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与财视传媒共同主办的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暨“15派”星际创客峰会盛大开启,第十一届“管理中国”总评选也于7日晚隆重揭晓。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微博]在总评选颁奖典礼上,发表了“今明两年经济走势分析”的主题演讲。李稻葵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在明年的一季度或者是年中(二季度末)应该会回升。李稻葵同时预测,明年上半年美元会加息。
以下为演讲节选:
李稻葵: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首先热烈祝贺第十一届“管理中国”总评选成功举办,也对各位获奖的企业家和企业表示衷心的祝贺。“管理中国”这个奖很牛很有管理味道,咱们应该掌声鼓励一下中外管理杂志社的创意。
大家都是拼搏在第一线的企业家,尤其很多是中小企业的掌门人,大家比较困惑,为什么困惑呢?大家感觉寒冬已经到来了,还要走多久,才能有温暖,才能有春天?高层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讲到,6.5%是十三五期间增长底线,大伙儿听起来:6.5%,比6.9%还要低0.4%,现在已经够寒冷了,这0.4%怎么过?这个温度计还要往下走,怎么办?大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
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首先中国经济目前的困难的确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拼搏的企业家,6.9%已经觉得很难受了,6.5%可能感觉会更加痛苦。尤其是钢铁、水泥、发电、有色等行业,大部分都是日子不好过。
我们想一想原因何在?为什么现在的传统企业不景气?非常流行的说法,是说我们产能过剩,这个说法永远没错,这个说法跟经济不景气,在我看来几乎是同一句话的重复。产能过剩就好像我们都吃饱了,桌子上剩下的饭不想吃。所以我倒觉得产能过剩这个事可以说,但是不能作为原因。如果仅仅停留在产能过剩上这个层面的话,显然是不对的。
追问一下,为什么产能过剩?为什么传统行业现在日子不好过?再看看数据,很简单,我们对产能的需求现在是放缓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到9月份降到10%左右,这个数据一年多前还是13%,再往前15%,四五年前是2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占到GDP的45%左右,这是大头。所以产能过剩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那么再追问一下,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吗?原因又是比较清晰,两件事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第一房地产的投资开发速度是逐月下降的,已经下降了近两年,最近数字降到3%、4%,房地产能够占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20%,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毫不奇怪。第二个原因占到固定资产投资15%左右的基础建设投资也在放缓。很多新开工的项目增长速度下降到了5%,比整个的在建项目增速还要慢,这预示着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比较难以扭转,增速很难再往上走。
继续追问,为什么房地产增速,投资开发的速度下降?为什么基础设施建设增速下降?咱们一层层往下问,问清楚问题之后再来分析,才能够预测,这是思路。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力度增速下降很好理解,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房地产存量还是比较高的,不光是商业,还有住宅。但是存量比较高这个事情,现在已经基本上我们看到“底”了,就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的销售量、销售面积,还有价格都在往上走,从今年5月份开始逐月增速在上升,价格和销量在往上走。预计再过一到两个季度房地产投资开发就应该开始回升了。
为什么房地产出现这个情况呢?为什么房地产的价格和销量在5月份以来逐步上升呢?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经济地理格局在发生变化,就是我们头脑里传统的中国经济版图在发生变化。很多地区的确是不景气,比如东北地区不景气,但是中部地区,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房地产仍然非常红火,北京、上海、深圳不说了,仅深圳今年1到9月份房价上升了30%。那么中部地区,合肥、长沙、武汉,包括稍微西部一点的成都,这一带的房地产都在回暖。这是因为人口和经济活动在中部地区逐步聚集。
人口在向南方,向温带、向暖和地方聚集。而东北正好形成一个对比,东北现在大量人口往外移,尤其是高收入人群都跑到三亚、海南,这方面我们都有体会。
此时此刻中国的经济地理在发生变化,带动着房地产新的一轮变迁,人一移动,马上跟着就买房子移动。所以,我估计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在明年的一季度或者是年中(二季度末)应该会上升,这是房地产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为什么现在下降比较快呢?这个里面也有一个深刻原因。我认为深刻的原因是政府正在转型,地方领导正在转型。像过去那样招商引资,开放土地,建工业园,借款搞土地开发,一个晚上搞三四次晚宴,跟各种企业家来谈投资,这个时代过去了。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社会的矛盾,可能会引发不正当的政企关系。所以新的政企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旧的、传统的靠参加各种活动,搞典礼、晚宴、招商引资,旧的方式又不能重复,这就是形成了目前的尴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跟进的比较慢。
到此为止,我想我已按照这个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地抽丝剥茧,从产能过剩一直分析到根本的原因。
那么明、后年会怎么样,我觉得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十三五规划启动的这一年,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因此地方官员的行为会有所匡正,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有所恢复。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虽然说增速的保底是6.5%,但是最后的奋斗目标不能定在6.5%,6.5%太悬了,那是基数。所以我的理解在未来这一两年,中央政府还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调动地方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所以明年的增速可能是前低后高,比今年整体上讲可能略低一点。今年我们的预测是6.8%,因为第四季度可能还会低一点,比三季度还低一点,明年略有下降,可能是6.7%左右,这是目前的预测。
各种各样措施能够到位的话,2017年经济增速能够再上升一些,能够回到6.9%甚至更高,这就是我对短期的一个分析。
那么再往远看一点,中国经济到底还有没有增长潜力,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从此告别了7时代了呢?这是我最近在反复研究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还没有告别7%增长速度的时代,7%的时代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还会回来。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水平还非常低,我们的人均GDP还是世界上领先国家比如美国的20%,这个都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如果按照目前人民币汇率算的话,那还要更低,我们只是美国人20%的发展水平,我们还有巨大的赶超空间。
我想最后再重复一遍,宏观的环境短期内有可能有一定的恢复,但并不是说回到10%,我只是说回到7%,但是各位企业家,你们等不起,就算回到了7%,很多企业可能也搭不上这个便车,7%跟10%差远了。所以每一家企业必须开动脑筋,找到新增长点,必须要搞创新,不能抱着自己的产业不放。
苹果也一样,苹果最开始是做电脑的,后来转型搞音乐,当时我在美国,我说这个苹果真是不像话,不务正业——做音乐能赚多少钱呢?果真,他搞音乐搞起来了,又从音乐转向手机,乔布斯是不断转型的,从生产台式电脑到生产放音乐的播放机,到生产手机,也是跨度很大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创新,就是利用他的工程师、设计团队、营销团队的创新能力,不断给自己寻找新增长点。谷歌[微博]更是如此,从此做地图,做搜寻器,后来又做到了邮箱,后来又做了日立,搞商业服务,现在开始搞汽车了。
所以我想通过这些例子告诉大家,必须转型,企业必须转型,你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件事如果抓不住的话,我想任何的企业都不可能做成。
提问:刚才您提到美元加息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美国是不是真的要加息,也喊了一年半。第一您认为美国是不是确实要加息,第二如果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有多大影响?谢谢。
李稻葵:加息这件事跟中国有巨大的因果关系,中国既是美国加息受影响的经济体,更是美国加不加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因在果我们都有因素在。今年8月27号,我参加了美联储每年一度的年会,在一个国家公园,那个会实际上是世界型的货币政策讨论会,日本、印度、英国、巴西,几乎所有国家央行[微博]的人都去了。
在这个会上,开始我也不明白,提前几个月要请我去,说是午餐会你来讲一讲,你就讲讲最新的中国经济话题。我说这个搞错了,应该请人讲欧洲,欧洲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地区。结果到了以后,他们跟我讲中国太重要了,6月12号股市一跌,全球金融市场都有反应。我实事求是讲,第一中国的确有困难,不能指望中国经济增速短期内回到8%,很难回去。第二,办法还是有的,工具还是有的,财政上很多地方还是有盈余的,尽管中央财政2.4%财政赤字,实际上有很多存量,很多国有企业是赚钱的,银行现在帐面上应该有很多利润,所以办法是有的。
随后,五大央行行长上台开始做讨论,所有的总结里面都讲一条:来自于中国的各种各样不确定性仍然是巨大的,因此隐含着世界经济现在恢复还不够稳定。到了9月17号,美联储开会维持利率不变,再过几星期,我们看到他们的会议记录,里面反复讲中国因素,所以从这个故事里面,现在美元不加息有一个重要考量是世界经济不稳定,其中有一个因素是中国经济,所以我的判断未来这两个月加息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那么明年上半年有没有可能加息呢?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
最近碰到一个搞宏观对冲基金的华尔街投资者,天天看宏观数据,天天观察股市的走势。我跟他仔细探讨,我说你认为美联储会不会加息?咱们先不谈应不应该加息?他说我仔细研究了,美国明年1月份,美联储会换届,会换三个人,三个下,三个上,三个新上的人都是鹰派,要加息,形势变了。所以他这个说法我认为可能靠谱,他们不是随便说着玩的。所以我挺相信他说的,明年上半年有可能会加息。
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有两个影响,第一个影响是周边的贸易伙伴,他们会受影响,比如说智利、秘鲁、新西兰、澳大利亚,还有东南亚,他们或多或少会受影响。第二个影响更大一些,这里面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到明年一季度,如果明年在美元加息的时候,我们的经济数据、宏观形势仍然有下滑的迹象,还没有稳定下来,那么这个时候我相信在资本市场上会有资金出走的压力。如果资金跟风跑了,我们的货币政策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本来可能想适当降息,这些政策短期来看要暂缓。所以这就是我认为加息对我们产生的两个因素。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