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5第四届金融街论坛”于2015年10月28-29日在京举办。本届论坛将以“新常态、新金融、新功能”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助理殷勇出席并演讲。
殷勇表示,中国经济放缓的外溢效应可能被夸大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达到了10.8%,这么大一个经济的体量,我们的经济速度的放缓对其他的经济体产生影响,我们觉得这是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放缓的影响的程度可能并不像外界人说的那么大。全球的经济放缓和资产价格的调整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能全部归为中国因素的影响。”殷勇说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
殷勇: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邀请参加金融街论坛,实际上人民银行[微博]应该是金融街的老街坊了,不过人民银行的门牌号是城坊街32号,所以经常有朋友问人民银行在不在金融街上?如果金融街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号的话,不是人民银行,就是人民银行对面的百盛购物中心,应该是金融街1号。
下面我言归正传,回到金融街论坛的主题谈一点看法,跟大家交流。
第一点,我想讲的是中国经济放缓的外溢效应可能被夸大了。大家知道,今年上半年我们国家GDP的实际增速是7%,三季度进一步下降到6.9%,这个增速比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8.6%大概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的平均增速9.8%大概降低了2.9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经济还处在由高增长向新常态转变的过程当中,经济的放缓引起了外界的很多关注,有人把国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新兴市场的经济放缓、发达国家的复苏缓慢,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调整都归为中国经济放缓造成的。
客观地来说,中国经济的体量在不断地增大,按照PPP来衡量的话,就是购买力评价来衡量,那我们国家的GDP占到全球GDP的比重大概是16.6%,如果我们按照当前的汇率来衡量的话,我们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占到了13.4%。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也达到了10.8%,这么大一个经济的体量,我们的经济速度的放缓对其他的经济体产生影响,我们觉得这是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放缓的影响的程度可能并不像外界人说的那么大。全球的经济放缓和资产价格的调整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能全部归为中国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以进口为例,今年1-8月份中国的名义进口同比下降了14.6%,看起来这样一个降幅的确很大,可能会对其他的贸易伙伴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细看一下,我们把名义进口分成两个因素,一个是数量因素,一个是价格因素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当中由于数量的原因,也就是我们进口的这些货物的绝对的数量,它的原因产生的降幅同比前8个月我们只有3.6%,这一点我们说可以看成中国经济放缓对外的外溢性的直接的表现。而由于价格的下降造成了这个影响达到了11.4%,比起数量的因素要高出3倍。
价格的影响成为我们名义进口下降的主要的因素,有人又说了,商品价格的下降不也是由于中国的经济放缓造成的吗?我们说仔细地想也不一定,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可以进一步也分成两个因素,一个是我们人民币汇率从1月份到8月份的时候,我们同比按照名义有效汇率的比例去算,实际上我们大概升值了将近3.8%,人民币的升值相应的也会对于进口物价的下降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同期全球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达到了20%,而中国的进口结构里头大概有1/3左右都是跟大宗商品价格相关的,有人说这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放缓造成的吗?我想说这个结论可能也值得商榷,我们以石油为例,我们说石油的价格最高一桶跌破了40美元,而同期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几乎就没有减少过,今年1-8月份我们石油进口同比因素还达到了9.8%,所以很难用中国的经济放缓或者需求的放缓来解释石油价格的放缓,我想对其他的这样一些自然资源商品价格的下降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想说的是,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不能够把全球经济的放缓简单地归为中国经济放缓产生的影响,这是我从进口的角度来看。
另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个角度来看,2010年全球的GDP增长的平均增速大概是在5.4左右,而同期中国对全球GDP5.4的增长里头的直接贡献大概是1.3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贡献率大概占到1/4左右。
2015年,也就是到今年,我们预计全球GDP的增速大概是3.1%左右,就是3多一点,而我们中国对GDP的直接贡献有可能达到1.1个百分点左右,我们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比例可能会达到1/3,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010年五年前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不仅贡献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所以我想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夸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外溢效应,全球出现的问题可能还有其他更多非中国因素的深层次的原因。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
我想谈的第二点,就是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我想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进行量化宽松,也就是所谓的QE。这个问题怎么来的呢?随着我们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国际的环境发生变化,我们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路径和工具也在不断地丰富和优化。
过去一段时间里头,我们中央银行主要是靠外汇占款去投放基础货币,随着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不断趋向均衡,外汇储备大规模积累的时代可能基本结束了,外汇占款作用在下降,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央银行推出了降息、降准、短期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还有我们也扩大了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于是有人就认为中国央行[微博]也开始实行了量化宽松的政策,认为中国也参与了货币政策,所谓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指的成熟的经济体在民意利率降到零储进,程度又受限,它的货币传导机制就受阻,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受债等措施,扩大了央行资产规模,从而希望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起到刺激的作用。我们说中国并没有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观察:
首先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下降。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其实是在逐步的缩减的。截止到9月末,央行的资产规模同比下降了3%,比央行的高点下降了5.6%。其实我们也看到中国商业银行也在逐步增加,这个规模跟过去五年相比属于一个比较高水平的增长率,这一点与实施量化宽松的经济体,去杠杆,从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萎缩这种情况是不相同的,这是第二个角度。
第三个角度,中国的利率水平目前仍然处在正常的区间,虽然从去年底以来,央行几次调降利率,但是我们一年期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是1.35,我们银行的七天的回购利率大概在4%左右,这跟欧、美、日经济体接近0的名义利率水平是非常不同的。此外,我们人民银行收缴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出在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所以中国的利率还有较大的弹性和空间,这是我们第三个观察的角度。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大,今后随着我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深化,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完善,我们货币政策的模式还会不断地创新,中央银行可以使用的工具还比较多。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施量化宽松。
第三点,我想跟大家交流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具有充足的流动性,这个问题从哪来呢?我们外汇储备规模在去年的年中的时候最高接近了4万亿美元,之后平稳地下降,到9月末的时候我们大概将到3.5万亿美元多一点,尤其是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的报价机制调整以后,市场人士对人民币贬值一度过分强化,中央银行及时提供了一定的外汇资金,于是有人就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真实性,对是否变卖美国国债等资产,以及是否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表达了高度的关注,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货币规模是按照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进行了数据的公布,我们采取的计算方法和项目分类完全是按照SDDS的标准执行的这一点与主要国家是没有差别的,重要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与全球的金融市场,投资与全球中央市场的主流领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是真金白银的资产。如果与外汇储备属性不符合的,都已经从储备规模里头扣减了。
另一个方面,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为央行的外汇市场操作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流动性是我们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之一,近年来我们也加强了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外汇储备日常的经营活动当中考虑到了资金的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各种情形,并且做了相应的准备。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金融工具提供流动性。按照目前的安排,一般情况我们通过自然的方式就能够满足央行外汇市场操作的可能资金需求,如果确实有需要出售资产,外汇储备也有充分的空间和灵活性进行操作,控制市场的影响是我们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共同的利益,所以我们时刻跟踪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保证我们的流动性准备是以有效、可控、平稳的方式进行的。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质量和流动性安排能够用于维护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安全。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