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作为“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期间的重要活动,2015中国保险业年度峰会于2015年10月31日举行。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主持并演讲。
郝演苏表示,“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全国的总保费要完成三万亿,我们的目标增长率是48.26%。算了一下,全国36个省最多能有9个省市可以完成保费的“十二五”规划自己制定的目标。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郝演苏:洪董事长通过互联网+这样的概念,包括运营平台,如何发展,强调了运营平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五个升级的概念,对于集团化的资源整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下面的发言就是我本人,我的题目做了小的调整。
我的主题是小问题,大名堂。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了奋斗目标,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要翻一番,目前我们正在制定保险业的发展规划,保险业相应的配套指标如何对应和落实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包括保险的评价指标有三个,保费收益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指标。
我们2011年8月公布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有如下内容,今年是第12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那么收官之年可能对“十二五”计划的相关目标都有点评。首先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三万亿,我们发现新国十条确定了未来的五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为5%,而不是“十二五”规划所明确的今年达到5%。
事实上对于讨论保险深度,拿保险深度评价一个大国的保险业发展水准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打开全球的保险排行榜,第一位是台湾,第二位是香港,反正都是一些小国。为什么台湾和香港排在前面?因为它的产业结构简单,没有什么重工业,很少。在中国,尤其在目前互联网+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行业产生的新的领域都会占GDP的一定比重。
美国保费占全球的接近30%,它的保险深度也是很低的,因为它产业结构多元。所以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尤其保险深度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业态非常多样化的国家,提高深度不容易,因为一个新的业态产生了,它必然要占GDP的比重。
2015年“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保险总资产达到10万亿,这个我们在2014年就完成了。但是2014年我们的保费是两万亿,10万亿的资产实现了两万亿的保险,而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我们应该对应三万亿的保费。同时我们也提出,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占比明显提升,我们银行保险占的比重仍然是5%到5.5%的作用。
功能作用得以发挥,在“十二五”期间这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有一个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来,承保金额占国民财富的比重等反映保险对于社会贡献度的指标显著提升,请问这个指标在哪里能够查到?承保金额占国民财富的比重,我们从公开的网络渠道当中是看不到承保金额的状态。再一个指标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资本能力明显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社会公信力显著增强,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保险业逐步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信赖的金融服务行业。我们应当有46个保险学校进入了评估,但是有四个学校取消了,他们完全不了条件,调进来的学生又不能进保险业,包括全国的保险专业的第一资源在相关行业是偏低的,所以社会对保险的满意度有一点障碍。
所以谈一下指标,十万亿产生了两万亿保费,应该是三万亿,这不是一个很理想大数据。我们看一下这个行业通常用的评价指标,保险费和保险金额。作为保险公司更关注保费。我们国家监管机关只提供保费、赔款与总资产,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我们的《中国保险年鉴》除了披露监管机关的相关数据,还公布车险、农险和出口信用险的承保总额。
我们面向社会宣传保险事业发展成就的数字,基本上以民众和企业交付保险公司的保险费增量为主,同时,再列举保险费占GDP比重和人均保费,说明我国保险事业相对落后,似乎保险业的进步与落后,都是民众和企业支付保险费用的多少而造成的,很少理会保费与保险金额的关系。所以无论保险行业的进步与落后都跟保费有关系,行业进步了就是我们交保费的情况,很少比对保险赔付和保险金额之间的关系。
拿《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88年的统计报告当中,第一次披露的有财产险的承保总额,人均财产的投保人数,等等。88年第一次出现的数据,1990年到1996,就是中国保监会成立之前的数据,因为1997年之前的数据是1998年三月份审定完成的,而1998年的三月份保监会正在筹备成立,所以当时是由保监会的筹备机构向外披露的。
我们看一下统计报告,保险事业得以较大发展,全年全国承保金额15.6万亿,增长多少,收多少保费。当年的保费一共收了756亿,但是它告诉你,我收了756亿的保费,但是我承担的国家和社会责任高达445亿。这是什么概念?这个责任可能或许存在,或者偶然存在,换句话说我们所有的保险金额一旦出问题,你砸锅卖铁把这个也要还上,虽然是理论上,但是体现了我对国家和社会民众的责任。换句话说,我们看另外一个数据,各位可能会发现一个小的情况。这个是我统计的,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预计保费的增长率,因为现在还有两个月,我们可能到年底问题任务。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全国的总保费要完成三万亿,我们的目标增长率是48.26%。我们过去增长率接近20%,所以除非12月底有些公司迅速的,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今年的三万亿是落空的。再看一下36局的行政单位,它们制定的目标,各位看一下完成目标,我们所在的地区能不能问题这样的任务。
最终准备要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上海,要完成任务必须增长37%到47%。深圳完成了任务,因为它当年设定的指标比较科学,不是简单的拍脑袋。黑龙江12.3%增长率就可以完成,安徽要增长74%,河南增长83%左右才能完成任务。看一下这样的情况,就知道我们今年如何向我们的相关机构交一份答卷,青海可以完成任务,只要增长8.7%就可以了。算了一下,全国36个省最多能有9个省市可以完成保费的“十二五”规划自己制定的目标。
所以一个行业在整个的发展当中,如果简单的拿保费问短长,而且并没有考虑到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际,这是有很大的差异和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关注一下保额,完全可以在某些层面上解决我们的难堪与尴尬。我们看一下98年保监会成立之后,我们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的出版物当中提到的数据,2014年公布了相关的赔款,可以看到保费、赔款,看不到其他的数据。因为我们目前是在商业机构主导下的环境,可能有所偏颇。
但是最后信息披露的畅通,获取信息的便捷,我们应当考虑民众的感受,关起门里说话和打开门说话应该有两个版本。我们也可以讲保费,但是你也可以告诉我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我们看到在瑞士的SIGMA披露的保险业运行状况主要指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宏观经济指标。准确的讲,由于交易双方的需求不一样,他们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社会政府与保险业所关注的指标应当是存在差异的。我看一下今年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行业,有煤炭、钢铁,我们规模不小,为什么上不去?我想跟政府和民众关注的指标有关系。
从社会大众来看,对于保险的评价更多关注于非寿险保额和寿险保额与保单现金价创造的财富收益。从政府监管机构的立场,首先应当关注保险业为社会和民众提供的保险保障程度,其次才是保费,赔款与给付,总资产等行业经营指标。从保险行业的立场,商业属性决定必须关注相关经营指标。但是现在的社会属性决定也要关注相关保险金额的水平和质量,保险金额是保险业为什么社会和民众应当承担的经济赔偿或给付责任。中国保险业似乎忘却保险金额的社会价值,将保险金额仅作为理赔或给付计算的数字,在向社会宣传行业成就时,言必称保费,全然不顾客户支付保险费用的真实目的。
非寿险保险是防范相关风险的重要指标,寿险与健康险保额及相应的保单件均保额和人均报保额是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和评估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确立保险金额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改善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矫正保险公司偏高主营业务的倾向。关注保险金额,有助于监管当局和行业政府评估运行风险,真正实现资产与负债的科学匹配。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将保险金额列入相关业务评价指标体系部分,藉此量化保险行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升全社会对于保险行业的认知度,有效改善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
在1994年台湾地区监管机关开展了提升国民保额建议,不是提升国民的保费。这个指标包括两个,一个是保单的件均保额,一个是人均保额。我们看到这个东西可能一看有点奇怪,人均保额高于件均保额,很简单,因为很多台湾同胞每人手里面有五六张保单。根据这个件均保额和人均保额,我完全可以预测在台湾地区我们的民众准备的怎么样。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得件均保额和人均保额,应对长寿风险,我们能不能满足这个条件。
它有人寿保险业务的统计指标,保额有增有减,为什么保额下去了?这里面要了解是不是产品过低。我们的香港地区,2015年1月到6月的数据,有受保人数目,还有承保人的保额和年金。把你客户的人均保单和保额向社会披露,而且对于客户进行合理的医疗规划,养老规划是有帮助。
所以,由于忽视保险金额对于社会大众的意义,导致寿险市场形成重理财轻保障的现象,许多寿险公司重点推荐保费更高的投资性可保险或高预定利率,较低的分红险。“十二五”期间,内地香港投保寿险业务的保费指出约两千亿港币,内地保费流失有多种原因,但是其中包括认为同样的保费可以在香港获得更多的保额和保险责任,“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业在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很多的成绩,但预计很难全面完成中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相关发展目标,与整个行业冷落保险金额指标存在一定关系。
我国应当建立哪些保额评价指标,承保总额,健康险件均保额与人均保额,人寿与年金件均保额与人均保额,体现相关责任压力的保险业务承保总额。为了科学体现与建成小康社会相关的保险业评价指标,我国应当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制定提高国民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障险的量化指标,其中就要考虑保险金额,同时摒弃将保费增长与提高保险深度作为衡量保险行业的发展主要评价指标做法,制定承包总额占国民财富比重量化指标。
确立保险金额在评价指标体系的位置,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关注保险金额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当学会用承保总额展现保险行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让全社会认识和理解保险行业为国家和民众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艰辛与伟大。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实出发,确立保险金额及相关指标在行业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是保险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从保险大国走向保险强国的必然选择。
我的演讲完了,我们今天上午的高峰论坛也要结束了。所以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来到我们的会场,我们大家发表了真知灼见,也非常感谢各位听众能够认真的聆听我们的观点。祝下次会议再见,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