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09:25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上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5年10月22-23日在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金融改革与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原副行长李东荣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东荣: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很高兴出席今天的第12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并借此机会就金融业如何践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实现业务和服务转型升级,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第一点金融业推进“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金融业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重要内容。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久印发积极推进“互联网+”加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特征进一步凸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突出创新驱动,形成发展新动能是我们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先手旗。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推进“互联网+”发展是国务院指导意见确定一项重要行动内容,是国家整体战略部署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鼓励和规范金融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10月16日李克强召开金融企业座谈会,再次强调放开金融行业准入,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银行,鼓励互联网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规范有序的发展。金融业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推进“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金融业和“互联网+”推行的好,为其他行业发展“互联网+”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也能够为金融业,特别是传统金融业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其实金融业的发展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必然要求。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已经不可阻挡时代潮流。针对各国创新格局,和生产力布局,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在新一轮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新兴科技改写了数据处理,传输,分析以及共享方式方法,不仅带来经济增长新动能,也催生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出现剧烈变革。新一轮互联网创新浪潮到来,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提供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对金融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加强的紧迫性。

  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的挑战,甚至出现被扩大化,边缘化,后台化成为去中间化的对象,金融业要紧紧把握“互联网+”的脉搏在互联网技术重点领域赢得主动权。

  金融业推进“互联网+”发展是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创新载体,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了大量尝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相比,我国普惠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地域广,地区差异较大,利用传统手段发展普惠金融,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的困难,实践证明互联网技术为更有效提升金融覆盖面,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我国金融机构应该更加积极推动金融IC卡,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努力提升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使过去长期困扰我国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取金融服务高成本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在这些方面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与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关于我国金融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探索。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金融业应用由来已久。目前,我国金融业不仅成为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最大用户,很大程度逐步成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数据行业。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实体网点,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等服务渠道全覆盖。一些金融机构主动建立健全更加灵活,更加敏捷的体制机制,强化数据应用能力,逐渐适应互联网+战略发展要求。许多商业银行过去重视资金流而忽视数据流,现在越来越多银行中心审视数据资产的价值,如工商银行提出要打造一个新的银行,就是EICBC,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直销银行,移动支付工具等等,新兴互联网银行作出了积极尝试。所有这些都是金融机构努力践行互联网+战略的体现。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与产业资本积极进入金融领域,民间资本发行设立中小银行试点以来,首批5家银行均以承建,其中浙江网商银行等等,这不仅对我国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层次互联网有效尝试,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有力借鉴。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优化金融产品风险定价机制,从而有助于丰富产品,加快完善多层次金融体系,在充分肯定上述成就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国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与国家的宏观要求和社会客观需要相比,仍然需要很多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互联网+行动创新不足,这个有主观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影响,还有客观人才储备与资金投入不足,受长期业务的影响等等原因。

  我国金融业正面临传统经营模式与新兴模式融合挑战,短时期难以完全融合。多数金融机构侧重将线下资金储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为客户量身订作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缺少与客户有效互动,无法充分满足不同的客户差异性,多样性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产生开发,普遍延续传统项目的方式,创新方面存在环节多,流程长,耗时久的现象,难以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快速变化一系列的创新要求。

  第二金融业利用互联网扩展国际市场力度不够,随着世界一体化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充分的应用数据化,网络化技术扩展业务空间,降低运营成本,那么更好结合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作用,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监管思路和手段需要加快实现互联化,协作化。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监管机构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监管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能,防范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更加全面,及时敏锐洞察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变化,以量化的变化和方法把握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和风险情况,防止出现监控套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关于我国金融业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未来方向。一是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将加速融合。互联网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服务融合势在必行。我们惊喜地看到合作共赢空间正在逐步打开,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融合明确加快,一  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金融机构拥有良好的风控体系和定价模式,掌握大量历史数据资源,能够帮助互联网企业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管理和专业人才,可以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必须的人才支持,弥补风控方面不足。另外一方面金融企业掌握网络入口优势,掌握个人消费者海量行为数据,可以低成本增加大量有效客户,一切金融业务可以实现可超规的发展。

  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速度融合,目前看未来一段时间开展线下服务仍然是金融机构主要优势。特别是一些对公业务,同业业务等等复杂金融业务。针对这些业务线下专业团队支撑必不可少。同时越来越多行业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各种各样O2O模式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线上化移动化非常明显,互联网发展未来最显著的特点,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移动端。推进线上和线下业务相互融合,意味着金融机构巩固和优化线下业务的同时,必须重视网络金融业务,加快线上业务能力,丰富线上产品种类,优化其功能和定位,提供经多差异化,个性化的增值业务。面对铺面而来创新浪潮,许多金融机构发现统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构建移动终端物理网点全新的服务模式。翘动线上业务跨越式的发展,依靠线下营业场所与专业人才优势交叉服务,大力开展线下线上互动,吸引高附加值的客户。

  据我所知工商银行各大银行机构均根据线上线下业务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组织架构,优化网络渠道和物理网点资源分配,并取得了逐步成效。

  三是监管思路和手段加速实现互联化,面对金融快速发展,监管机构积极改变监管模式。充分应用数据化手段,提升宏观管理和效能,防范各种新的风险。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以后,全面及时敏锐洞察金融业发展变化。以量化手段和方法把握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和金融情况,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最后,金融业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要做好风险防范和行业自律。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源泉,只有坚持改革创新,而创新过程不能忽视风险的防范。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创新带来业界边界模糊,统计检测存在盲点等问题,近年来出现P2P网络借贷平台,个别第三方公司出现倒闭,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我们始终要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相适应风险管控体系,既要不断创新,又要坚守法律和监管的权限,保护客户金融资产的安全。要尊重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新生事物保留观察窗口,要注重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以创新促发展,以规范防风险。

  我认为金融业加强推进互联网+战略,行业自律机制应该并且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行业自律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应通过行业自律方面企业的合理诉求,维护成员的利益,推动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业务模式和技术标准应用,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要明确自律惩罚机制,提高行业规则和标准约束力,加大对违规行为惩罚力度。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我们每家金融机构,每位金融人员共同奋斗,努力践行“互联网+”战略的。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