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大学[微博]世界伦理中心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的“儒商论域2015”于11月11日-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良知,价值重塑与企业家。北京四海孔子学院院长冯哲出席并参与高峰对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冯哲:非常高兴有机会一起讨论义与利的问题。这个话题应该说是一个千年的命题,因为儒家向来对义与利有清晰而明确的论述。今天杜先生设计的是价值重建,我们谈义与利问题显然要对它做一番辨析。孔子来看,义与利都是本于仁。由于仁,才可以更好的谈义与利。《论语》讲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以仁为利,因为智者非常聪明,要非常好的运用仁。今天来看这实际上是企业家的一种修炼的功夫。因为传统的儒家讲“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一个真正的立身行道的人,对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反对,也没有什么一定要羡慕。但抉择实际上有一个终极目标或者一个原则,就是“义之与比”,就是能和义比肩。所以这一点我们真的要做深刻的思考。
为什么这样讲。企业家他的一种本质属性还是需要在“利”方面多多益善。但恰恰如果一味的所有的起心都基于逐利,显然他对别人的要求很高,别人对他的要求也会很高。《论语》中讲“放于利而行则多怨”,放当然是放纵的意思,放纵自己,以谋利为出发点,自然一方面遭致别人的怨,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对别人要求也产生自己的怨,所以我们怎么样在义与利之间有一个动态变化的平衡。我觉得如果是基于对仁的一种体认,可能还可以往前追溯。中国人讲人性还是有善的基因,我们讲人皆有善性。所有企业的行为追根到底,应该说是追到企业家的心里,心有本意性,更多的是本于他的一种善性,对于义与利的辨识,应该是唤醒自己本有的善性。基由善性自然可以作用于心。
今天提到良知,我觉得非常重要。基于善性的理解就可以唤醒本有的良知,透过本有的良知表达出对世界的真情。通过善性、良知、真情,可以让企业家在义利征途上有一番很深刻的修炼。我个人觉得这的确很难把握。因为企业的特点决定它要追求规模,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要拓展空间。但是往往有一个不经意的流弊,很容易把一个正当需求,不知不觉变成一种欲望。宋代朱熹讲要灭欲,这很困难。至少今天可以做到“正欲”,就是如何正确的对待扩大、发展、造大造强、夺取这样的话语,这些话语中都深刻地反映出我们的一种潜意识。怎么样做到正欲?这一点需要我们反省。既不可以灭欲也不可以纵欲。这一点上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
儒家讲“君子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如果为人付出,替人着想,对别人有好处,你去牟利,为客户创造正向的价值,这是可以竭尽全力。反之如果它是一种破坏生态、放大欲望,显然是孔子讲的“不义而富且贵”,这个就是君子不为了。所以对于义利的问题,的确它可以从最根本的人性上来思考。毕竟我们常讲一个能够把自己回归到仁者的本位,自然你对物质的欲望、摆脱物质对自己心的能力的控制就大很多,我们说“心生道”,如果心上对义和利没有一番深刻体察当然很难。人性的不确定性也会把我们引向纵欲的深潭,这对人对己都是一种灾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