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作为“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期间的重要活动,2015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2015年10月30日举行。浙商银行副行长张长弓出席并演讲。
张长弓指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尤其是去产能过程中,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迷失了方向,在过去三十年的传统工业化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以物理规模的扩张作为标准,所以传统商业银行我们希望以重资产的行业,我们的风控模型都是建立在物理资产的抵押上。
其次,新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融资工具失去了安全屏障,在间接融资主导下的传统商业银行,尤银行在风控手段上缺失服务新经济应有的试错机制和风险的补偿手段,客观上也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服务新经济的畏难甚至是恐惧的心理。
张长弓表示,传统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功能的缺失也使得社会习惯了这种缺失,所以社会对商业银行功能定位也产生了一些歧义。金融只是简单地为经济活动提供融资服务,甚至于单一的融资结构和银行主导下的经济体系又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就是筹集资金和配置资金的,所以资产管理功能的缺失以及社会效率单一的融资结构,加上银行被异化的功能,导致我们银行承担了超过其自身能力的责任,所以我们银行常常被误解为政府的“钱袋子”,而不是金融资产的管理者。
张长弓指出,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各类市场主体获取金融资源的不平等性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当初金融体系设计模型是相悖的,原因就是银行内部的机制与国家的宏观战略其实是没有衔接好,所以强势主体有用不完的授信,特别是一些小的创新主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国家的经济活力,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另外,过去一些简单、统一的监管标准,也使得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差异化服务在我们实务的操作中难以实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长弓:尊敬的各位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进行汇报和交流。今天我跟大家汇报交流的是大会组委会给我安排的题目,叫《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的机遇与发展》。
讲到机遇和发展,首先讲一下我们的挑战。刚才健华行长讲了中小银行的一些困境和困局,这都是我们的心声。大家知道,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第一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尤其是去产能,就使得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迷失了方向,在过去三十年的传统工业化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以物理规模的扩张作为标准,所以传统商业银行我们希望以重资产的行业,我们的风控模型都是建立在物理资产的抵押上。刚才张行长也讲到,不是没有骗子,所以我们只能是抓住资产抵押。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的未来是什么?新经济的标志是什么?应该就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个规划的基石,尤其是互联网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轻资产化,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一些扑面而来的以轻资产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应该说我们的服务行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新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融资工具失去了安全屏障,在间接融资主导下的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我们的风控手段上缺失,我们的服务新经济应有的试错机制和风险的补偿手段,所以客观上也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服务新经济的畏难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刚才讲到财富管理,现在我们讲到大资管时代,其实这是对金融功能的一种回归。
这些年来,应该说传统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功能的缺失也使得社会习惯了这种缺失,所以他们对我们的商业银行功能定位也产生了一些歧义。金融只是简单地为经济活动提供融资服务,甚至于单一的融资结构和银行主导下的经济体系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金融就是筹集资金和配置资金的,所以资产管理功能的缺失以及社会效率单一的融资结构,还有一个银行被异化的功能,都导致我们银行承担了超过其自身能力的责任,所以我们银行常常被误解为政府的“钱袋子”,而不是金融资产的管理者。
第二,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各类市场主体获取金融资源的不平等性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当初我们金融体系设计模型是相悖的,原因就是我们内部的机制与国家的宏观战略其实是没有衔接好,所以大家争相去呼吁这些强势主体,强势主体有用不完的授信,特别是一些小的创新主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国家的经济活力,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还有一方面,近年来,尤其是市场中一些大量造成价格扭曲主体的介入,百分之十几的利率照样拿钱,一方面我们的货币政策希望降低融资成本,但另外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政府平台、政府信用主体的介入,所以使得本身就非常复杂的金融问题更加复杂。还有比如传统商业银行,我们的从业人员大多是金融专业出身,对新经济的特征,对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是很了解,因此对服务新经济有一些知识上的不足,因此就有畏难情绪。还有一些过去简单、统一的监管标准,也使得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差异化服务在我们实务的操作中难以实现。这是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转型之路机遇与发展,我们看到悲观的一面,也看到希望所在。
第一方面,在深化改革和市场化导向下,给予了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应该说提供了可能性,大家都讲到一些几化,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自由化、金融边际规模化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战略,所以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有机会实现,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做一样的事情,所有的银行都去服务小微,都去服务创业,都去做光伏新能源,所以未来商业银行是有机会实现差异的。
第二方面,实体经济的转型应该说方向也越来越清晰了。有几个方面:比如说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我们描述了比较清晰的中国实体经济未来的蓝图,我们服务什么?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就在这里。比如说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十大权重股的变化,80年代有7个石油公司在其中,90年代只有一个公司,到了新的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十大权重股几乎找不到重资产行业的影子。
第二方面就是轻资产化发展的方向,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敢去服务这些创新经济,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好相应的能力,尤其是我们的理论与指导也是比较滞后的。但是我们不断地发展引进商业银行能力的提升,我们又摸索出了一套服务新经济的模型,比如说平台基础原则,我们要对平台价值进行评估,而不是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更多的是能力,更多的客户至上原则,另外还有流量为王原则,要看流量。
第三方面,我们展开一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应该已经明确了,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能整合是升级的前提。既然过剩,就要整合。通过整合刚才张健华行长所讲的规模的边际成本下降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过产能的整合,通过集中度的提升,来增加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仅是降低成本的问题,本身还有一个产品升级改造的问题,分散在,尤其是浙江地区,都是快餐经济,我们叫一政一特色、一街一产品,一条街道几百家小作坊生产同一个产品,简单的模仿,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有能力进行科技的研发呢?所以我们的产业越做越低端,所以现在的去产能化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通过产能的整合来提升产业的层级。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是优势产业将扮演着主导角色,这个优势产业不只是指这个企业能力,更多的还要看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我们最近浙商银行在全部推动整合方面的服务,企业本身有这个财力,但是没有这个意愿,更没有这个意识,我想未来的企业一定要重新洗牌,企业要抓住机会,对机会的判断能力上。
在这个过程中,产能整合的要素,流量在哪里,我们认为资本要素是产能整合的关键。所以我们基本上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本市场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本要素的交易是最便捷、最低成本的,商业银行如何服务于资本要素的整合?我认为风险管控将更加依赖于公开市场和交易型规则。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转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两大标志,就是从资产占有型向资产管理型转变。过去我们说一家银行大小、好坏,首先是看它揽租的能力,现在变成从资产占有型向资产管理型转变。在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下,银行要做交易型银行,我们要从持有资产向交易资产转变,所以这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两大典型的标志。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跟大家交流。最后我说一下,新经济呼唤着新金融,新的金融服务理念、方式,以及金融企业服务新经济的产品功能工具将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不断涌现,可以说一个金融创新的大时代已经来临了。
我的观点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