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16:10 新浪财经 微博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上图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董事张顺荣。(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上图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董事张顺荣。(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6-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亚太区董事张顺荣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顺荣:各位尊敬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代表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参加论坛,我想讲的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新常态与机遇以及如何发展。

  我们是一个行业间的同业组织,总部在瑞士,代表着国际间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其他可持份者的利益和一些协调。总的来说针对国际固定收益的资本市场来制定一些规则,来给予市场一些关照。

  我想讲的第一点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在今年突然有了提速,特别是有可能加入SDR。到了下半年人民币主动贬值2%,包括货币基金组织推迟了评估会议,看上去人民币加入SDR确实是大概率事件。

  刚才看到沪港通还有深港通,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国际间的联合是非常大的趋势,再结合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个人觉得至少对于国内也好、对于国际也好,资本市场的机遇是非常大的。

  首先我们看境内,沪港通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两个交易所增加了管道,让各自的机构自由的买卖对方市场的产品。对于深圳来说,因为香港这边什么阻碍,基本上拿个通行证在香港可以开户。好多人已经不同层面的参与到了香港的股市里,反而是外部的外资机构加入国内的渠道不足。现在有个沪港通对他们来说意义是很大的,总的来说大家对于国内的市场肯定是看好的。

  再到债券,接下来互联互通除了深港通之外,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也是重要的大家工作的议题,从程度上来说它的复杂性更高,有可能比交易所互联互通要难。因为基本上债券都是场外市场为主,不是场内市场,不是说两个市场结合、联系就能够形成的。当然我们看到比如说今年早期时候包括香港的港交所都在谈修路的问题,所谓金融基建怎么为互联互动出力。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从发行人和投资人的两端都对国内的市场有很大的兴趣。我们预计发行人参与到国内的发行会越来越多,有可能作为银行间的市场来说熊猫债是一个开头,再到上交所[微博]的国际版。对于债市和股市,面向发行人的开放我们持乐观的态度。

  第二,从投资机构来说,香港的好多投资机构可能是外资的,当然他们是注册在香港的一个实体,通过这个实体来申请牌照加入市场。国际市场本身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非常兴奋,首先一点要参与在岸的人民币的市场。

  第二是离岸的海外市场,第一就是中资机构越来越多的参与,像交银国际在内的中资在海外部署,从熟悉度、时区、方便程度来说,香港肯定是一个最好的目的地。我们看到海外的布局也越来越多,中资金融机构在欧洲、美国都纷纷布局,为了推介人民币的产品和配合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有很多的金融基础设施都开始向海外发展,比如说深交所[微博]和德交所和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人民币交易的平台。

  为了配合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相应的产品也很多,财政部定向在海外发行人民币的债券,所以国际间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会配置相应的资产。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代表并不是交易已经排到第几位了,或者是做交易或者结算的时候用人民币。国际化真正的标志是两个跟中国不相关的国家,假设说英国和法国在做交易结算的时候也使用人民币,那个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化才到了标杆性质的、里程碑的作用。

  再来谈一谈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刚才有其他演讲嘉宾也说了,其实直接融资是最好的支持渠道,国内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美国70%都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这都是一个趋势。

  现在人民银行[微博]不断的放水,其实本身在市场内的流动性还是很可观的,中国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差,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可以想见银行还是基本的风险管理水平,如果你做银行,你也不可能把钱贷给小微企业,不贷给国企。等于通过银行再放水、再降息,这些钱也很难流到中小企业里面去。中小企业是支撑GDP增长和经济的一大块。唯一的方式就是开放资本市场,现在IPO又开始开放了,其实就是让更多的企业跟投资者有配对的,注册制就是以披露为核心,只要把我的风险,几斤几两,你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总有投资人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也希望有这么一个收益,因为收益和风险永远成正比。配对度更高,可以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也让我们的投资人多了投资的渠道。

  资本市场不是单一的高大上的市场,跟个体都是息息相关的,特别跟实体经济都是有益处的。流动性会是一个问题,现在的市场不是特别的活跃,特别是在亚洲,一般是买入和持有的策略,如果流动性太差的话会影响政策本身的价值,如果流动性太高的话增加了成本,好不容易产生的回报都给了做市商了,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我觉得一定的流动性是需要的,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里面是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谈了两点,第一对资本市场的人民币国际化,第二个反哺实体经济,不光是合作、合资,监管机构应该有一个更加紧密的合作,因为现在我们这个趋势既然是互联互通的,大家的趋势都是一致的,而且有可能从大的来说方向性、做的事情也是一致的。如果监管的步骤和要求是不一致的话,会损害相应的市场参与者对不同市场参与的度。

  比如说大家以披露为核心,但国内和国外的披露要求有很大的不一样,有可能就会有混乱和诉讼,比如说在中国披露的一个东西在国外是不要求的,国外的投资人起诉说你为什么不对称?就导致这个机构会有不必要的一些麻烦,所以我们也在和国际证监组织合作。特别是在亚太区也有一个合作的机制,来协调监管的合作。

  另外,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绿色概念,特别是今年兴起一个“绿色金融”的概念,国内由人民银行金融委员会做绿色债券和其他的绿色的创新,相关的办法正在起草当中,以后有更多的来去引导资本市场对环保、社会负责的态度,为子孙后代造福。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