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5年10月22日-23日在上海召开。上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5年10月22日-23日在上海召开。上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5年10月22日-23日在上海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原副行长马德伦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德伦:好,各位下午好!

  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想最应该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我知道我们大家来到这里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获取信息,获取各个方面对当前形式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政策的解读和阐述,对未来的看法和展望,另一个就是来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因为各位之间的互动、认识、名片的交换,都是一种合作的方式,建立一种联系。就像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我们提到了不良资产的处置这样一个投资渠道。

  关于信息其实每时每刻都有,昨天如果各位看了新闻联播就会看到,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来“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政策”,提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中央定向的调控,使中小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我们的中小企业,这是央行[微博]近年来调控的一个特点。

  我们也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投入的深化改革的正一步步实施,金融这样的深化改革对我们产生的开放,金融开放不仅是过去我们指的对外,现在包括对内,包括对外资、对内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所以就有了民营银行的诞生和业务拓展,在此之前看到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这些也是民营资本进入的前期。

  另一个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新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结合出现了金融的新的业态,我们说传统银行对互联网的使用,大家是视而不见的,但新技术和金融结合出现了金融新的业态,让我们大家看到了很多不同,包括O2O,第三方支付等等,所以这些新的业态我们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政府和管理,对金融新的业态也是给予鼓励宽容和支持。但是,也会有原则的要求,主要是从风险和规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基本原则。另外金融向我们敞开大门的不仅是投资的机会还有我们多方面的融资方式,包括从融资方面来看,除了传统的贷款,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利用,在融资工具的发展,特别战略型融资工具,不仅看到便捷而且融资成本低于传统的信贷,特别在2007年,我记得人民银行[微博]倡议下交易商协会,这样的协会成立之后,首先推出的金融团体是金融资费,一些大的公司抓住这样的机会发行短期融资券,利率比银行贷款至少低1到2个百分点。

  再一个包括资本试产利用,股票债券,保险业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新型的融资形式,也值得我们去更好的利用金融。另外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支付和快捷,便利和安全,也包括手机银行,网上支付,使我们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的成本都大大的节约了,在我看来中国的支付体系,应该是发展得最好的,也是最快的,许多发达国家还不如我们。

  另外一个信托融资租赁、消费信贷这些都让我们有更多的使用金融的渠道,而在财富管理方面,现在各家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财富管理,这是随着人们收入和积累的增加而产生市场需求。到九月底个人储蓄已经接近5300亿,加上银行的理财产品,加上我们的股票、债券,我们持有的黄金投资、保险,我们个人资产的总额已经非常可观了。和1978年时没办法比,1978年中国人有多少钱,我们的储蓄存款是210元,我们假设十亿人口,人均21元,我们现金发行是206亿,206亿的现金发行中,央行当时有一个测算,85%在个人手里,十亿人口人均18-21元,那时候人均资产只有人均不到40块,现在的人均增长已经大大成几何基数的增长,所以财富管理应运而生。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看到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人民币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的支付货币,和第六大的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走出去,是央行抓住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动荡,欧元一蹶不振,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人民币顺势而为,所以迅速发展,上个星期人民币支付的系统已经推动,海外人民币的清算网络应该说已经非常发达。香港是海外人民币最大的市场,其次就是昨天习主席演讲中提到的伦敦市场。

  再一个是人民币的可兑换,其实已经是逐步逐步的越来越开放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走到国际市场。在不同的货币之间可以转换,市场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不同的市场之间来流动的时候,我们的投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所以人民币走出去无疑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拓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再一个,金融互联网发展和市场改革的深化,应该让我们的思维敞开大门,我们看到有这样的可能来进军金融,有这样的可能和金融合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把握投资,有这样广阔的市场可以利用,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如何确立一个市场化的思维方式来适应这样一个市场化深化改革的需要,我觉得这是十分必要的。

  利率市场化,已经非常深化,存款利率已经最高上升到50%,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我们过去提出来客户选银行,我相信市场化之后,这一标准可以实现的。

  另外一个利率市场化之后,债券市场的发展,让企业更多的去用债券融资、银行的经营方式,经营的目标,经营的方针也会发生转变。汇率的市场化和资本大门的开放,给我们更广阔的空间包括货币,包括利率汇率包括市场,我们看到QBII,让我们有更多的兴趣。

  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如何去利用这个市场,培养市场的敏感度,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高点,让我想起人民币已在香港成为第一大的离岸市场,香港人早期对人民币并不接受,但是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大量的持有人民币,2003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设计人民币的回流机制,那个时候香港人持有人民币不过200多亿,现在数千亿,将近一万亿,他们就是看到了人民币这样一个升值空间,所以我们这个兑换的额度不断提高,对港元不断提出要求,直到现在人民币的市场。

  另外一个当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之后,新的避险工具,货币的期货、调期等等都会出现,如何使用将对我们的风险判断、识别和控制能力都是一个新的考验。

  而我们都关注金融的宏观调控,关注央行的调控消息,网上不时有央行调控的各种预测和判断,但是我们在关注货币总量调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资金汇率价格信号的变化,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金融多元化的业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和多元化的负债形式的出现,在金融宏观调控下面,强调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强调利率的趋势会更加明确和突出,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趋势下,灵活的汇率机制成熟的市场,还有敏感的微观主体都是必须的,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敏感的微观主体,这是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经济的换挡、调速还有结构调整以及消化实际政策的阶段,这个时期,我们看到一些上市集团的报表里面,他们的不良资产个人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呢,有些风险有会持续的暴露,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也有了我们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这儿我们应该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和主动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自然初期的一个合理反应,也是我们今天传统这些因素的影响,对这个问题我想我们还是客观对待,现在银行的财务实力和90年代的时候不可同时而语,大的银行经历了不良资产占比特别高的这样一个共同的历史,这是90年代中期一直到1999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时期的状况。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通过不良资产,让我们银行得以健全、得以通过上市,加上公司化的制度改革才有了今天的实力。但是今天的不良资产我想应该说和十几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处置的方式、处置的经验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包括我们不良资产的行业拘束,地区的程度,包括处置方式和传统意义上,未来不良资产树枝增量化的方式将会出现,而且除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外,一些地方的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互联网都会参与其中,这些我们要从历史的经验去学习,更应该以现代的眼光来对待,好在在座的刚才主持人介绍的时候,介绍各位嘉宾的时候,我看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都有有关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人来参加,他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直接的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

  那么最后我只有一句话,祝我们各位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我们的事业首先做好,然后做强,最后才是做大,谢谢各位!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