜徉于学海之中,并有幸认识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三年后,我继续在武汉大学随董老师攻读经济学博士,但令人悲痛的是,2004年董老师驾鹤西去。虽至如今,每每思来,仍悲痛不已。

  董老师生前,将当时所带的7名博士生托付于刘蔼年师母,希望联系其生前好友、任教于北京大学[微博]的厉以宁教授照顾好我们几人的学业。不久之后,在刘蔼年师母的安排和邹恒甫老师的引荐下,我作为代表,怀揣着师兄弟7人的求学之情来到厉老师家中,与先生第一次见面。时至今日,那次见面的场景依然让人难以忘怀,也正因为那次见面,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我当时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厉老师的家门的,一位精神矍铄、面容慈祥的老先生出现在我眼前,他戴着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一本书,很热情的让我到客厅就座。自董辅礽先生过世之后,我除了悲伤,还有很多迷茫,在道明来意之后,厉老师彷佛早已明白我的心境一般,和我寒暄了几句后,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道:“我和董教授是多年好友,董老师的学生就是我的学生,我同意。”随后厉老师详细询问了7位学生的情况,勉励我们要努力钻研和踏实地学习,按学校的要求取得博士学位。

  短短的几句话让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和我的同门有幸能继续完成学业了,也是这短短的几句话,开启了我和厉老师已达7年之久的师生缘。事过多年,我渐渐明白,厉老师对我们的接纳与认可不仅饱含着厉老师与董老师之间多年的深情厚谊,更饱含着厉老师为人师表、传道授业的认真与负责。

  当时,我的博士论文题目还迟迟未定。过了一个月,厉老师主动联系了我。情急之下,我便匆忙赶到先生家中,见他依旧坐在一堆大大小小的书中间研究着什么。我小心谨慎地走上前,准备接受先生的指点。

  “工作还忙吗?博士论文,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他问。

  “我今天和你探讨一下,博士论文你就结合你的工作回答两个问题:关于煤炭资源开发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首先要找出欠发达的原因,然后要提出解决的办法。”他继续说道。

  厉老师简短的几句点拨,使原本一头雾水的我终于明确了研究方向和核心内容,对我的实际工作也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一定好好调研,不让老师失望!”

  虽然厉老师已年近80岁,但仍然多次亲赴晋陕蒙宁等资源富集地区进行调研。考虑到我的论文研究方向,老师与师母同意我随同他们一起调研并指出:要想写好可操作性的论文,必须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才能得到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多次赴上述地区发了成百上千户的问卷,访谈调研了600户左右的居民和100户左右的企业,收取了大量一手的珍贵资料。每次调研归来,我都会找老师汇报调研情况,交流调研心得,进一步提升我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记得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交予厉老师审查,他仅用了几天时间就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且让我此后每改一稿就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接过修改稿打开看时,很是惊讶,同时也感到一种惭愧和感激,原来我的论文已经从头到末,都用铅笔添改过了,不但有许多语句上的修改,甚至连标点的错误,也都一一修改无误,让我不得不佩服一代大师在细节上的严谨精神。

  2007年3月,由武汉大学牵头,我们几个学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微博]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我的博士论文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此后,论文的主要内容也在《管理世界》等一级期刊上发表,以论文改编的两本专著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转瞬已近三年,我仍清晰记得答辩那天,厉老师笑得格外开心,似乎是终于完成了故友的嘱托,如释重负一般。后来他又激励我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努力用自己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了能在厉老师身边继续工作学习,提高自己,我做了厉老师的博士后,这也让我有幸进一步了解了何玉春师母,一位对学生无比关爱的慈祥老人。

  对师母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次谈话。当时在北大[微博]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的推荐下,我决定竞选北京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并且特地向厉老师汇报。老师听罢立刻表示支持:“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这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对未来的发展也有帮助,好好把握。”临走时,何玉春师母再次叮咛我:“刚刚听你们谈话,我认为在博士后联谊会竞选时你要对所有的同仁强调两点:一是博士后联谊会的工作开展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大家的力量;二是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不虚假浮夸,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师母的话对我之后的当选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这也成为我之后在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开展工作时遵循和时刻铭记的准则。

  北京博士后联谊会第一次活动刚好在谷雨节气,我们计划举办北京博士后趣味运动会,不巧的是那天刚好下雨,师母一大早就打来电话关照:“今天可能要下雨,我有些不放心,你们办这个活动要注意安全,要有一个应急预案。”这个电话让我感到惊喜和温暖的同时,也体会到师母考虑问题的细致与周详。

  也许是做厉老师学生的时间长了,便也愈加能体察到厉老师和师母对学生殷切的关怀。两位老人一直把我这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有时是一句问候,有时是一点警醒,都能让我在略显繁忙与枯乏的工作中找回最本真的自我。

  厉老师和师母缘结湘西,情定北京,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早已传为一段佳话。厉老师爱写诗词,我最喜欢的是他27岁时写给师母的十六字令:

  春:

  满院梨花正恼人。

  寻谁去,

  听雨到清晨。

  这恐怕是当时最短的情诗,然而浓厚情义却跃然于字里行间。

  光阴荏苒,我跟随老师师母的学习已达7年了,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阶段已经度过,但人生的学习旅程刚刚迈开第一步。老师和师母春风化雨般的教导将永远激励着我更加努力,更加永不停止的学习,不断前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