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颁奖典礼”于11月13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颁奖典礼”于11月13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颁奖典礼”于11月13日在深圳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微博]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微博]出席并演讲。

  华生表示,国有企业改革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走政企分开的道路还是走政企合一的道路”,这种选择对应到实践中就是国家到底是管资本还是管人管干部。

  华生认为,前者才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其认为,国企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企业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组成的。因此,国企改革应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而不是死守住国企阵地的外壳。“国有经济并不等同于国有企业,只有跳出国企来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有所突破”,华生表示。

  对于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华生认为,国有企业的概念也要对应修改。“即使是中石油、中石化[微博]工商银行这样的企业,由于已经吸收了个人参股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成分,这样的资产已经不是国有资产了,而是所有出资人的资产”。

  华生还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根据以管资本为主的思路,也应更名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华生:大家下午好,我讲的题目是《国资国企改革向何处去》。

  国家很明确要想扭转当前的经济困境,从根本上说要搞改革。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作为亲历者,深深感到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三十多年前,我们人均收入只有一两百美元,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从走到什么地方都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到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过去三十多年来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成果。

  但是,改革的成果也是可以丧失的,不是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在新的情况下面,对着新的压力,怎么将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就是我们面前所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

  讲到国企改革的问题,这三十多年来国企改革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这个探索应该说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摸索的。就我个人的体验,有一种意见是认为国有企业在原有的政治、管理框架下完全可以搞好,在原来的体制里做一些修补就可以了;另外一种是国有企业完全没有前途,应该全盘私有化。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就是在这两极当中进行探索,我们想追求更加公平、贫富差距比较小的社会主义如何跟市场经济相结合。

  到今天,中央还出了关于新的国企改革的文件,就说明这个探索仍然没有完成。当然国资改革对中国经济能够走出目前下行的压力和困境是异常关键的。因为我们知道,国有企业占了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且关键性领域都是国有企业控制的。那么国企能不能改好,决定了下一步经济有没有可能出现持续增长的前景。

  目前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比如说把一些国企进行合并、整合,也是必要的,在资本市场上可能是炒作的题材,但如果从改革的角度来看,这不能算改革。我们知道在前苏联,一些国有企业组成大型的托拉斯,这种做法非常多。以至于到现在经济当中,大型企业大到不能倒,甚至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都造成了重大的问题。所以怎么探索国企改革的道路确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1985年,我们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就国企改国企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国企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企业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组成的。因此,当时我们就提出来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而不是死守住国企阵地这个外壳。国有经济并不等同于国有企业,只有跳出国企来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有所突破。

  从今天来看,我们现在也面临着重要的方向选择——下一步国企国资改革究竟往什么方向走?我个人觉得最根本的一个问题还是要回答是走政企分开的道路还是走政企合一的道路。包括最近的一些讨论我们都看出来,实际上这两种思路都存在,甚至在同一个文章里面、同一个文件里面你也可以看到这两种思路的不同表达。我们选择任何一条路都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选择自相矛盾的路,这个路是没法走的。

  现在,我们一方面强调坚持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可在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中怎么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这是我们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根据我的研究,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国有企业就是通过政府来管理的,因为国家是很空洞的概念,你必须通过政府来管理,或者政府设立的机构来管理。那么,当国家完全控股的企业搞政企分开,怎么分?我们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找出好的办法来。

  之所以改革了三十多年还在谈国企改革,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在政企分开或者政企合一,或者在党、政、企合一,在这两个方向上来回徘徊、动摇、摇摆,这是我们国企改革不能深入的根本原因。

  关于国企改革,国务院最近提出了以管资本为的 改革方向,我个人认为这个提法是非常好,而且是非常大的突破,如果真正能够坚持以管资本来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这个路就可以走出来。但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跟目前的国企管理状态有非常大的距离。包括我们今天还在重复着很多观念、很多口号恐怕都要重新去审视。

  因为在资本形态上确实会实现我们所希望的减小贫富差距,跟社会融合,因为在市场上,他们是可以完全融合起来的,但是管资本为主跟我们至今为止所习惯的以管人为主、管干部为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如果坚持管人为主和管干部为主,那就不可能管资本为主。因为你如果是以管人为主,他一定不是按照管资本为主来做,这个时候他一定是既当老板又要当“婆婆”,什么都要当,因为你管人嘛。所以如何实现从管人为主、管干部为主,真正转到管资本为主,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包括领导们都要去正面回答,否则光光一个口号,那最后可能不能实现。

  管资本为主,那就意味着国家对一个企业,至少是代表着政府的那个部门不能绝对控股,才能实现管资本为主。因为如果有一个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而且是由一个政府部门去代表的,那这时候不可能是管资本为主,因为他一定是从头到脚全部管起来了,而且是以管人为主,那么我们现在的很多提法恐怕都无法通过。

  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发展混合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那么国有资产的概念就要修改,因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即使是像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这样的企业由于已经吸收了个人参股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成分,这样的资产已经不是国有资产了,而是所有出资人的资产。管国有资产已经不能管到那上面去了,因为那个资产不叫国有资产,而是国有参股,或者是国有控股、国有资本在其中有权益的法人资产,这个概念是需要改变的。

  另外,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也需要更名,根据以管资本为主的思路要更名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委员会,因为除了国有独资企业是国有资产外,所有混合制企业,不论参股到什么程度,它的资产都不是国有资产。就好像有私人参股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企业,不能说那个企业的资产是私人的资产,它只是混合所有制法人的资产。包括国有企业这个概念也是一样,除了将来少数的在公益性的和一些特殊领域需要国有独资企业以外,都不能称之为国有企业。因为既然有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在里面,这个企业的名称也不能叫国有企业。所以这样一些概念都要去改变。

  在国有资本形态上,我们就看到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国有主权的基金运转得非常好,也没有遇到任何人的挑战,或者是对它的封锁。所以在资本形态上,对于中国的各类资本,包括国有资本“走出去”,对于打破别人对我们的封锁,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恐怕最大的挑战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虽然说了以管资本为主,但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想是不是转到以管资本为主上来,所以要回答的是走政企分开的道路还是走政企合一的道路,是以管资本为主还是以管人、管干部为主,我觉得这是国企国资改革最根本的一个挑战。而我们能不能够成功的回答这个挑战,关系到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关系到我们这个经济能不能够渡过目前这样一个有可能是长期的经济下行的压力。

  国企国资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现在确实是到了一个选择方向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把所有企业都私有化,不是那个意思。我以前就讲过,如果是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今天变成私人家族企业的话,中国社会现在会更加混乱,贪腐会更加严重,但是我们坚持过去那一套党政体制,党政工团所有都搬到国企里面,这样的国企肯定搞不好、搞不活,也不可能适应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的环境。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需要一个深入的讨论和反思,究竟是走管资本为主的道路,还是以管人、管干部为主的道路。

  我的发言就到这,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